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公视主题之夜“物满为患”纪录片观后感

楼主: art9141515 (Rafa's back!)   2014-03-16 01:45:44
公视主题之夜“物满为患”
http://www.pts.org.tw/Program/Template1B_About.aspx?PNum=351&PURL=
出自一位荷兰导演的纪录片,探讨的是如你我一般的现代人,
活着,"需要"的物质到底有多多或能多到什么程度。
是312只袜子、120件T恤,还是60条裤子。
物欲,一个不讨人喜欢、人们也不爱主动去面对的主题。
看着导演勇敢地将他与丈夫、儿子的所有物品送至仓库摊开清点,
那些物品的平面化影像是很深刻的,盘点后的数字与明细更是惊人。
除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有时是因为物品损坏而不得不再买新的替代物,
而且损坏品也不能修理,因为修理的费用真的得跟买新品一样高?
影片中提到资本主义下企业为了能持续销售,刻意将产品制作成"有固定的使用期限",
这与灯泡的阴谋相同,时间或使用的次数到了,产品自然就坏了。
这就是为何我们总发现以前的物品都比较耐用的原因。
现今的技术明明能够制作出更耐用的品质,但人类故意不这么做。
这其实是不可取又短势近利的操作,但是卖方、资方、制造商都在做!
政府也旁观漠视,打着自由市场为借口,让人民、消费者被动接受。
制造这些易坏的商品,创造需求、带来消费,有消费就有收入、工作机会,
你不买大家都要失业!
这就是现今经济体系的运作方式,而背后的沉默事实是人类一直在过度消耗环境与资源。
这不就是愚蠢且有意识地共同走向毁灭吗?
已经牵扯到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需要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出面干涉,
就跟全球暖化一样,追根究底也只是一种人类的"坏习惯"罢了。
但要何时才能等到人类有意愿推翻这种经济与"营生"方式呢?
此外,企业也善用各种行销手法,并不是被动等待需求发生,为了提出供给,
而主动"制造"需求,这不正与时下的雷神巧克力热潮不谋而合!
推陈出新更是高招,消费者被迫要学习、使用新版本、新机型,因为旧的即将绝版,
旧的零件也不生产了,就算只坏了一个小按钮也没得修。
有时并不是我们挥霍无度,消费者也只是整个体制中被操控的一员而已。
希望有更多人看见这部片,想想以上这些议题与现象,
思考一下,我们是不是非得跟随潮流?
而潮流又是谁制造的?我们真的无法拒绝、有意识的下决定,选择不买,不与之起舞吗?
现代人会累积这么多的物品,远超出需要量,撇开被操控的层面不说,
就是回归基本面,人的物欲。
我们有过相同经验:打从"心"里非常想要拥有一项物品时,拥有它:
1、会带来安全感、满足、快乐或安心。
2、有它的陪伴可以填补心灵空虚。
3、彰显自己的价值,有成就感与获得认同。
4、即拥有情感的连结,它代表特别的记忆或意义。
看过这部纪录片,当我的购买欲高涨,我会让大脑叫出那些仓库里的空拍照,
问自己,买它,是生活需求还是填补心灵缝隙?
找找其他方式,看能不能不必"拥有它"但仍可享用它带来的好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