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蛛网之下,避无可避:《圣蛛》

楼主: watercolor (我们同样没有名字)   2023-03-23 14:59:25
    本文涉及剧情,且具个人观点,推荐观影后再读。
    本片已上映第二周,有意者请把握本周时间。
    图文网页版:
    https://vocus.cc/article/641a6459fd8978000183c403
    预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fTjLYzRCv4
~*-*~*-*~*-*~*-*~*-*~*-*~*-*~*-*~*-*~*-*~*-*~*-*~
蛛网之下,避无可避:《圣蛛》
  电影《圣蛛》是以真人真事改编的伊朗连续杀人犯故事。导演阿里.阿
巴西先展现一名性工作者的生活:换上罩袍与女儿吻别后夜半离家,到店里
的厕所化妆,再于街上接客。第一位男客喜欢使用言语暴力,并且完事后很
快把她赶出房间;她向贩卖大麻的沙里太太赊帐,才能接第二位男客在她口
交时拚命压她的头躲避警察查缉,再以此为由少给钱;第三名男客则是这部
电影的男主角,他用机车载她到僻处,用头巾亲手绞杀,弃尸后骑回城市,
以“伊玛目礼萨圣陵”为中心的圣城马什哈德,光彩耀目,如同蛛网。
  是的,男主角就是连续杀人犯萨伊(迈赫迪巴赫斯塔尼饰),女主角则
是从国外来到马什哈德的记者拉希米(查赫拉阿米尔易卜拉希米饰),因为
萨伊在半年内用同样手法杀了九名性工作者,作案时间、对象、弃尸地点均
固定,警方却仍一无所获。
  电影双线并行,并不刻意故弄玄虚。拉希米的追查艰辛,光是性别和没
被罩袍盖满的头发,住房check in就被为难;来到此处乃因遭总编性骚扰而
失业,查案时也险被侵犯。她夜里在广场勘查,四处访问,不惜以身犯险,
若非凶手在杀害第16位被害人时右手受伤,她也会成为他的掌下亡魂。凶
手萨伊的生活与动机亦同时呈现:退伍的他无能成为烈士,回到社会不甘只
是一名建筑工人,甚至不愿常见岳父岳母,战争给他的过高自尊与现实的落
差使他稍被挑战就暴怒失去理性。他无法也不会恨国家带来的伤害,于是藉
由宗教寄托,虔诚谨守伊斯兰教义的他,能发动的圣战就是杀死广场上拉客
的性工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清扫”。他会在事后打电话给记者明示弃尸地
点并回去查看,会去找报纸有没有自己作案的新闻,还会在众人惶惶不安时
透露“他只会加害堕落女人”试图让他们安心。
  萨伊犯案未必严谨,而是得到警方与政府的放任。事实上他所谓的“圣
战”不过因生活不如意带来的恐惧,试图恢复过去在战争杀戮的荣光,他害
怕被遗忘、轻视,害怕平凡且被埋没,连儿子一颗误投的球都能引他的暴怒
和报复,于是杀害社会上最弱势、最不被关心的女性,就是他重新获得“英
雄”勋章的方式。同时,这些性工作者为了工作而展现的媚态,既让他觉得
玷辱了圣城,无疑也勾引他的性欲,他杀害的第11位被害者索拉遗留咬过
一口、留下唇印的苹果、因太太法谛玛临时回家只能用地毯卷起却露出的裸
脚,在太太问他“是不是对我厌倦了”时为夫妻间早已乏味的性生活带来卖
力和刺激;第16位被害者的大胆挑逗让他一度必须去浴室冷静求神宽恕,
对方的反抗让他弄伤手臂,也让下一位乔装为诱饵的拉希米能趁隙逃脱。萨
伊其实知道杀人有罪,他害怕邻居的眼光──但当事发之后,极度的恐惧使
他彻底逃进宗教圣战的借口,说服自己会得到庇佑,无罪释放。
  剧情来到这里已经成为荒谬、但萨伊支持者(包括他的家人)坚持的一
场争战:那些女人堕落、可耻,这场清除是神的旨意,却从未理解性工作者
的处境:女性未来的选择极其有限,加上几乎出身贫穷,只要一次命运拨弄
或错误选择,例如怀孕或家庭遭遇变故,就没有翻身余地。曾与拉希米谈过
话的索拉,母亲边咒骂她活该边哭,父亲则慨叹他从小将她捧在手心,却死
于非命;拉希米是记者,有学历与能力,但揭发总编私下邀约与性骚扰,就
失去工作;来到伊朗查案,还要为此遭受性羞辱,仅仅是警长以查案为由进
她房间,和请她抽菸等于性邀约,拒绝是你“不识好歹”,若非拉希米绝不
会忍气吞声,警长在乎前途,又岂会在乎她的意愿?而那些性工作者能卖身
求生,没有嫖客如何成立?难道那些买春的男人是无偿施舍?与前对照更觉
讽刺,亦可见导演安排的用心:所谓的“圣女”与“荡妇”与行为无关,只
是依父权标准将女性分化为“生殖”与“性愉悦”的功能,只要男性产生欲
望,或者女性失去了自主权(例如贫穷、暴力、权势),“圣女”就会被贴
上荡妇的标签。拉希米的遭遇,和萨伊对性工作者产生欲望而自觉污秽都源
自于此。而饰演拉希米的伊朗演员查赫拉阿米尔易卜拉希米亦有类似经历:
20岁曾是当红演员的她,因私密影片外流招致性羞辱,只能被迫流亡到国
外16年后,才因此片在坎城影展勇夺影后。剧里剧外的厌女思维都证明了
父权对女性的宰制,将性工作者视为堕落不检点或出自天性,就能无视她们
遭遇的不公与伤害,甚至不用把她们当成是人。
  而萨伊被捕之后,为了逃避恐惧,他彻底躲进圣战的思维,被掀起的舆
论更让他有了被释放的信心,连久旱后终于降下的骤雨都被当作是神的旨意,
相信法官及过去同袍哈吉会让他逃走的哄骗,还在拉希米要求实施鞭刑后和
警官一起作戏,直到绞绳上颈时才察觉不对劲──这次他再也无法逃避对死
亡与罪刑的恐惧,也终于体会那十六位女性的惊怖──他的死刑同时也成为
政府平息舆论、推动选举的棋子,至于退伍军人回归社会的不适应、心理问
题,也都以死刑“噤声”。
  但社会问题并不会因为杀死性工作者与杀人犯而得到解决,暴力只会孳
生更多暴力。片末最令人惊悚的,莫过于拉希米去萨伊家访问萨伊儿子,并
且拍下他和妹妹分别示范父亲如何杀死性工作者,可能继承父业的兴奋与疯
狂──男性逃避恐惧与脆弱的方式,社会鼓励的往往就是杀戮、暴力、威胁
与羞辱,与其面对父亲是连环杀人犯的事实,相信他在进行圣战更能自慰他
们摇摇欲坠的男性自尊。然而在失去了父亲这个经济支柱后,说著支持他的
妻子法谛玛,更现实的体会到他们的生活将陷入困境──如前所言,所谓的
“圣女”与“荡妇”与行为无关,只是依父权标准将女性分化为“生殖”与
“性愉悦”的功能,只要男性产生欲望却不可得,或者女性失去了自主权
(例如贫穷、暴力、权势),“圣女”转眼就会变成“荡妇”──萨伊仍年
轻貌美的妻子,两位年幼过去“捧在手心”的女儿,及将父罪视为圣战不肯
面对现实的儿子,在镜头下的展演,几乎就是未来的预示。而这也是导演的
用意:他要展现的不是杀人疑案的惊悚,不是正义的伸张,而是伊朗社会的
真貌,在国家、宗教、父权的共犯结构底下,蜘蛛与猎物实则难分,所谓圣
蛛/诛不过是弱势残杀弱势,再被法律制裁以正视听──
  如同电影开头浮现的字卡,一旦落入蛛网之上,人之遭遇,避无可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