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文学作为折射当代的三棱镜

楼主: chsort527 (小天)   2021-09-05 06:36:09
文学作为折射当代的三棱镜,我认为“疫情时代”对写作会造成几项影响
原文首先刊载于关键评论网,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3892
--
大疫时代,台湾的写作者们共同经验了三级警戒,甚至自身或周遭的亲友曾经确诊、痊愈
或逝世,可以想见,以这场疫病为主题的书写将在文学奖场域里大幅增加。创作可以是当
代的镜像,是投影,是秘而不宣的隐喻或延展得更为深广的注解。
--
“后现代”的真义,并非时间序列上的“现代以后”,而是对于现代性(效率至上的福特
主义)的反思和检讨;但“后疫情时代”的“后”则非常启人疑窦。
最早大约在去(2020)年中左右,这五个字就广泛地出现在媒体上,告诉读者COVID-19(
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汉肺炎)疫情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如何改变,比
如“宅经济”的顺势起飞;但疫情曾几何时(时间序列上的)“后”了?直至截稿,多个
变异病毒株在世界各国肆虐,印度在今(2021)年5月单日确诊最高破40万人,“防疫资
优生”台湾也从5月28日升为三级警戒且最快7月底才有可能降级,疫情方兴未艾,何“后
”之有。
-连续两年停办的全国文学营-
从2020年初疫情自中国传出,世界戒慎恐惧,台湾每年规模最大,于暑假期间举行的印刻
、联合文学营俱停办,今年,已是文学营因疫情避免群聚停办的第二年。
文学营对喜好阅读写作的人来说,除了亲眼见到爱书书背的作者,在讲台上分享技术面或
心态面的写作要点,更重要的,是和同好相互结识、畅谈文学。杨佳娴便曾直言自己是“
文学营少女”,在文学营结识了能够相互讨论的好友。
以此,文学营的连两年停办可说是一次“断层”,尽管今天我们早已习惯在网络上透过各
种方式结识朋友,但面对面交流的文学营体验,不是网络留言、通讯软件对话能够并比。
-因为,我们都是“怪人”-
杨照曾在文学营的结业典礼上玩笑式地说:“会来参加文学营的都是‘怪人’。”“怪”
,也是“少数”,因为我们太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科学家、领袖,而不是哲学家、艺术
家或诗人,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高中自然组和社会组人数的悬殊差距,还有理工学院和
人文社会学院毕业生的薪资差距。
金钱固然不是价值的唯一构成要素,但我们用金钱告诉孩子:科学家更有价值。
因此,理性和逻辑让我们心底清楚明白,文学和写作绝难使人发家致富、五子登科,我们
却又悖反理性和逻辑钟情多数人放弃(或只视为休闲、消遣而非专业或志业)的文学、写
作,我们哪里不怪?
我曾在2018、19参加印刻主办的全国文学营【注】,本觉得自己30好几才来参加有点超龄
,直到第一堂课自我介绍,散文班一位同学站了起来,她已年过古稀,但对文学向往的热
情和那颗雀跃的心,和我一模一样。年轻时我们未必能觉察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但行
到暮年还能有所追求,是可敬的。
主办方刻意安排,我和三位年纪相仿,但分属不同组别的人成为室友:A是编导;B是设计
公司老板;C是台大博士生。大概因为心底理解彼此为什么出现在这里,我们很快打开了
话闸子,连续两晚从交换白天上课的内容聊到人类的生存与未来,怪咖间惺惺相惜的快乐
,莫此为甚。
-文学,折射当代的三棱镜-
除了文学营,所有的签书会、座谈会都将活动取消,或改为线上进行,这解除了地域限制
同时降低成本,但萤幕里的作家绝不会比亲临现场的作家更为真实——假如我们同意“真
实”重要,且理解真实那条悬浮的界线。
对每一个世代的写作者来说,经验的匮乏(或说经验的一致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障碍,
一个奋斗孤儿的故事为什么激励并感动人心?因为绝大多数人成长过程都是有爸妈爷奶兄
弟姊妹相伴的,孤儿稀罕、引人好奇;在同样的经验下写出不同的感受和见解是另外一种
困难,比如散文奖永恒的主题——死去的阿公阿嬷,它难就难在叙事编排和行文语气如何
能真正打动评审。
大疫时代,台湾的写作者们共同经验了三级警戒,甚至自身或周遭的亲友曾经确诊、痊愈
或逝世,可以想见,以这场疫病为主题的书写将在文学奖场域里大幅增加。黑暗年代见光
辉人性已是陈腔滥调,我个人非常期待下半年将陆续揭晓的得奖作品,会怎么记录这个时
代。
创作可以是当代的镜像,是投影,是秘而不宣的隐喻或延展得更为深广的注解。
-疫情时代为写作带来的影响-
《技术哲学纲要》认为人类藉科技自我拯救,乐观/悲观(及绝大多数概念如性别)不是
二元的,可以将之视为光谱,我更靠近科技乐观主义那端,在曾经被称为“世纪黑死病”
爱滋只要一天一颗药就可以病毒量低至测不到(不具传染力)的今天,它早不是“绝症”
,我深信自己可以看见解药问世。当然,COVID-19肆虐全球的当下,乐观相信公卫专家和
疫苗的同时更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我认为“疫情时代”对写作会有几项影响:第一,写作者的取材严重受限,对应各国旅行
及防疫规范,非虚构写作,特别是旅行文学将受到冲击;第二,在家工作难以划分工作/
休闲,“纪律”将成为作家更需要锻炼的能力;第三,与疫情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报导简直
繁不胜数,其中更不乏政治操作,“媒体识读”以此前所未有地重要。
媒体识读有必要成为全民必修学分,而写作者在这门科目一定得拿A+。
但凡一件可能倾覆文明的“大事”,战争、疾病,都会让一个年代在历史洪流中被粗体标
记,在黑暗年代里人性之所以光辉,是因为我们记得今天要比昨天更好,是因为,尽管曾
经负罪,心怀懊丧地活下去,是为了有天要找回美好人性。文学尽管也有必须悖德堕落的
时候,但它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要我们思考这是不是我们要的。基督教文学《小屋》说,
上帝给我们自由意志,去“选择”,选择让自己走向痛苦不幸,或相反。
我们写作,是痛苦不幸,或相反?
注释:有关2018年参加印刻全国文学营的心得,
https://episode.cc/read/chsort/my.180723.003209/0
--
EP(直式阅读)
https://episode.cc/read/chsort/my.210828.092011/0
泯灭天使荡游志
https://vocus.cc/AnnihilationAngel/612992defd897800014ad67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