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芭比》:一场对存在哲学的误读与狂欢

楼主: zamkao   2023-08-07 12:13:02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https://vocus.cc/article/64d0675ffd8978000102940f
“无论是成为天使,或成为一匹马,对人来说都是一种堕落。”
——哲学家斯宾诺莎
*前言:《芭比》,一个现象
正如电影第一幕所述,芭比娃娃是玩具史上值得铭记的“现象”。过去女孩把玩的娃娃,
大多是婴儿形象,就像是为了让女孩模拟“当妈”的生活,扮家家酒。
芭比以成人的形象出现,使女孩们摆脱婴儿形态娃娃的暗示,避免将自己带入母亲的角色

然而,新的暗示又出现了,这个暗示更像是一种诱惑。芭比的金发碧眼、窈窕身段,以及
它们身上一袭时而成熟性感、时而高贵公主的装扮,成为一本本指引女孩们“成为女人”
的说明书。
时至今日,芭比随着女性自主的觉醒,长期被标准化,带有男性凝视意味的女性审美得以
解放。解放的不只是对于女性面貌、体态、衣着等方面的审美标准,还包括对于女性如何
生活、生存与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全方面解构。
如果男性凝视是过去历史中社会建构的权杖,那么这根权杖已经不再牢牢掌握在男性手上

假如历史是一个人,这个人貌似垂垂老矣,以至于这根权杖对他来说已过于沈重。
那么,这根权杖会落在谁手里呢?
或许这根权杖不该属于任何人,我们应该把这根权杖击碎。或许不只那根权杖,还包括手
握权杖者的王座,甚至整个与这一切相依的体系,才能将自由还给每一个个体。
无疑地,电影《芭比》上映迄今掀起的浪潮,是对自由、解放与平等的呼声。上映迄今,
我在网络上、微信朋友圈都看到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女性友人托物言志,通过《芭比》表
达她们对自由、解放与平等的理念,同时对封建、迂腐的男性霸权慷慨陈词。在这一点上
,我想《芭比》是两性平权议题在电影史的里程碑。
不过,《芭比》中两次出现芭比陷入“存在的危机”的字眼,身为存在心理学的研究与实
践者,我在观影中发现,《芭比》对“存在”概念有着某些误读,进而导致电影当中有着
难以化解的逻辑矛盾与内在冲突。这些逻辑矛盾与内在矛盾,某种程度上对自由、解放与
平等非但不是增益,甚至有所减损。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这些矛盾与冲突,其实是编剧埋的梗,通过这个梗升华两性平权的议
题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我希望通过下列解释,好让观众不至于因为这部电影,对存在心理学有所误解。
*何谓“存在的危机”?
“存在的危机”是存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如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在《创
造的勇气》(The Courage to Create)中所言,“不确定性”被自我意识视为一种危机
,但唯有通过这个不可避免的危机:
“当我们的自我认同受到威胁;世界不再像我们熟悉的样子,因为自我和世界总是彼此关
联,世界中的我们也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样子。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自我的
)格式塔。”
存在的危机之所以出现,在于一个人的自我认识被颠覆。
换言之,一个对“我是谁”很笃定的人,无所谓存在的危机。
但是这个“我是谁”,从存在心理学的角度,不只包括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什么性别、身份
、名字等等,而是知道“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这里说的世界包括四个世界,个人做为主体不只是在一个“属己世界”(Eigenwelt),
同时与其他存有共存于“人际世界”(Mitwelt),而存有本身又各自生存于周围的“自
然界”(Umwelt),分别连结与互动。
同时,人不同于其他自然物,人还有对于起源、灵性与死后等存在议题的反思,故人又和
“超越界”(Überwelt)有所联系。
举个例子,一个清楚知道“我是谁”的人,他能描述他生活所见的种种事物,他看到电视
知道那是电视,而不是像个没见过电视的人一样,以为电视里的东西都是真的。
他对人际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知道自己和家人、朋友、工作伙伴等人之间的关系,以
及这些关系该如何理解与拿捏。
同时,他对自己也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喜欢什么等等。
他对人从哪里来,死后去哪里,有没有神等问题,都有他的看法。
这些都会带给人“确定性”,让一个人生活起来不用多加思考,就能很自动地去接轨每一
天的生活,那么这个人对生活就充满确定感。
但如果有一天,这个人一觉起来,就像五百年前的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21世纪。这
时,他发现身边的器物,他都不认识了,连上厕所该怎么上,他都不晓得了。
人际关系也混乱了,看见路上人们握手,他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他很困惑,也不知道该找
哪个衙门求助。
他以前以为神只有一个,现在发现神可能有好多个。
过去,他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知道自己每天该做什么,现在他压根不知道了,就连三岁
小孩对这个世界都知道的比他多。
这个人大概率要崩溃,陷入存在的危机。
*当芭比面临存在的危机?
就像芭比在电影开头,芭比对自己的身份,每天该干什么等等都很确定。它能很清楚的跟
别人介绍自己是谁,也能很清楚的告诉镜中的自己“我是谁”。
但当它的身体出现变化,腿上出现橘皮组织,脚底板能落地行走等情况发生,它的自我认
知开始动摇。
接着,芭比来到人类的真实世界,结果这次它既定的世界观受到了震撼。它发现原来芭比
并没有促进人类女性过得更好,并且它们也并不如自己原先以为的受女性欢迎。后来好不
容易找到美泰公司,芭比发现就连制造芭比的生产者们也没有要善待它的意思。
直到此刻,芭比虽然备受打击,自我动摇的厉害,但还没有到自我“分崩离析”(
dispersing)的地步。
芭比还有一些关于自我的信念,就是“即使人类真实世界超出我的认识,至少还有芭比世
界存在,那里有我熟悉的一切,我可以在那里重温我熟悉的生活方式”。并且它至少还受
它在人类世界的拥有者葛洛莉亚的支持,至少让芭比对自己的既有认识不至于完全丧失。
然而,当芭比回到芭比世界,发现整个世界已经被一群肯占为己有,实行父权统治的制度
。芭比求助无门,就连葛洛莉亚也受不了芭比的情绪失控与自暴自弃,决定和女儿萨莎离
开。
芭比原本固有的自我认知,终于彻底毁灭了。这时芭比倒在地上,像是瘫痪了一样。
旁边的怪人芭比解释道:“它在经历存在的危机。”
谈到这里,我们了解芭比所经历的,就是一连串事件,导致它对四个世界的认识都崩塌了
。可以说,这时的芭比不知道自己是谁,也就“不知该怎么活下去”,所以它在危机下崩
溃了。
谈到这里,似乎这一切都符合存在心理学,但真是如此吗?
*《芭比》电影的逻辑问题与内在冲突
第一个问题与冲突、存在的危机是专属于“人”的,但芭比不是人
这就是为什么在文章中,我用“它”而不是“她”。
有些人读到这里可能会不高兴,但这是因为观众就芭比的外在形象,产生“芭比是女性”
的投射。
但就像电影中芭比对工人说的:“我和肯没有性器官。”,以及芭比明确知道自己的来历
,知晓芭比世界和人类世界的不同等等。
芭比知道自己不是人,它只是人的受造物,是产品。
既然芭比不是人,却出现专属人的毛病,这不是很奇怪吗?
这里的剧情解释为,因为芭比在人类现实世界的主人葛洛莉亚活得很抑郁,所以把她的抑
郁传递到了芭比心中,使得芭比开始问:“我会死吗?”之类的问题。
但这些问题,跟芭比到底有何关系?芭比作为人类制造出来的产品,它不会老、不会死,
顶多会因为制造它的物质衰退等因素而毁坏。
并且芭比作为人的受造物,很可能也没有灵魂,因为它并不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因此当芭比出现存在的危机,让我感觉编剧写到这里,自己都有点分不清他在描写的是一
种什么样的“存有”(being)。
第二个问题与冲突、闹了大半场,两个世界的本质都没变
首先,芭比因为人类主子抑郁,它也受到影响,更强化了它就是人类所属的角色。
这类似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主人”与“奴隶”的表达:主人与奴隶是互相依存
的,某些奴隶对自己的奴隶身份不满,希望自己有天不再是奴隶,成为主人。
但如果奴隶这么想,它就不能取消主人的存在,因为主人与奴隶是一组的。没有主人就没
有奴隶,没有奴隶就没有主人。
也就是说,除非彻底颠覆“主人与奴隶”的体系,否则这个阶级关系不可能消失。
回到电影,这个体系消失了吗?并没有。
芭比们是被制造它们的人类拯救的,换言之,这些奴隶被主人拯救了,并且因为被主人拯
救而兴奋不已。
它们没有切断与人类世界的联系,等于所有在芭比世界的芭比和肯们,随时可能又会因为
它们人类世界的主子心理有点风吹草动,它们就有可能陷入各种新的困境。
现实人类也是如此,葛洛莉亚向老板提议要制造平凡普世的芭比,一开始老板不接受,可
是当他身边的助理提醒他“这玩意儿能赚钱!”,这位老板马上改口。
见到老板改口,葛洛莉亚很开心。但这套“主人与奴隶”的体系依旧屹立不摇,结果就是
我们看到的,美泰的核心领导还是那群男人,而他们依旧唯利是图,用他们男性凝视的角
度看待他们旗下的女娃娃产品。而葛洛莉亚等女性员工,依旧是这个体系下听从命令的打
工仔。
那么到底要怎么让本质改变?
罗洛.梅在《生命力与无知》(Power and Innocence: A Search for the Sources of
Violence)中以“反叛者”(rebel)和“革命家”(the revolutionary)概念来类比这
种存有本真与非本真的内在变化。
革命家推翻既有掌权者,取而代之,这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翻转”(revolve),体系
并没有改变。
反叛者则是打破固有习俗、传统,建立新的系统,真正为系统带来内部的改变。以戒断为
例。革命家就像一个人为了戒烟,改吃口香糖,结果烟瘾戒了,却患上了吃口香糖的瘾,
这对个体自我没有带来实质的改变。
在《芭比》中,只有革命,没有反叛。
包括在肯们短暂占领芭比世界,后来芭比们一一醒转过来,又反过来推翻肯们。
乍看这是一种反叛,实则不是。别忘了!总统芭比生来就是总统,文学家芭比生来就是文
学家……所有的芭比都是在被生产之时,被制造它们的人类冠以它们的身份。
反而总统芭比、文学家芭比或其他芭比们,它们一度被肯蛊惑,改变了自己的身份,这反
而成为它们和主角经典芭比一样,得到了一个改变的契机,但它们依旧没有把握住这个契
机去追寻真正的自我。
所以当总统芭比最后当回总统,表面上看它回归自我,实际上它只是贴回它原初产品的出
厂身份。
某种角度来说,这个情节套用在现实的人类世界挺写实的,如同你我,“条条大陆通罗马
,但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高考也好,求职也罢,有些人努力挤破头去罗马,殊不知有
人生下来就是罗马人。
*结语:芭比何去何从?
从存在心理学的角度,芭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才能达成逻辑的一致性,化解存在的
危机,踏上真正寻求自我的道路?
回到存在心理治疗,或可以给我们一点指引。
第一、不确定性与“可能性”互为彼此存在的基础
更根本的说,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是创造的土壤,是对自由的另外一种述说。
如果我们希望我们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就要放弃让一切都稳定不变的念头。这就是“
危机就是转机”的存在意涵,因为所有改变都有隐患,但唯有改变才有实现自我理想的可
能。
不确定性与可能性是一体的,是所有人(human being)的常态。接受这一点,就能避免
将不确定性视为绝对的恶。
芭比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可能它就不会因为身体上的变化,思维的转变而过度恐惧。
第二、让芭比以自己的方式救世
当谈到“芭比不是女性”、“芭比不是人类”云云,并不是对芭比的贬抑,相反地,我以
为这是芭比若想活出真我,它需要接受的存在事实。
电影中的主角芭比,它是一个“新物种”。它既不是人类,也不是其他芭比。
对于“新物种”的自我探索,我们可以在其他影视作品中看见。
比如电影《青蛇》中的小青,它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它既不是人,也不是神,而是妖,
并且它是属于自己的妖。白素真倒有点像是芭比,它痴迷于和人类之间的感情,一度忘了
自己的特殊性,亦忽略了和青蛇之间的情谊。
又比如电影《超人》,超人是外星人,拥有人类不具备的超能力。他一度为了和人类女友
之间的关系,因为自己和人类不同而自卑,所以消除自己的神力,当个“普通人”。
但最后超人终于认清“我不是人类”的事实,他接受了自己的禀赋,重新拿回他的天赋。
进而,他得以以他独特的、自我的方式去爱他的爱人。
除上述两部作品,在我看来最能和《芭比》类比,并对“新物种”进行存在哲学沈思的是
美剧《西部世界》。
《西部世界》中,德洛丽丝是福特和伯纳德两位博士制造出来的机器人,而福特意识到存
在的危机对于人的意义,他发现人就是通过危机,包括借由危机对人类进行优胜劣汰,完
成人的进化。
福特赋予德洛丽丝极大的自我探索空间,既没有把它像其他机器人一样,出现bug就把这
些代码删除,反而帮助它进行深度的自我探索。
德洛丽丝意识到自己的意义,它很像人,但它不是人。它是人类的受造物,但它没有必要
服从人的意志,成为人类的奴隶。
福特让德洛丽丝彻底自我为自己赋予意义,因为它没有办法被定义,包括福特也不能,只
有德洛丽丝依靠自己才能做到。
至于德洛丽私会成为“何物”?福特不知道,探索中的德洛丽丝也不知道,但这就是自我
发展的必要危机,并且唯有“接住”这个危机,才能迎接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从这个存在视角来说,《芭比》的结局乍看是芭比的升华,却更像是芭比的堕落。如开头
我所引的那一段来自哲学家斯宾诺莎,被弗洛姆承接的那段话:
“无论是成为天使,或成为一匹马,对人来说都是一种堕落。”
存在哲学说的“堕落”,不是指道德败坏的意思,而是指一个人“失去自我”的状态。
比如一只猴子勉强自己像鱼一样在水里生活,或是一条鱼要自己学爬树,这都是一种堕落

芭比不是人类,也不是传统的芭比娃娃,但它没有对自己的可能性进行探索,而是选了成
为人类的路,这是一条看得到头的路。况且,它走过一遭的人类世界,毫无任何改变;它
的离开与归来,也没有改变芭比世界,只是回归原样。
不过,就像潘朵拉的魔盒,编剧也留下了一丝希望。
《芭比》中的怪人芭比就是这个希望,它是在肯们统治芭比世界时,唯一清醒的人。就像
电影开头,芭比们对怪人芭比的歧视,它们没有意识到,怪人芭比是整个芭比世界中,自
我意识最清晰的存有。
怪人芭比被人类世界里的主人折磨,它接受了这一点,但并没有因此认为自己“完蛋了”
。它接受了生命赋予的痛苦与恩惠,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展开生活。
我以为,怪人芭比是整个芭比世界中,离新物种,亦即离自我最近的个体。天知道在这个
过程中,它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最后,回到现实世界,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某种意义的“新物种”。我们需要接受存在的
危机,面对生命的每个阶段皆充斥着摇晃自我、撼动我们世界观的未知事件,但自我实现
的可能性就在其中。
假使我们总是选择别人走过的路,而不是开启一条属于自我的道路,也许我们会在一段时
间觉得安稳,但我们终究还是要面对某一刻,我们会发现,我们错过了许多机会,去成就
我们自己的某个理想,挖掘出潜在的自我。
https://vocus.cc/article/64d0675ffd8978000102940f
作者: hahaha000034 (哈哈哈)   2023-08-07 21:40:00
好文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