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身为音乐教师已经看过很多的音乐励志片
举凡放牛班的春天、摇摆女孩等等....
体育为主角的KANO、翻滚男孩、志气等等....
所以老实讲,一开始看到预告时我其实不期待
反正一定是"热血教师带领偏乡穷困学生用歌声翻转命运"
电影里面说这群孩子要在3个月内拿到合唱冠军才能保住学校
拜托~不要开玩笑好吗?
现实中才不可能有学校可以3个月就带出一支冠军队伍
这是什么天真且自以为的想法?
全国学生音乐比赛中那些拿特优第一的学校都是要准备好几年的
就算孩子有天生的原住民歌喉BUFF
一个不懂音乐不懂带合唱的指挥是不可能整合的
所以为了知道编剧是否如此天真我就进电影院看了~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影片的前半段故事演得很快
我一开始有点意外~
演这么快影片就要结束了?
ELLA才刚教完DO RE MI
下一幕学生已经把"知足"唱完了
然后要比赛了....
天啊~这过程都没有遇到瓶颈吗?
不是应该要有那种练习得很辛苦却不理想
团队分崩离析一度放弃不唱再来个赚人热泪的大逆转吗?
而且上台前老实说唱太好了
3个月的合唱团不可能唱这样
(果然后来导演有说,原声儿童合唱团的录音唱太好,其实根本没办法用XD)
比赛结果失利,确定废校
(哼哼哼~编剧算你有点程度,这样的结果才是合理的)
后半段的剧情让我非常赞赏
完全没有在预告中出现却是最感人的!
我的第一次感动在教堂的那首"妈妈"
结合布农族的传统歌谣和汉族的摇婴仔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kfb7t_-q00
第二次感动是Baisu用挖土机把每个孩子送过去后
部落的爸爸们围起来唱的布农族八部合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9bzsHHKSE
这边想小小介绍一下八部合音
其实这首曲子叫做祈求小米丰收歌
全曲没有歌词与旋律
由布农族的男子围成一圈各自从一低音哼唱爬升到高音
配合得好的话所构出来的音响会出现丰富的泛音
(再解释泛音的话会很长,有兴趣的人可以估狗)
唱的人不限8人,而是6-12人都可以
若是泛音成功出现会自然产生八部的效果
所以才称为八部合音
在布农族的传统里
八部合音唱得好就能获得好收成
电影里的这一段意义就是用祈求丰收的歌声来祝福孩子们
随着音高渐升
爸爸们的祝福好温柔、好有力量....
但电影中听得出来有加合成音在里面
我觉得有点可惜....
有机会到部落现场听一次纯人声的八部合音
会被那个神圣感震撼
第三次感动也是我终于泪崩...是他们最后在台上唱的"回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4sOiP-bRrg
唱出的是他们体内布农族的灵魂
想要把歌声传到山的另一头
也像是在说终于找回唱歌的初衷
"我回家了"
整部电影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
男女主角和小朋友们偶有不自然的演技
某些运镜可以再更好
例如挖土机那段
可以理解导演想用这段来带一波紧张的情绪
可惜镜头没有营造出来
但这些都瑕不掩瑜
讲两个很有趣我很喜欢的地方
学校职员互相推卸和只会出一张嘴实在真实XD
原住民式的幽默非常亲切可爱
这些小笑点穿插在剧情中很加分
最后
整部电影要表达的核心价值很好很明确
音乐的价值:"要听别人怎么唱"呼应了片名Listen before you sing.
任何的音乐都讲求谐和(不要算20世纪的那些实验性音乐)
不懂得和别人合音就不可能演奏出好音乐
(音乐老师对学生说的白话文就是:打开耳朵听别人!)
教育的价值:教育的初衷,如何教予学生比课本更重要的事
也可以理解为
第一次的比赛失利是因为动机不纯(想保住学校)
第二次的比赛因为回归初衷才成功
推荐大家这部电影
原声儿童合唱团是真实的故事
台湾还有很多像这样正在默默努力的小学校
虽不是每一个案例都可以像原声这样成功
但这样的故事可以鼓励还在奋斗挣扎中的你我不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