[游记] 香港西铁线与轻铁初体验

楼主: modaeric   2016-09-11 19:09:08
详细的图文版游记欢迎由此进入参观 ^^
http://blog.xuite.net/modaeric/myblog/447826150
先前在查询香港的运输系统时,发现到香港也有轻轨系统耶!
而台湾目前还没有轻轨系统,因此更让人有着满满的好奇心
身为铁道迷,当然要趁著来香港游玩时特地前往造访才是呐~ ^O^
香港的轻轨系统铺设在新界的屯门与元朗地区,称为“轻铁”
由于不像香港地铁或叮叮车具有着高知名度,因此在台湾少有人知
而且因屯门、元朗这一带鲜少知名的旅游景点,距离市区又较远
一般的游客大多只在香港岛、九龙半岛、大屿山等地区游玩
因此旅游书籍或游记介绍的篇幅就相当少,或甚至忽略不介绍
而像我对于屯门的印象,也仅仅是从古惑仔电影才知道这个地名 ^^”
正好可以借由探访轻轨的同时也来造访屯门与元朗地区了
今天是星期一的上班日,街道上准备上班上课的人们熙来攘往
在叮叮车上享受着在异地度假的悠闲氛围,显得相当悠哉~ ^^
我们先在中环站转车后,搭乘地铁东涌线到南昌站再转搭西铁线
而屯门正好位于港铁西铁线的终点站,所以可以一车坐到底
然而需特别留意的是在西铁线的区间内无法使用“旅游八达通”卡
若要无限畅游,需另购买港币20元的“屯门-南昌全日通”卡
只要有搭乘西铁线的来回,以及加上几次的轻铁就可回本噜
而我们却竟然忘记要先买这张全日通的卡片,真是失策啊~ (冏)
在探访的同时,先来了解有关于港铁西铁线的背景资料吧~
早期新界西部的元朗、天水围、屯门等新市镇的联外交通不发达
主要依赖著屯门公路进行联外,但容易受到天候与塞车等因素的影响
而屯门公路曾发生重大的土石流事件,因而更加速了西铁线的催生
于2003年通车的西铁线,让新界西部终于有了联外的轨道系统
当时香港的铁路分别由“地铁公司”与“九广铁路公司”经营
九广铁路公司负责经营新界的东铁、西铁、马鞍山线及屯门轻铁
其余分布在港岛、九龙半岛、大屿山地区的路线则由地铁公司所营运
两家公司于2007年12月合并为“香港铁路公司”,简称为“港铁”
而“九广西铁线”也改名为“港铁西铁线”,代表色为紫红色
西铁线原始的起点为南昌站,2009年8月南昌至尖东的区间完工
即以红磡做为东铁、西铁两线的共同起点,拓展红勘站的转运机能
东铁、西铁的路线虽然路线可以直通,而目前仍然是分开营运
此外列车的编组方式也完全不同,东铁为12节车厢;西铁为7节车厢
西铁线自红磡至屯门总长37公里共设有12个车站,平均站距约2.3公里
部份车站的站距达3-5公里,已是条具有近郊或城际运输等级的铁路
然而以平均4-6分钟就有一班车的发车频率,以及车站的软硬件设备而言
规模和市区的地铁相当类似,让人会以为这也是条一般的地铁路线
西铁线全线车站均有月台门,高架车站的月台也被包覆在站体内
因此在车站内完全无法拍到列车的外观,只能在网络上欣赏了 @@”
西铁线的列车为日本制SP1900型,和马鞍山线SP1900型列车同型
由金属所制成的长条型相亲座椅,光是看上去就感觉相当冰凉
此外没有防滑设计,睡着时可能会溜到好几个座位之外了吧~ XD
其实这种座椅应该比较适合在市区里不用久坐通勤的地铁路线
而蓝色波浪纹的地板,以及红色的长条形相亲座椅,是明显的特征
配合黄色的手扶立柱,放眼望去是鲜明的红、黄、蓝三种色系
不像一般地铁车厢给人的单调感,整体空间带给人较为活泼的感受
车厢内并没有动态的路线资讯显示板,以显示目前列车的位置资讯
而是在手扶立柱上方装设了双面的LCD,且萤幕的画面相当小
但并非每根车门口的立柱都有设置,而是每隔一个车门才有配置
而萤幕上广告与新闻不断轮播著,将到站时才会出现列车的位置资讯
对于不熟悉路线或站名的旅客可能得要不断地留意著小小的萤幕了
列车在经过荃湾西站后便挥别了繁华的九龙,继续往新界奔驰而去
穿过了全长5.5公里的大榄隧道,窗外的景观随即让人有着清新的感受
没有在市区里那些无数高楼的拥挤,更带给人多了一种悠闲的氛围
快速公路蜿蜒在丘陵山坡地里,楼层不高的住宅各自散落于其间
这样的景观会让人以为现在身处在基隆或瑞芳基隆河沿岸地区的错觉
对曾经来过香港游玩的游客而言,相信新界地区是鲜少造访的
轻轨屯门站与港铁西铁线的屯门站共构,为高架式车站结构
也是与西铁车站共构的4座轻铁站中唯一不是总站的车站
然而西铁线的车站站体面积较大,走在其间也需要多花些时间 ^^”
幸好站内转乘的指标明显,只要跟随着指标也不用担心迷路
终于看到了轻轨月台耶~ ^O^ 列车正不断地来往地穿梭于间
我们先转往屯门码头站,顺便探访沿途与码头周边的景致
而屯门码头站是轻轨系统的起终站,也有较多路线的车辆可看
香港的轻轨系统于1988年通车,专门行驶在屯门、元朗两区之间
早期由九广铁路公司营运而称为“九广轻铁”,现已改称为“轻铁”
总长超过36公里的路网共设有68座车站,有着12条路线向各地延伸
每条路线就像是巴士路线般都有编号标示,路网遍及各大社区
而为了解决屯门、元朗两区在开发新市镇之后庞大人口的交通需求
由于新市镇的住宅相当密集,香港政府因而选择兴建LRT系统
轻轨运输系统(Light Rail Transit, LRT)一般简称为轻轨、轻铁
泛指所有在一般道路上或旁边(部分亦可高架)行走的电气化列车
轨道采用1435mm轨距的标准轨,所使用的路权可分为三级
A级:拥有自身的路而与一般道路分离,通常采用高架
B级:路轨铺设在一般道路上,但设有专用道
C级:路轨铺设在一般道路上,一般汽车可混合行驶
所有的轻铁车站均是采开放式,车站的出入口未设置阐门
是亚洲少数采用有如欧洲式的荣誉制度的轨道运输系统
为防止逃票,在列车上不时会有查票员(暱称为蓝精灵)查验
乘客在进、出站的时候需各刷一次八达通卡(港话:拍卡)
进站收费器为橘色;出站收费器为绿色,在机器上也另有标示
若没有八达通卡的乘客也可在月台上的自动售票机购票
票价计算方式为将整个路网分为6个收费区,也是全香港独有
而且仅限“单程有效”,也就是采用“以趟计价”的方式
若是在同一收费区内搭乘去回程,则需支付两趟的车资
另外转乘轻铁也享有优惠,在车站与车厢内均有详细说明
说明虽然很详尽但却感觉挺复杂,第一次看的时候要看好久
反正只要有确实刷到八达通让系统自己扣车资就好了 ^^”
香港轻铁车站的月台均固定为80公尺,可供4辆车厢停靠
然而依照目前的营运模式,每列车最多只会出现2辆车厢
部份路线较多的车站,在同一座月台上会划分出不同的候车区
只要在列车资讯显示看板的附近候车就不用担心会搭错车噜
每座月台上均装设有列车资讯系统,为蓝底白字的LCD面板
由于在同一条轨道上会有多条不同路线的列车同时运行
因此仿造了公共汽车的模式,一次列出2至3条路线的列车资讯
分别标示著路线编号、终点站、列车节数、到站剩余时间
而其中有关“列车节数”资讯的部分就显得非常的便民
虽然轻铁多数的路线为单节车辆行驶,但少部分会双节运行
如此乘客在候车时便可根据列车节数来决定候车的位置
避免大家都挤在同一节车厢上下车,以达到人潮快速分流
然而这部分台铁应妥为采用才是,以提升旅客服务…
现行的台铁区间车均已固定为4节车厢或8节车厢运行
常看见候车的乘客在月台上8节车厢的位置平均地分布著
但若实际到站的列车为4节,后面的乘客却常急忙奔跑
在列车资讯显示器应可加上“本列车为4/8节车厢”内容
轻铁的车辆在出站前鸣喇叭时,会发出著清脆的“叮叮”声响
而港岛路面电车因为也是发著“叮叮”的声响,被暱称为“叮叮”
两种不同系统的车辆竟然都有着相同的警示声音,真是有趣 ^^
但“叮叮”的称号为港岛电车限定,用在其他系统就没fu了 XD
一般轻铁车站的月台为侧式月台,因此只在列车左侧设有车门
即使大型车站的月台看起来像岛式,但也仅供单侧可上下车
由于全车只在单侧设置车门,因此车内可利用的空间相对增加
所有的车厢均配置了三排座椅,在有门的一侧是配置单人座
仅有由澳洲Comeng制造的车厢部份区域会有少数面对面的相亲座
车内的到站显示器只有一面,设置在靠近车尾车门旁的车窗上
而在此LED的另一面即是对外显示著路线目的地以及编号
至于在语音广播方面,只用广东话及英语两种语言,相当简洁
应该是考量到会搭乘轻铁的乘客绝大多数为香港的在地人
对于数量稀少的外国游客,就直接一律以英语来服务了
此外由于轻轨的站距相当短,只用两种语言播报也较俐落许多
香港轻铁目前有68座车站,大致上可分成大型车站与一般车站两种
除了几座较具规模的大型车站,多数的车站样式与配置几乎相同
大型车站通常为与西铁线共构或是起终站的总站,拥有着多座月台
列车驶进总站时会循着类似“P”字型的轨道环绕进行车辆调头
像是“屯门码头总站”是香港轻轨系统中最大的车站,设有七座月台
每座月台提供了专门的路线停靠,配置的模式和客运转运站差不多
因此搭车前需先确认所要搭乘的路线位在哪座月台,才不致空等
总站虽然设置了多座月台,彼此之间并未设置立体的行人穿越道
乘客的进出站动线需与多辆列车处在同一平面上穿梭于其间
虽然列车在驶入总站后的速度不快,但穿越月台之间仍需小心
一般车站则设置2座侧式月台,以月台的两个端点做为进出站的引道
在人潮较多的车站设有天桥,其余则是使用平面穿越道供行人穿越
大多数的车站建筑风格与标准均一,功能也如同公共汽车的候车亭般地简单
完全以实用为主要考量,因此在视觉上似乎也没有经过特殊的设计
在屯门码头站附近短暂停留后,再继续搭乘到路网末端的元朗站
随着列车缓缓地从头看到尾,慢慢地将沿途的景致一次看个够
元朗市街中心相当热闹,主要以青山公路与教育路为著名的街市
满是车水马龙的景象,已过中午时分的菜市场依然人声杂沓
屯门与元朗的人口都超过50万人,大致相当于新竹市的人口密度
而在都市规划上和台中市与周边三个屯区之间的关系较为类似
主要是由一个旧城区及数个经重划后而迅速发展的新市镇所构成
重划区的大楼密集且新颖,还有各种商场满足各种生活机能
在旧城区内的道路较窄小,店面的密集有如电影常见到的场景
先前在查询资料时,看到在元朗正好有间“大同饼家”的驰名饼店
至今已70多年历史的大同饼家,是元朗地区著名的制饼老店舖
在架上陈列的各式的港式饼食,香味扑鼻而来,真叫人口水直流
只可惜现在装甜点的胃并不大,要不然还真想每个都给他点一个 :P
我们只好买老婆饼先来尝鲜看看,而据说这是他们家的招牌唷~
造型和台湾看到的老婆饼差异很多,咬下后的滋味真是绝美! ^O^
香港轻铁的路权有高架(A级)、平面专用(B级)、平面开放(C级)三种
一般均为B级路权,仅在复杂的交叉路口才规划高架使用A级路权
只有在兆康站附近的大兴南站到大兴北站的区间是采用C级路权
此外轻铁的车辆较地铁或铁路系统的较小也较轻,加减速的性能较佳
而路基的坡度最大可达到8%,轨道的曲率半径最小可至20公尺
再加上轻铁并不会在地面下行驶,大幅减少了在地下段施工的期程
因此轻铁路线铺设时的灵活度较高,造价费用因而相对较低
对人口绸密且拥有街道网络密集的都市区域颇有实质上的效益
由于B、C级路权的轻铁系统会和一般的道路呈现互相交错
为避免列车在通过路口的时间过长,因此车辆的编组数就相当少
一般是由一节车辆运行,少部分会用两辆车联结(港话称拖卡或孖卡)
由于大多为B级路权,所以需要司机员驾驶以控制车辆的运行
在遇到岔路口时,列车也和一般车辆一样必须要停下来等红绿灯
所以感觉上轻铁和公共汽车已颇为相似,而差别只是需要在轨道上行驶 ^^
轻铁路线通常设在马路一侧或是另辟专用道,并铺设道渣式轨道
而这类型的路段所经遇的一般道路较少,行车的速度可较快些
而在元朗市中心路段,轨道则是设置在马路中间并使用嵌入式轨道
这样更像台北市的公共汽车专用道了,只是多了电车架空线而已 XD
因为采用了标准轨的设计,且列车在行驶期间的速度也不快
不会像公共汽车般容易摇摇晃晃,比起巴士更多了搭乘舒适的优势
所有的轻铁列车只有在车头端设有驾驶室,车尾仅供紧急使用
当车辆需调头回返时,则是在起终点车站运用环状轨来进行
轻铁的路网庞大,并提供双向的行车路线,交会与分岔点相当多
经遇轨道分岔点时,轨道和道岔横渡线构筑成许多复杂的网络
若正好有数辆列车运行于其间,从远处看过去还挺壮观的
由于今天的时间相当有限,不能好好地仔细地探访著屯门轻铁
只能先以初体验的角度来看看香港的轻铁建设与周边的城镇景致
虽然香港的道路路幅虽然不宽,却几乎看不见随便停车的情况
公共运输工具的多样化与路网普及,让大众运输系统地搭乘率极高
然而这些还是有赖政府当局地规划魄力与民众搭乘习惯的养成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