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标题:经济与人命的选择 欧洲千年疾病的历史宿命
发稿单位:中央社
发稿时间:2020/04/05 11:45
撰 稿 者:黄雅诗
原文连结: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4050039.aspx
意大利2月下旬爆发武汉肺炎境内感染后,很快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短短
不到一个月,这波病毒风暴已席卷整个欧陆。很多人感到惊讶,文化悠久、医疗进步的欧
洲国家,为何竟会对病毒如此不设防?其中一项主流说法认为欧洲“缺乏经验”,不像台
湾曾经历过SARS惨痛教训,才会掉以轻心。
诚然,从这次各国政府的防疫宣导来看,欧洲多数国家似乎对应付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相当陌生,防疫观念与亚洲国家有很大落差。意大利卫福部一开始的文宣,特别
强调“仅有病人须戴口罩”,意大利民防部发给第一线护士、急救员的口罩,竟是一扯就
破的混织材质,不是合格的医疗口罩,引起医界愤怒抗议。
但若说欧洲对疫情缺乏经验也不精确,因为这块古老大陆对“瘟疫”再熟悉也不过了。义
大利从两千年前古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就是欧洲交通贸易中心,当时往来繁忙的商船或出征
军队,已有数次带回瘟疫传播的纪录。
现在英文使用的“隔离”(Quarantine)一字也源自意大利语,意指40天。在中世纪时,
欧洲虽还不认识病毒概念,已知道瘟疫靠接触传染,因此外来商船、货物应隔离30到40天
。
14世纪时重创全欧的黑死病,是博物馆内不少中世纪画作的主题,画作通常以晦暗色调,
写实刻画广场上成堆的死尸。在时隔700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怵目惊心,对照当下北义
重灾区必须出动军队运尸的悲伤画面,更有种时空交错的既视感。
意大利武汉肺炎疫情延烧,北部的伦巴底大区最惨重,金融重镇米兰和观光胜地威尼斯等
城市封城抗疫。(中央社制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欧洲对抗瘟疫的经验,在疫情爆发初期,反而成为说服群众放松的理
由。米兰市长在疫情开始时曾援引历史,强调米兰已克服过更多磨难,无需害怕武汉肺炎
这种“重感冒”。
在疫情加剧后,米兰市长和许多政治人物都承认自己误判,不过意大利对抗瘟疫的历史还
是一再被援引,成为带给民众心灵慰藉的盼望。
例如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3月中旬以徒步朝圣方式,独自前往罗马市中心,向传
说曾行神蹟拯救罗马脱离瘟疫的十字架祷告。
欧洲多数国家皆信仰天主教,梵蒂冈位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天主教精神对意大利政治、社
会、文化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其中最强烈的信念是人本价值。
因为高度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权利,衍生的“个人主义”对防疫恐怕有些负面效应,故新
闻上常看到崩溃的市长,怒骂追赶不遵守隔离禁令的部分市民。
但天主教精神的内化,也让意大利即使在疫情最惨烈的情况下,还是努力保障每个人的自
由与人权。因此虽然中国近来积极向欧洲输出“中国抗疫模式”,提供医疗团、呼吸器、
口罩的一条鞭支援,往往还是橘逾淮为枳,成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样貌。
以封城为例,意大利政府虽不得不下达关店、禁足等各项限制性措施,义国总理孔蒂还是
在媒体专访中声明,限制人身自由必须符合比例原则,“我们不在中国”。
意大利规定监狱囚犯暂时禁止会见亲人,加上囚犯担心狱中集体感染,引发全义监狱大暴
动,呼吁政府提前假释轻刑犯。同样事件在中国发生是不可想像的,一旦爆发将是血流成
河的镇压。
中国调度大批医护团队到武汉支援时,官方媒体用出征的逆行者来歌颂这些勇敢医护,但
其中许多女医生被剃光头落泪的画面,在社群网络上引发争议。
相对北义重灾的伦巴底大区急缺医疗人员,意大利政府几次公开征求医护,开出名额300
位,报名者都是数千位。这些低调前往前线的意大利医护,有些女医生默默剪掉了长发,
有些超过一个月无法跟孩子亲密接触,但意大利不会帮他们办敲锣打鼓的壮烈送行,也没
有文宣式的集体断发仪式。
中国武汉封城的居民,在被政府压制枉死的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师过世时,发动“全城吹
哨”,在阳台上发出凄厉的悲鸣。意大利封城的民众,每天傍晚拿起小提琴、吉他或家里
任何乐器,在阳台上举办快闪音乐会,祈愿疫情早日过去。
由于政风民情价值迥异,当中国把对内的防疫文宣手法搬来欧洲外交场域,一开始曝光效
果虽然不错,但在言论自由精神根深蒂固的欧洲社会,样板戏看多了,有人就会质疑矫情
。
意大利右派领袖萨尔维尼(Matteo Salvini)在国会砲轰,若非中国当初隐匿造成疫情扩
散,如今怎会全球受害,法国总统也在义国媒体专访中讽刺,法、德捐赠意大利也不少,
只是没像中国这样刻意宣传。
面对同样病毒,全世界科学家或能提出一致的防疫方式。然而每个社会在疫情时代的处世
之道,却会因自身不同的历史经验、宗教信仰、文化薰陶,呈现截然不同的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