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好雷] 《你在我心上》,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楼主: a122239 (Sharp)   2022-10-21 12:55:34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6196850
以前在念书的时候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和同学交换分享各自买的小说,从便利商店买的49
元口袋小说,到福利社偶尔会有的书摊小说,再到商周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几乎是每天一
本交换一本,连要考试了都还在看小说,那时候最喜欢下课跑书店买新书,然后在拆开封
膜之后大力的闻著属于新书的味道。人家总说千禧年前后的华语乐坛是诸神之战,而对那
时候的我来说,台湾网络文坛同样亦是神仙打架,蝴蝶、痞子蔡、敷米浆、藤井树、洛心
、穹风、Sunny、九把刀等人相继出现,先不论各自后来的发展如何,但在那时候的他们
几乎可以说是联手撑起网络文坛的半壁江山。近几年这几位作者的作品接连被改编成影视
作品,甚至如九把刀还有藤井树更亲自担任自己电影的导演,这样的改编趋势让我不禁期
待,这些求学时的回忆能被慢慢的影像化,若以心中排序的话,会是洛心《人之初》、蝴
蝶《我家有只帅哥》、《我是男生,我是女生》、敷米浆《你那边,几点?》、《你转身
我下楼》还有痞子蔡的《榭寄生》。
不过在等到这些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之前,反而是我没看过的、痞子蔡后期作品《国语
推行员》先被搬上了大银幕,且还被取了一个很有校园爱情电影感的片名《你在我心上》
。虽然我知道会更改片名无疑是想要吸引更多观众进场,毕竟坦白来说这类校园爱情电影
还是很有市场竞争力的,至少比起很有距离感、时代感的《国语推行员》,《你在我心上
》很容易就被想成是又一部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陪
你很久很久》,自然而然会吸引比较多人买票进场。但是否《你在我心上》真能成为下一
部刮起纯爱热潮的电影?我个人认为有可能,可不容易。原因在于,尽管都能被归类到同
一类型,然背景设定在80年代、戒严时期后期的《你在我心上》,很尴尬的卡在了一个中
间的位置,对经历过“说国语运动”的观众来说时代痕迹太浅,能让他们话当年的事物与
景致有限;而对年轻观众而言电影则时代过于久远,来不及参与那些过去、能产生的共鸣
有限。
直接的感受就是,说国语运动是推动了班长与素芬间的爱情,彼此错过二十年的遗憾与圆
满固然动人,可感觉上“说国语运动”似乎仅成了背景时代的告知,电影和戒严时期其实
关联性并不大,和上礼拜刚在高雄电影节看完的《流麻沟十五号》同样给人“少了点什么
”的感觉,以为会在电影中看见更多关于时代的凿刻,例如《我的少女时代》有刘德华、
有诅咒信、有草蜢、有溜冰场、有体罚...,有很多人事物与体制,一加一再加一的步步
领着观众回到、并且大概率会陷入电影所营造出来的90年代的氛围里,然《你在我心上》
实际除了说国语要罚钱之外,就好像没有再多的给予了。
于是难免不禁会想,班长和素芬的感情确实因说国语运动而生,可有意思的部分就也只是
因为他们生处于戒严时期,如果将说国语运动这件事情拿掉,班长和素芬就好像是早个十
年出生的柯景腾与沈佳宜,不论是学生时期的认识与相处模式,到后面女生联考的落榜,
两人分隔两地的相思,因某些原因而错过在一起的机会,多年后才又再次重逢等等都如此
相像,“两人并没有真的受到时代环境影响而无法在一起”,所以这段感情似乎没有非得
要是戒严时期才能成立。在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本来听了很甜、很浪漫的“班长一句”
、“脏话一句”、“我可以说谎吗?”,越是听到后来听多了,反而觉得腻掉了甚至还很
尴尬,假如两人间的感情真因时代环境而刻骨铭心,那么我很相信这些话越说到后面是越
能带给观众感动的。
“妳忘记地球是圆的吗?大不了我绕一圈再回家。”
其实我还满喜欢《你在我心上》的前半段以及快到结束的时候,也就是班长和素芬的学生
时期,还有多年以后素芬向班长解释“您”意思的那几分钟,这让电影即使不完美,还是
给了两人感情开始与结束,如剧情中时常提到的,在绕了一个圈后还是一个圆满。没有看
过痞子蔡的原著,但电影中主角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戒严时期的历史无不让《你在我心上
》和其他电影比多了新鲜感,而整个学生主角群那很有口气的道地台语,亦将观众拉近他
们身边,无法克制说台语的冲动致使的罚钱与藤条伺候,没有预想中高额罚锾与挂狗牌羞
辱立起的严肃,反而更多的是几个十元与布丁堆起的浪漫。
不难理解班长为何会从刚开始对身为班上国语推行员的素芬不满转为喜欢,虽然情感的转
折貌似是很突然,但也还是有迹可循,而班长渐渐从本来跟着欺负到后来的帮助,更让个
性怯懦、早就不想当国语推行员的素芬对举报同学这件事感到愧疚与痛苦,内心蠢蠢欲动
的情感催动了素芬想要拒绝甚至抵抗体制的不合理与压迫,戏院前面对教官的威吓,她那
句“报告教官,恁祖嬷就是国语推行员!”是反抗、是冲撞,更是心中隐隐存在着的“有
你(班长)我就不怕”的想法体现,也是在那时刻令人意识到了喜欢已经成为了爱,如同
当年沈佳宜起身替同被教官质疑偷钱的柯景腾说话。被欢声雷动的掌声迎接的素芬,手打
直半蹲着边哭的沈佳宜,都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生命就像个圆圈圈,越是靠近终点,反而越接近起点。”
《你在我心上》或许顾虑到主题仍是爱情,所以不自觉间淡化处理了戒严时期这个素材,
不过却也导致电影就像前面提到的,不是非要是这个时代不可的故事,班长和素芬间的聚
散离分若要说深刻,也不会是因这题材所致,而真的就是由于时代关系。手机、网络尚未
普及的时代,要联络彼此得透过写信或是公共电话,要见上一面也是要坐好几小时的客运
或火车,所以对于得来不意的感情与关系更是格外珍惜,就像时常听到老一辈的人说起对
年轻一代的看法,“以前的人东西坏了就修,现在的人东西坏了就丢。”,从东西到感情
都是,因此班长与素芬这样子谈情说爱而来的感情就显得不容易,而班长那一卷卷总以情
歌为开始的数学卡带,他将他对她的思念寄托于歌里,好似写不完对素芬的纸短情长。在
我眼里看来,《你在我心上》确实是因时代感而给我还不错的感觉,但和我期望中所想要
看到的是不同的“时代感”,这个落差是我认为的一个可惜之处,因为尽管都是时代感,
然带给观众的感受可以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学生时期多过于长大之后的他们。
“如果喜欢是一种记得,我会永远永远记得您。”
想把《你在我心上》看成是个关于缘分的故事。那个时代下的各种情感与关系,不论是友
情还是爱情的联系比起现代更难,能够和一个人当朋友当很久、能够喜欢一个人很久,都
是不容易也好不容易的事,若把诗人木心所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一个人。”放到电影里来看,就成了素芬信中所写的“如果喜欢是一种记得,
我会永远永远记得您。”,一生很短,只够她好好的喜欢他一个人,走着走着是散了,或
是牵起了手都是缘分,只要她让他知道这一生她始终把他放在心上就好了,“我爱您”解
读成“我爱你,在我心上”,拆开来再重组,替电影画下一个相当浪漫的句点。
《你在我心上》整体是有着独特的清新感,尤其是前面的学生时期,与后面近尾声的处理
,都有种甜而不腻的纯爱滋味。无奈中间大段的剧情处理得不是很好,在少了有力的时代
环境影响之下,班长和素芬其实也就只是普通的、还未谈成的远距离恋爱,实在说服不了
我去忍受他们长大后还在讲的“班长一句”或是“我可以说谎吗?”,并且坦白说,很明
白这几句话的代表性与重要性,可是当一直只是不断重复的被说起,又没有足够的剧情去
支撑的话,听久了只会令人感到麻木甚至尴尬。不过虽然剧情不够好,然幸好演员群表现
没让人失望,特别是一众学生演员,不得不再次称赞他们说起台语的口气道地,完全不会
让人感到出戏。反倒是女主角袁子芸,记得刚看完电影的时候立刻和朋友分享感受,我说
她的讲话语气与声调放在学生时期很有气质,可不晓得为什么成人扮相后听就有种说不上
来的分离感,不过她是真的满适合素芬这角色的。
不会不喜欢《你在我心上》,因为它确实是比不少同类型电影来得好上许多,就仅仅个人
期待看到更多在那个时代下的爱情可以有多可贵,和现代校园爱情电影没有做出明显区别
很可惜,但电影带给人的感受很舒服、很清新,张庭瑚和袁子芸的组合新鲜,郎才女貌、
赏心悦目,再加上饰演张庭瑚阿公的蔡振南加入,直接就成了电影的加分项。以小说改编
的成果来看,导演林锦和是有到那个成绩的,至少在看完《你在我心上》后,是会让我想
买痞子蔡的原著小说来看的,然后最后还是那一句,好希望看到槲寄生的改编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