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奥本海默

楼主: JAdams (SWISH)   2023-08-17 10:16:30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奥本海默杂谈
奥本海默是传记式电影的典范之作。诺兰证明了光是讲述一个人的生命故事,也能带给人像宇宙一样的广度。
以下全都会暴雷,但传记式作品到底有没有爆雷的问题?
我认为是没有,传记式电影的看点不是人物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在现实中已经演过了 电影中当然可能会因为戏剧效果而夸大 或扭曲一些情节
除非对于本人的家族 真实性并不是观众最关注的一部分 对一个传记式作品应该有什么期待呢?
首先脸要像,带入感很重要的,席尼·墨菲很像奥本海默的,请各位去看看理查费曼的演员,和现实中的理查费曼,根本一个样,演出的演员是我很喜欢的暴力美学影集黑袍纠察队里面的主角,长这么像真的也算是一种才艺了!片中也有演出用肉眼看原子弹爆破的名场面。
长的像只是开个玩笑,我认为传记式的影视作品最好能让观众理解这个历史人物,带入他们的挣扎,面对他们遇上的人性考验,理解他们做出的各种选择,会在失意难过的时候,跟着一起感伤,在角色喜悦的时候,一起大笑。
理解在那个时空背景下,人民的文化,生活模式甚至思考模式,时空背景,能让我们更接触历史,进而从历史身上学到教训。在所有演员的精湛演出下,我们得以进入一个人的生命中,并经历他(她)的喜怒哀乐。
透过这些特别杰出的人物,让我们知道尽管他们多么伟大,还是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与他们的极限,人生有起有落,就像平家物语里面的一句话:祇园精舍钟声响,世间诸行总无常。最得意的瞬间总会过去,人人都会走向同样的尽头。
奥本海默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伟大人物的崛起,被抹黑,再站起来的过程。
看完这部片我一直想到汉弥尔顿。以防大家不知道,来简短介绍一下。
是一部关于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音乐剧,由林-曼努尔·米兰达编剧、作曲及填词,林曼也自己演出第一代男主角。在2015年8月登上百老汇的理察·罗杰斯剧院。获奖无数。
看的时间其实差不多,我大概拖了一年,在看奥本海默半个月前才真正看完汉尼尔顿。
两位的相似点非常多,
都是很有女人缘,
奥本海默的太太为了他而离婚,甚至有一个长期的第三者。
汉密尔顿也在婚内出轨,还被小三的丈夫勒索敲诈,据信,原配伊莉莎白的姐姐也和他有一段情愫。
同样在政坛有个仇敌,
奥本海默讽刺性的言论得罪史特劳斯,让他失去原子能委员会的安全权限。
亚伦·伯尔,在政治上一直跟汉米尔顿持不同意见,最后提起决斗,杀了决定将枪口朝天空的汉米尔顿。
他们都是让美国成为世界强国,非常有贡献但也很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汉弥尔顿制定美国经济,曾经是华盛顿的左右手,但因为丑闻无法选总统;
奥本海默制作出来的原子弹让全世界知道美国的科学实力,但因为左倾政治因素得不到诺贝尔奖。
这就要提到麦卡锡主义了,类似台湾的白色恐怖,都是用来对付左倾份子,在战时,为了国家整体利益,会选择牺牲个人的自由度,我会认为让渡的程度决定我们人民的接受度,如果超出,就应该发起行动让政府知道,在能争取的时候就该争取,不能直到自己受害才开始审视制度的缺失。
在现在看来,不论是麦卡锡主义,或是白色恐怖,都会有冤枉的产生,这正是转型正义存在的必要,错误必须被承认,也应该被处罚,受害者更应该得到弥补。
最近看了八尺门,生命的价值在剧里面被彰显的十分重要,佟宝驹律师为了一条人命而四处奔走,而曼哈顿计画,关系到的是数十万的人命!
我其实很佩服杜鲁门总统,当时的他面对到的是现实中的火车选择,要选择为了救更多的人而牺牲一部分的人,是非常沉重的。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是虚拟人物才会遇到这样的选择,像是蜘蛛人,需要面临救玛莉珍或是一大群遇害民众,虽然在电影中,蜘蛛人往往能两者兼顾,先阻止正要落下的大楼倒塌,再一个华丽的喷蜘蛛丝,成功在最后一刻救到女友,但现实中,可能没有这么两全其美的救援时刻。
当时的二战,有一种说法是日本抱持着一亿人玉碎的心态,即使德国已经投降,但日本丝毫没有想要屈服的念头,所以才决定投下原子弹,原子弹直接或间接杀死二十万人的死亡,但或许小男孩和胖子救了其余日本人的性命,免于在帝国主义之下,被疯狂的领导者当成陪葬品。
许多人在制作原子弹的路上有着一席之地。莉泽·迈特纳,她是发现镤和核分裂的主要贡献者之一,被称为原子弹之母。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施特拉斯曼发现核分裂现象。他们的发现是无心的,谁能知道科技树最后发展是一颗杀人武器呢?用途会决定发明的好与坏。后续的许多发明会决定发现的用途,科技始终来自人性,人类史上科技树发展最快的时候始终是战争。
爱因斯坦在湖边与奥本海默的谈话让人深思。
鸟尽弓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但受尽骂名。事成之后,颁个奖状,就好像所有人从此之后都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责任与义务可能只是留给奥本海默的唯一安慰了。
奥本海默的余生饱受忧郁症折磨,对他来说被剥夺安全权限是一种救赎,他觉得自己应该为了原子弹而受到惩罚,制作出原子弹对他有一定的影响 。科学家与政府合作进行军事相关活动,应该要接受一定的心理训练来面对道德感与内心的纠结。但相较于奥本海默的心理挣扎,我会更好奇亲自将原子弹施放在日本空中的飞行员的想法,找了资料 ,发现如下:
飞行员叫做西奥多·范·柯克(Therodore Van Kirk)。2005年,二战胜利60周年纪念时,他与其余两名尚在人世的机组成员发表共同声明,称如果有机会再次选择,依然会选择执行任务。这样的坚定让我吓到了!美国军人的素质,这个发言代表他扛下所有道德问题,替全体国民扛下,我希望台湾国军能有这样的心理素质,才能面对现在日渐嚣张的左岸政权。
柯克是亲自付诸行动的那个人,我们并不清楚是否跟他所宣称的那样这么无悔,有可能没有一丝一毫悔意吗? 在他心中拉扯的会是爱国心和罪恶感,可能又需要一部传记电影来描述他的心路历程了。
在战争中奥本海默与曼哈顿计画的人员被下令制造杀人武器,
飞行员在日本空中亲自投下原子弹,
德国纳粹,在工作之下亲自去杀人也是家常便饭,在工作中感觉不到自己做不对的事情或罪恶感。
但他们都不会后悔吗?
这是达成任务得到的满足感、成就感在对抗人性。
这是平庸之恶,奥本海默犯下的罪,经过长期的规划、建设、实作,冲淡了真实感,只有在落下的一瞬间,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孩子杀人了,这感觉或许跟杀人犯的父母亲一样?自己设计,培育出来的杀人机器?
写到现在,我才发现,他是该忏悔,他做的事情跟纳粹有什么不一样?研发出毒气室的科学家也会因为工作上得到的满足感而忽略自己杀人的事实吧,他们同样也是听命行事,他们跟奥本海默的相异之处其实非常的少吧,科学家不一定是由衷相信希特勒的信念,其实他们的差别也只在站在对立的阵营,这件事情究竟是个人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杀人的不是原子弹,科学家。是信念。
历史是为了让现代人不要再犯下一样的错误,
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世界和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