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学者忧新冠变异株疫情再起 阻挡关键是治疗轻症
发布时间:2023/8/13 13:03
记者署名:记者:陈婕翎/编辑:陈清芳
原文连结: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08130064.aspx
原文内容:
COVID-19疫情5月1日起防疫降阶,重心聚焦在重症治疗,多数民众认为疫情接近尾声,中
研院士提醒,新变异株崛起取代Omicron的可能性仍存在,阻挡传播关键是重视轻症治疗
。
台湾公共卫生促进协会会员大会今天举行开幕演讲,中研院院士吴仲义以生态演化观点,
谈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带给公卫医疗的启示。
他说,“新冠流感化”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流感有季节性,每年流行季出现部分进化
,但COVID-19病毒却是持续流行、演化。
COVID-19的病毒传播自2020年至今,全球历经一波波疫情,包含Alpha、Delta及Omicron
等变异病毒株陆续现踪。吴仲义说,Omicron大流行后,疫情波度越来越小,大家会认为
疫情快消失,“这是不对的”,仅是多数人对Omicron有抗体,当新变异株出现,主流病
毒交替,仍完全挡不住,疫情将死灰复燃。
“前一个主流病毒株存在时,没人预期得到另一个病毒株崛起”,吴仲义以Delta变异株
为例,他说,Delta爆发流行,大约是2021年春夏之际,是在武汉原始株被发现后1年多时
间,但事实上,2020年3月Delta完整序列已经在美国、欧洲存在,潜伏多时、历经3波疫
情,才在第4波成为主流。
吴仲义提醒,Delta潜伏许久才取代Alpha,如此强势最终难逃被Omicron取代,Omicron自
家长期“内斗”,近期的XBB,过去的BA.5及BA.2等亚型,都还是Omicron,虽Omicron被
全新变异株取代、疫情再起机率不高,但即使只有1%风险,光经济损失就可能至少10万
美金,代价太大。
吴仲义认同,疫情走到今天,虽然社会行为约束,如隔离、社交距离等,有效却粗糙,“
即使我们做得很好,别人不好,传播依然出现”;至于原先期望一劳永逸的疫苗,站在公
卫角度而言,其实不确定到底疫苗起了多大作用。抑制病人传播病毒,轻症和无症状是核
心治疗对象。
吴仲义说,医疗端重视患者快速康复,避免重症、死亡发生,可能不少医疗人员会认为,
轻症患者咳嗽、发烧几天没有关系,但这便会将病毒传播出去;以公卫角度出发,希望阻
绝传播链,轻症初期感染、尽速康复是关键,必须在2、3天内清除感染源。
吴仲义认为,台湾公卫体系太被动,传染病与其他疾病是不一样的,传染病防治做得好,
感染就少,做不好就是大家都染疫,制定与传染病防治相关的公共策略,必须医疗领域与
公卫领域在同等位置上,共同参与拟定。
台湾公共卫生促进协会常务理事、成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研究所兼任教授陈美霞说,台
湾公卫体系是“被”被动,从日前出现“公卫退场,回归医疗”论点就是缩影。
她认为,公卫体系成效越好,需要花在医疗的费用及资源越少,遍布全台的卫生局、所协
助疫情监测、疫苗接种等防疫工作,成为台湾传染病防治扎实的“预防为主,医疗为辅”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