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区诊所&基层卫生所疫苗注射特攻队

楼主: ismail (晴天就该是这样)   2021-11-27 16:27:36
发稿单位:中央社
新闻专题 注射特攻队 https://www.cna.com.tw/topic/newstopic/3711.aspx
台湾COVID-19疫苗涵盖率冲破7成,8个月施打3000万剂,为每一个手臂注射疫苗的医疗人
员,大多数来自社区诊所或基层卫生所,他们深耕邻里庴边,在社区疫情最严峻的当下,
勇于任事,克服人力物力种种侷限,在全台各个角落撑起防疫保护伞。
完整标题:注射特攻队/社区诊所包办9百万剂疫苗 成就防疫好厝边
发稿时间:2021/11/26 09:20(11/26 11:00 更新)
撰 稿 者:张茗喧
原文连结: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11260029.aspx
COVID-19疫苗目前不缺货,但在疫情严峻的6月,疫苗滴滴珍贵,医护设法从瓶中抽干每
一滴,不少诊所投入疫苗接种,下班后全家总动员“做手工”,目前全台社区诊所已注射
900万剂。
今年5月中旬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升高到第3级警戒,每一批到货的疫苗都
承载着国人的热切期待,遍布街头巷尾的诊所虽然个别接种量能不大,却像蚂蚁雄兵,竭
尽所能扩大疫苗覆蓋族群。
根据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统计,迄今全台接种约3000万剂COVID-19疫苗,当中30%、大
约900万剂疫苗是由诊所执行接种。
疫情逼出诊所医护的潜力,还有打针手艺及创意,有的超会抽残剂,一滴都不浪费;有的
在现场准备小提琴、萨克斯风演奏,化解民众的紧张压力。位于澎湖的何家庭医学专科诊
所则是靠着“无痛注射”打下好口碑,6月底至今接种数千剂COVID-19疫苗。
何家庭医学专科诊所深耕澎湖26年,诊所院长何锡章日前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说,诊所
护理师凭借30多年接种经验及纯熟手法,利用独门技巧降低接种疫苗时的疼痛感,常有民
众打完疫苗后反问:“打完了吗,怎么不会痛?”口耳相传之下,吸引愈来愈多民众预约
施打。
外人不知道的是,对诊所而言最辛苦的不是打疫苗,而是接种前后繁琐的准备工作,各诊
所无不全家总动员,一起做“做手工”。
“接种民众人手一份的评估表、接种意愿书和小黄卡,都由诊所人员的亲手整理。”新北
市陈恩哲诊所护理师李巧芳说,每种单张送到时都是厚厚一本,必须一张张撕开、在小黄
卡上盖章,再将各种单张组合成一份。
桃园市木子诊所院长李懿耘指出,为了加速作业,诊所不仅有护理师专门处理,有时做不
完还得打包回家,动员全家大小通通来帮忙。
除此之外,每天要将民众打完疫苗的纪录上传到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预防接种系统,
由于系统大塞车,光是输入、上传就经常搞到三更半夜。白天忙打针、晚上打字传输资料
,常让各家诊所相当崩溃。
何锡章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特地请诊所的配合厂商调整资讯系统,只要在民众接种
疫苗时直接输入资料,完成接种后资料就会自行转档,跨接到其他需要的地方,不用再一
笔笔键入。
疫苗接种工作虽繁复、辛苦,不少诊所仍全力以赴,甘之如饴,还时常有意外收获。
陈恩哲诊所院长陈恩哲说,接种疫苗不只是打下去就好,更是让民众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
绝佳机会,前阵子替中年民众接种疫苗时,就有好几人发现自己有高血压,经过说明卫教
,才知道原来有成人预防健检可以做,也更愿意面对健康问题。
如今进入11月,全台每周百万剂以上的接种量,继续推升疫苗涵盖率,第1剂疫苗涵盖率
冲破7成迈向8成,但第2剂却在进入4成之后缓了步伐,直到前两天才触及5成。
中华民国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邱泰源表示,随疫情趋缓,民众接种疫苗的意愿可能
受影响,也就是所谓的“疫苗犹豫”,与基层诊所医师合作将成为突破疫苗犹豫的推力。
邱泰源说,这些基层医师都是在地方深耕多年的好厝边,很多老人家原本就在住家附近诊
所看病,对医护人员都熟悉,且诊所多年来也协助接种流感疫苗,深得民众信任,呼吁政
府善用基层医师鼓励民众施打疫苗,更有机会快速提高疫苗涵盖率。
───────────────────────────────────────
完整标题:注射特攻队/板桥30年诊所护理师重复演练变神手 500瓶AZ抽出逾千残剂
发稿时间:2021/11/26 09:21(11/26 11:00 更新)
撰 稿 者:张茗喧
原文连结: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11260030.aspx
新北市陈恩哲诊所是许多人印象里的社区诊所,今年7月投入接种COVID-19疫苗,短短100
天,竟注射了近万针,怎么办到的?原来秘技之一是500瓶AZ竟能多抽千剂残剂。
在板桥开业将近30年的陈恩哲诊所,是新北市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苗接种量
最大的诊所之一,这家在地人相当熟悉的老字号,在没有支援其他大型接种计画的状况下
,从7月开始,3个半月接种超过9800剂。
诊所院长陈恩哲近日接受中央社专访时,回忆起5月本土社区疫情爆发时的惨况,新北市
是疫情重灾区之一,几乎等同封城状态,诊所1个月的挂号费加上医疗收入,连人事成本
都不够付,更遑论药费和房租。
不过,诊所同仁自愿放弃原本计画好的加薪,共体时艰,7月接下接种疫苗任务时,更向
陈恩哲信心喊话:“有多少量我们都扛得下来”,几乎天天从一早开门打到晚上10时。
一家小小的诊所打出惊人疫苗量,除了诊所团队全力支援,不但采购特殊针头,还事先“
练兵”多抽千剂残剂,其中有着不为人知的用心。
陈恩哲诊所接种的近万剂疫苗中,有不少是每瓶既定份量外,多抽出来的残剂。以AZ疫苗
为例,一瓶10人份的疫苗平均能抽出12剂,以此诊所接种约500多瓶AZ疫苗当中,就有约
1000剂是残剂。
今年AZ、莫德纳、辉瑞BNT的疫苗是一瓶多剂型,每个厂牌在填充疫苗时,大部分都会“
多给一点”,陈恩哲看准这点,自掏腰包买“低残剂”特殊空针,并由陈恩哲的妻子、前
马偕医院护理长吴秀银负责练兵,找出最有效率的疫苗抽法,每一针都考验团队的眼力与
技术,一滴都不浪费。
“从来没有疫苗需要这么费工。”吴秀银笑说,为了善用得来不易的珍贵疫苗,她先再三
实验再演练实作,试用各种针头、上网学习不同抽法,再以食盐水充当疫苗“练兵”,直
到每一针都精准无比,每一批疫苗到货时也会由她试抽,并将技巧传授给诊所的护理师。
诊所护理师李巧芳说,抽疫苗必须非常专注,既不能抽少了,也不能多抽、造成浪费,有
时为了抽瓶壁上的最后几滴,连针头都歪了,必须赶紧再换一支针头,为了让民众尽早打
到疫苗“抽到手抽筋、斗鸡眼都值得。”
很多人常问何必这么累,能打多少算多少,但在陈恩哲看来“多抽一针,就意味着有多一
个人可以提早打到,疫苗涵盖率也就愈早达标。”每一瓶多2针,长久积累下来也相当可
观,“多花一点钱就能为防疫尽一份力,其实很划算。”
暖心的是,这些多抽出来的残剂,不是当作特权疫苗,而是用来照顾弱势长辈。
“我们的残剂帮了非常多人。”陈恩哲说,很多长辈因为户籍在外地等因素,不在当地里
长造册名单中,也不会用网络预约疫苗,只好在各家诊所间奔波,四处询问能不能打疫苗
,他们便会优先将残剂留给这些长者或老病人。
陈恩哲回忆,先前有名阿嬷打不到疫苗也排不到残剂,焦虑不已,直到有天晚上接近10时
,诊所还剩下最后一剂莫德纳疫苗,诊所同事赶紧通知阿嬷,直呼“妳好幸运,打到今天
最后一支”,阿嬷乐不可支,笑称“比民乐透还开心”,后来也完全没有不舒服的症状。
接种COVID-19疫苗以来,诊所工作人员虽然忙翻天,却因此变得更加团结,就像在打仗中
建立革命感情。
陈恩哲说,以往中午休诊工作人员会各自离开休息,但疫苗开始施打后反而天天聚在一起
吃饭,一边切磋精进流程,一边准备下午的接种工作,多亏有这群“神队友”才能打出如
此佳绩。
───────────────────────────────────────
完整标题:注射特攻队/医护夫妻扛起大型接种站 见证疫外百态
发稿时间:2021/11/26 09:22(11/26 11:23 更新)
撰 稿 者:张茗喧
原文连结: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11260031.aspx
今年入夏本土社区疫情爆发后,许多诊所营运历经“最寒冷”的夏天,木子诊所院长李懿
耘和护理师妻子刘芷瑄临危受命,扛下大型接种站任务,4个多月施打超过1.5万剂疫苗,
热忱与冲劲“冻未条”。
开业近2年的木子诊所是桃园市青埔地区第1间诊所,此地近半数居民都曾到这里看诊,今
年7月他们不仅加入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苗接种服务,更是桃园首间承接大
型接种站的诊所,4个多月打了超过1万5000剂疫苗,是桃园接种量最大的诊所。
5、6月时,社区感染一波又一波李懿耘和刘芷瑄面临诊所营运吃紧,甚至得借钱苦撑,但
两人闲不住,频频支援邻近的大型接种站,甚至将3名孩子托付给家人,做好随时回医院
第一线抗疫的心理准备。
李懿耘近日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说,7月中桃园大园国中接种站成立在即,邻近大医院
自顾不暇,附近又多是一人诊所,无人能承接大型接种站工作,他和妻子、诊所团队讨论
后,决定临危受命,扛下大园高中接种站的庞大接种量。
“那时候还没有疫苗接种奖励金,大型接种站几乎是打一场、赔一场。”李懿耘回忆,从
接下任务到实际开打,只有短短5天准备时间,由太太主责规划、联系,他则负责医疗人
力调度。
李懿耘说,他们紧急买了3台笔电、医疗软件,再加上医护人力成本,接种站一开张就烧
掉数十万元,但连续好几天只有200多人接种,以每人新台币100元疫苗处置费计算,根本
入不敷出。
李懿耘表示,7月大热天,接种站的冷气恰巧故障,所有人在摄氏30度的室内全副武装,
头罩、护目镜、口罩、防护衣一样不少,上午接种场次结束后,所有人仿佛做了4小时蒸
气浴,从头湿到尾,连电脑都热到当机。
完成上午的接种站任务,下午还得赶回诊所继续打疫苗,但诊所空间无法同时容纳所有人
挤进门,还时不时就被附近居民报警检举群聚,让李懿耘相当无奈。
在这过程中,看到疫情之下的人情冷暖,李懿耘以残剂为例,很多民众老早登记排队等残
剂,但好不容易机会上门,却又因为不认得诊所的号码,没有接通知电话,后来却又回拨
怒骂“为何不联络我打疫苗”。
抢手的疫苗有时也会遇到被预约者放鸽子、找不到人补位接种的状况,甚至临时出现凑不
足6人、无法开一瓶疫苗进行接种的窘境。
诊所团队也看到父母对儿孙的爱,李懿耘说,很多爷爷奶奶为了即将出国留学工作的孩子
、孙子,一大清早带着椅子到现场排残剂,甚至有人专程从新北市跑到桃园排残剂,令他
感叹“疫情下没有轻松的人”。
───────────────────────────────────────
完整标题:注射特攻队/基层卫生所拼起疫苗快打站 全乡借物相挺
发稿时间:2021/11/26 09:24(11/26 11:00 更新)
撰 稿 者:陈婕翎
原文连结: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11260032.aspx
台湾8个月内为民众接种3000万剂COVID-19疫苗,公共卫生基层卫生所出任务使命必达,
屏东县崁顶乡卫生所向全乡借物资,拼起快打站,连发廊三层推车都“征用”为接种工作
台。
据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统计,3000万剂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苗30%由基层
诊所施打,70%由医院、卫生所或大型接种站提供服务,尤其在非都会区,公卫第一线卫
生所(室)是主力。
以屏东为例,屏东县政府卫生局统计,自3月22日开始施打,截至11月22日共接种89万多
剂疫苗,其中57%由33个乡镇卫生所协助施打。
位于屏东西南的崁顶面积31平方公里,仅一处疫苗快打站,就是由卫生所搭建。
仅此一家、别无分号的接种点陈设虽和都会区快打站没得比,却因着在地卫生所与乡亲父
老互相照应,浓浓人情味,也是都会区没有的画面。
今年端午节前夕,仅16名人员的崁顶卫生所接到不可能的任务,在场地不够,帐篷、桌椅
、电扇及工作台等物资、设备都缺乏情况下,须从无到有生出快打站。
崁顶卫生所一边物色能维持社交距离的宽敞地点,一边四处“借物”,从帐篷、电风扇、
大捆延长线、轮椅、三角警示锥及长桌等。各村长、消防队及警察局听到消息,纷纷出借
“建材”帮忙组装,卫生所全员挽起抽子整备物资,每天忙到回过神时已是深夜。
崁顶在籍人口1万5000多人,与其他偏乡农业区一样面临青壮年外流,长辈留守,相招伸
出手臂打疫苗的长者“千岁团”个个是宝贝,卫生所坚持借来的椅子要有靠背,坐起来较
舒服。
崁顶快打站采“宇美町式”接种法,长辈坐定不动,由医护移动逐一施打,可移动式工作
台不可或缺,卫生所人员灵机一动,想到发廊用三层推车,发廊老板毫不犹豫爽快出借。
搭建快打站是乡里大事,乡民出钱出力不落人后,到快打站帐篷安装电扇的师傅,即使这
是他在疫情第三级警戒那阵子艰困时期的唯一一笔生意,仍笑着告诉卫生所人员,“这一
摊不用钱。”
此外,荣民阿伯中午睡不着散步,一进卫生所问快打站还缺什么,听说卫生所人员不忍长
辈受炎炎夏日所苦,荣民阿伯二话不说买8台电扇送到快打站,还贴心附赠延长线,只要
了一张感谢状,就开心回家向儿孙辈炫耀送物资到防疫前线。
筹备不到一周,过完端午节,崁顶快打站就开张了,快打团队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央社记
者,大家其实都羡慕都会区环境好、人手充沛,偏乡只能用真诚弥补场地条件不足。
遇到接种的长辈没吃早餐,就提供保久乳、小饼干,午餐时间顺便帮长辈买便当,“这是
偏乡能给的温暖,是我们不一样的地方。”
甚至有快打站志工发现打针民众隔天生日,还会偷偷塞小纸条给卫生所工作人员,让当天
值班护理师带大家一起喊生日快乐。
这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有感而发,“日子过很久,也过很快,民众送到快打站的爱心饮
料、点心不曾中断,这就是偏乡的人情味。”
台湾各角落类似“借物”搭起疫苗快打站、齐心撑起防疫保护伞的故事说不完,苗栗县头
份市卫生所主任徐春仕说,头份大型施打站借用某家餐厅当场地,期间水电费都是业者吸
收。徐春仕永远不会忘记餐厅老板告诉他,过去取之社会,现在是回馈社会的时候。
徐春仕说,为大规模接种疫苗,全台卫生所总动员,功不可没,相信经历这场百年大疫后
,各界都了解没有公卫人员,防疫如同断了手臂。中央鼓励地方扩增卫生所人力,乐见嘉
义、云林县及南投县响应,盼望其他县市跟进扩编卫生所工作人员及预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