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好雷]同学麦娜丝-抱歉,但你的人生并不会变好

楼主: alanwon (SiuyoFabierre)   2021-04-09 19:20:20
或许这部电影并不是埋了许多《大佛》的彩蛋
而是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大佛》的前后传,互为表里
《大佛》表达的是人生的虚无荒凉 《同学》传递的是生活的无可奈何
《大佛》讲的是哲学、是世界观 《同学》说的是现实、是生活
因为看透了《同学》中生活的无可奈何,于是有了《大佛》的虚无世界观
《大佛》的文眼,我会挑释迦的那句"到处看看"
释迦如同盖兹比中的上帝之眼,默默的看着人世间的贪婪残暴
如同海浪般杂乱无章的重复拍打,最后只剩下徒劳的浪花
本以人生还能靠几段真诚的关系,获得一丝存在的证明
也随着菜圃看到肚财家幽浮中的娃娃与美女简报幻灭
才发现,人生如同宇宙,我们从来不曾真正理解过谁,也不曾真正被谁理解过
或许只有整天漠然的释迦,才是真正理解生活真相的人
《同学》的文眼,我认为是铭添的那句,"我的人生就只差这一步"
到头来发现,真正让我们生活难堪的,便是"那一步"
有缺憾本身并不特别痛苦
真正让人痛苦的是
我本可以。
剧中四个主角的境遇,其实便是我们多数人的人生写照
大多人像电风一样,相信自己认真工作、正直善良就该有所回报
到头来才发现,迎合上意、圆滑妥协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密码
面对不如意的生活,只剩下一地愤世嫉俗和重度菸瘾 
而更可悲的是铭添。曾经的电影理想,在尝到权力的滋味瞬间变调 
面对立委的邀约,铭添一开始想坚持电影事业认真地推辞
到后来却比谁都快上手,比谁都像一个专业政客 
当闭节满心欢喜地扎了本剧本送给铭添,他已毫无感情的将之随手摆放 
铭添变了吗? 不,他没有变 
电影只是兴趣,做人上人才是热情,电影不过是他以为最有机会的途径
于是错把电影当成了真正的热情
真正对电影热爱,会连素人都懂得日光夜景都不懂吗?
至于成不了名,他还可以以为理想牺牲为名,维持他自命清高的优越感
不是我不行,而是上天没有给我机会跨过那最后的一步    
导演很巧妙的安排枝仔做为铭添的妻子 
我相信她跟瓦乐利说的,我们铭添是要做导演的人,这句话是真的
如果不这么骗自己,那她为铭添堕胎两次、过上的贫苦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她又该如何接受过往的自己呢?   
许多人不喜欢的科系一路念到博士,不喜欢的工作一路做到底
只因为怕被人看做失败 
多人怀踹著运动家梦、演员梦、创业家梦,谈著自己的理想
或许他们的热情,并没有真的如他们表现的那样 
他们想要的,只是那个有理想、不平庸的形象 
又有多少女人像枝仔一样,其实真相比谁都清楚 
但最后选择骗了自己,只因自己已经投入了大把青春年华 
而罐头是另外一种生活的幻灭 
无论是爱情、亲情、友情  
我们都投以无限美好的幻想 
直到生活一层一层接露了他们的不堪  
最后是闭节,当你终于接近了人生的幸福,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一切努力显得无力
我们都只奔著幸福追去,但还没来的及达到幸福,我们却鲜少逃得过意外 
亲戚做生意失败、家人的癌症、自己青光眼、子女的叛逆...
回顾身边亲友,或许意外才是人生的常态。 
萤幕前的我们
以为就像电风,以为你只是性格刚了一点、在职场太直了一点
只要持续努力,机会仍就是你的。
以为自己像是铭添,只是缺了一个4,就可以达成理想,但真的得到了那个4,才
发现自己早就被欲望绑架,又怎么回得去呢?
终究我们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以为自己是罐头,以为自己有个安适的空间,维持自己对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想像 
直到生活总会找机会残酷的泼了你一桶冷水,才发现自己一直来都活在谎言中
以为自己是闭节,以为自己终于迎来幸福,最终才发现 
人生是这么的脆弱,随便的意外都能带走这份已经耗尽人生运气的幸福  
于是萤幕前的你,痛苦了,不是因为生活的狼狈 
而是因为,你始终以为自己差的只是那一步
你只是差一个机会被主管看到
你只是差一个机会,去实践理想
你只是差一点点,只要不是那该死的意外
于是你总觉得
我本可以。 
我本该。 
你知道更可悲的是什么吗? 
你以为电影是要透过这些小人物的口
告诉你人生本浑沌、人生本是唬烂的道理吗?  
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我更倾向
"人生本来就是唬烂三小"
只是记录这些小人物打牌时穿插时宣泄,无意识的日常抒发
宣泄完了呢? 
继续的打牌,继续靠北人生就是唬烂三小
但又继续过生活
这才是大多数人的宿命。 
道理都懂,但已经信仰了几十年的世界观,哪是说放就放 
真正心死的女人,早已懒得抱怨 
你我在自我解嘲唬烂三小的同时,也说明著自己其实还有期待 
知道这是个唬烂三小的世界,却又不愿离开而越陷越深 
这才是这部片最大的悲哀 
也是你我最大的悲哀 
这也就连回了《大佛》的世界观 
在《同学》中体认到了生活的种种无可奈何
才体认《大佛》中的虚无荒凉才是人生的常态
躺平了,或许才是多数人最正确活着的姿势 
那有其他解法吗? 
我的倾向是,黄导的魅力就在于它没有目的
只记录,不引导 
他不像寄生上流有一丝促进阶级理解的期盼 
不像血观音、阳光普照,对台湾巨大的世代代沟微言大义
他只是单纯想记录,一幅写满无奈的台湾浮世绘 
所以,我并不认为导演想说教些什么
但我想这部电影描述的两种人生或许是导演心中的一股清流
首先是阿珍 
阿珍的特质就是一直笑一直笑 
看漫画笑、把漫画房当HOTEL时候笑、结婚场子被当竞选工具时候笑 
阿珍很美,如果以她的美貌,可能可以找到条件更好的对象 
但她从不在意,因为她的生活,几本漫画便足以满足。 
还有一种人生样态是神父。 
做过看透底层丑恶的桑拿经理,也做过照顾人内心的神父,为了吸引信众
也不在意在教堂摆上庙,拜上一拜。 
神父就如同一张白纸,因为没有非如此不可的坚持,也就没有得不到的痛苦
如同大佛中释迦的脚色,冷眼旁观著一切,不悲不喜的看着。
当电风问起神父女友怀孕,自己对未来没有把握该怎么办
神父只是淡淡说
未来不是你能决定的
你能决定的只有赶快结婚,然后生下来。
这句话粗听很弱,却是人生的一种解法 
承认自己不能掌控些什么
承认人生本不完美
当下该怎么做的问题反而简单了。 
但我想,阿珍的满足感是一种天赋,神父的超然是一种智慧
我们大多都没有
我们大多人有的
就是偶尔对人生靠北几句唬烂三小此外什么都不做的懦弱
然后带着人生就只差这一步的遗憾心情,颠颇地走完这一生
这就是我眼中,这部《同学》导演想记录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