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制度的革新,才是台湾再起的关键
姬龙仁 公务员 2017-01-15 19:15
在此先向戮力从公的公务人员、约聘雇人员、技工工友等致歉,本文所言,完全非针对上
述认真之广义公务员,仅就事论事。而个人身为现职公务人员,深知民众对台湾行政体系
期盼殷切;然而行政体系的运作必赖官僚制度,但官僚制度沉疴已久,故特此为文,建议
如下:
年金改革势在必行
既然国家财政不堪负荷,年金改革势在必行,须确保政府足够支付现领人员退休金,也不
危及青年公务人员未来退休权益,事涉面向既广又杂,是政府棘手难题;但必不能缓且须
大幅调整,否则只是以拖待变,更使青年公务人员遭受莫名攻击。
资深或退休公务人员常以过往付出立论,认为政府不该断然削减退休金。但请你们扪心自
问,若是诸位退休或资深公务人员表现非凡,为何台湾自四小龙远远落至连亚洲多国车尾
灯都难以望见?国家既已落难,情势早已变迁,又怎能因循苟且,置身事外,重蹈希腊往
例呢?但相应于退休金的大规模缩减,政府应让公务人员合法且无须报备兼差。下班及休
假时间本属个人,为何无端禁止;既然退休保证降低,又何必压榨公务人员?
废除公务人员“永业制”
没有淘汰就没有进步,废除公务人员“永业制”是破釜沉舟政策。此举于我现职公务人员
来说,自然兹事体大。然“永业制”保障公务人员不轻易被免职,本为使公务人员行政中
立,杜绝贪渎。但我国官僚制度内诸多公务人员滥用保障,不愿与时俱进,也让公务人员
新陈代谢缓慢,而先前的考绩丙等免职制,在当前诸多行政机关考绩采用轮流、资浅公务
人员多遭压迫下,根本难以适用,不如直接废除完全保障,让官僚制度焕然一新,人人居
安思危,打破官僚制度守旧习气。
另外,既非永业,便应建立公私部门年资双向认证,放宽各单位职缺应聘多以现职公务人
员优先的旧例,强化公私部门人才双向交流,吸引各方人才来归。
加速青年公务人员升迁
我国公务人员升迁速度相当缓慢,肇因在升迁评分上,年资竟占极大比重,导致主管级年
龄偏大,司处长更多半逼近退休年龄;念兹在兹地不过是平安退休,对业务也是得过且过
,体力、识见更常脱离时代,甚至许多连打篇报告都要新进科员代劳。且台湾公务人员薪
资本就不高,既然无法达到新加坡制度的比照企业界八成水准,更应让优秀公务人员即早
出头,方能惜才留才。值此发展停滞之际,重视能力、潜力应远胜于辈分、年资。此处建
议应仿照中国公务人员至一定年龄未晋升到相应职务,即须转任非领导职务的措施,以强
化单位活力。但转任非主管职的职务当费心安排,避免形成人事冗员或浪费。
幕僚单位的角色再定位
人事、会计、政风人员的幕僚角色定位彻底不清。此三大一条鞭系统本为幕僚单位,负责
辅佐机关推行政务,但往往自外于机关,行事作风完全不以施政为考量,本位主义浓厚。
如会计执掌预算,但对业务执行面陌生异常,往往口出与实务不合之言语。如政风同样归
属单位辖下,何尝曾见主动发现内部积弊。如人事对官僚制度革新也多半存多一事不如少
一事之心。
此外,如研考部门,更时常刷存在感。业务单位开创业务、接待民众、公文往返等,本就
忙碌异常,还须应付这些无尽无聊的勾稽考核纸本,在在让人苦不堪言。更神奇的是上述
人员身处内部,无对外难犯错,往往升迁迅速,再空降业务单位占缺。强烈建议幕僚单位
必先至业务单位磨练,熟悉实务运行后,认清自身角色,以利政令推动。
大力整顿约聘雇及技工、工友等广义公务员
多少约聘雇人员、技工工友“背景”雄厚,不是首长的亲戚,便是首长的桩脚,常在机关
中被嘲讽为“十五职等”(公务人员最高只到十四职等!)科长、课长指派工作,摆烂、
推托所在多有;甚至有恃无恐,指使欺压公务人员。结果闲来无事泡茶、看报纸、聊天、
上网,媒体或民众所见,又往往误以为机关人员混水摸鱼,败坏公务机关风气莫此为甚。
殊不知青年公务人员进入公门,加班者稀松平常,单位夜间灯火通明比比皆是。此外,此
类人员又多半为“冗员”,福利要比照、业务享清闲,如一个科室每天送个公文,竟需一
名专人坐镇,导致终日无所事事,也违反政府电子化、无纸化的环保及科技诉求。
建立“容错”的社会风气
我可以理解人心思变之深,民心望治之切,但官僚体系往往充斥“多做多错”的氛围,因
往往只要出现一点小瑕疵,抨击便排山倒海而来,将多少为民谋福之公务人员打落深渊,
抹煞一切努力。长此以往,谁愿创新,谁肯改革?导致官僚制度内各级长官各个深谙明哲
保身之道,彻底以不犯错为优先,方能居此高位。但创新本非易事,美国硅谷新创产业成
功率之低众人皆知,公务人员亦非完人,怎能十全十美?
当然许多政策影响深远,攸关民众,不可不慎。然毫无容错风气,绝无改革之可能。此外
,多少政治人物入公职后方知行政之不易,便应致力重建社会容忍小错误的风气,让政府
有继续成长的动力。
官僚制度是新兴国家崛起的关键,在科层体制下,许多理论都已证明事务官对政策的影响
力。2017年全球极可能陷于停滞性通膨的困境,台湾恐也难以幸免,值此危机存亡之秋,
非大破大立无以扭转颓势。笔者虽人微言轻,亦仍勉力提出建言,临表涕泣,不吐不快!
文章来源:
http://www.peoplenews.tw/news/b1e01135-83c9-41d1-b834-c92c4528b1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