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古时中国有苏轼在贬谪期间撰写前后《赤壁赋》,19世纪的韩国也有西学诗人、实学思想
家丁若铨与丁若镛兄弟于流放期间,完成多部反映百姓疾苦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与研究著
作。其中,丁若铨费时14年钻研流放地黑山岛(兹山)海洋生物所写成的《兹山鱼谱》,
不但朝鲜历史上的重要著作,成书背后的故事也非常感人。
本片获得42届青龙奖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与灯光、最佳剪接、最佳音乐五大
奖项,改编自《兹山鱼谱》作者丁若铨真实故事。
西元1801年,年幼的朝鲜纯祖继位,曾祖母贞纯王后垂帘听政,发动“辛酉迫害”,于朝
鲜全境扫荡西学。流放后,长期深居内陆的丁若铨渐渐发展出对鱼类的兴趣,在那里遇见
好学而家贫少书的渔民昌大,丁若铨惊讶于昌大广泛的海洋知识,决定以自身的学识作为
交换,邀请他协助完成《兹山鱼谱》。
“𫚉鱼要走的路只有𫚉鱼知道;鳐鱼要走的路只有鳐鱼知道。”
丁若铨听到当时还不认同自己的昌大说出这句话,一方面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该走的路
,一方面下定决心要写出一本海洋生物图鉴,让一般人也都能理解𫚉鱼与鳐鱼要走的路。
术业有专攻,捕鱼的人不懂性理学又如何;两班贵族不知鱼类知识也合情合理。但如果这
些内容都写成书,好学聪颖的渔人昌大,也能靠自学阅读四书五经,深居内陆的人也能了
解关于海洋生物的知识。
“想抓到泥鳅,就得跳进烂泥里。”
政治贯穿《兹山鱼谱》整部片,从正祖任命丁家三兄弟时,告诫他们自己要小心其他排斥
西学的眼红官人,到正祖驾崩纯祖继位,摄政的曾祖母扫荡西学,杀害丁家二哥,并流放
其他二人,再到学成的昌大,前往内陆投靠爸爸,却由于不适应官场文化,最后心灰意冷
回到故乡。昌大一开始不能谅解为何老师不像弟弟丁若镛一样写些《牧民心书》与《经世
遗表》等治国方针的书,即便丁若铨解释自己想望的是不分官民、不分阶级的社会,昌大
还是无法体会,直到亲自进入官场后才发现,不论他《牧民心书》读多熟练,政治并不是
他所想的那么简单。
书里所写“百姓把土地当田地,衙门小吏把百姓当田地。”居然句句属实,而且官位不够
高的他想单打独斗是完全不可能成功。想到自己过去会为了村里人被官府欺压而仗义执言
,但为官之后反而只能冷眼旁观,昌大不禁对名禄心灰意冷,淡泊名利。毕竟,他不是能
够昧著良心做事只求功名的人,他想抓泥鳅,但他永远也跳不进烂泥。
“有人打你的右脸,左脸也要转过来由他打。”
片中丁家三兄弟钻研西学,所谓的西学指的是西方世界的科学与技术,就像五四运动期间
提倡“德先生”与“赛先生”一样。另外,基督宗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份,所以丁家三兄
弟信奉天主教,其中二哥丁若钟便是宁死不愿背弃自己的宗教而殉教。不过,对丁若铨来
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留着一条命,未来就还有希望成就更伟大的世界
。虽说昌大自始至终仍旧认为天主教是邪学,也时而调侃自己有一位天主教徒老师,要时
时小心不要被洗脑,但从后来昌大在私塾教书时教授数学,以及与村里人分享科学知识可
以看出,撇开宗教不谈,昌大也默默接受西学的价值。
至于朝鲜崇尚的性理学,其实就是宋明理学中的程朱理学。钻研西学的人,往往认为程朱
理学提出的学术空泛无用。但是,正如片中丁若铨怒斥昌大时所说,他可不是读不懂性理
学才转投西学的怀抱,正是因为读透性理学,才发现西学的好,并且两者要相辅相成,不
可偏废,各取其优点,才能追求更高的知识宝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丁若铨与昌大这段亦师亦友的难得情分,除了以海洋知识交换文学知识之外,也包括不少
生活上与做人处事的道理。面对自己不懂的海洋知识,丁若铨的确也“不耻下问”,毕竟
昌大在这方面比他专业得多,两人在这段学术交流的时间内彼此都成长很多。身为私生子
的昌大,对自己的出身多所怨怼,丁若铨不仅开导他,也让他知道涵养与学识同等重要,
跟着老师学习的这段时间,村里人都说昌大完全变一个人似的。能够遇见赏识自己的伯乐
,并且相知相惜,真的是学生最幸福的事。
最后,来讲讲《兹山鱼谱》这本书。被流放的丁若铨担心“黑山岛”听起来不吉利,会让
时运不济的自己更加倒楣,因此以“兹山”称之。在这14年的岁月里,靠着昌大的帮忙与
指导,完成这部包含226种海洋生物的图鉴。《兹山鱼谱》共三卷,分为有鳞鱼类20类、
72种,无鳞鱼类19类、43种,甲壳类12类、66种与杂类,包括海虫4种、海鸟5种、海中生
物1种与海草35种。在19世纪初,丁若铨拿着纸笔墨水一字一句手抄下所有这些生物的特
征与习性,并把初到黑山岛时与昌大相识进而决定撰写《兹山鱼谱》的过程写入序,《兹
山鱼谱》这部电影也就根据丁若铨的真实故事与这篇序改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