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微雷)揪外国朋友看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楼主: Dorapika (元气)   2021-01-10 22:55:49
试着分析一下为何外国观众会和华语圈观众有不同方向的感受和思考
1. 翻译字幕是再创作
外国观众吸收剧情的途径应该是视觉(字幕)>听觉(口白),
原本可能被认为出戏的文艺句子、不合时代的用字甚至是台湾腔调,
在外国观众眼中都已经转化成翻译员吸收后再输出的对白了
甚至英文翻译还直接解读了中文字幕更深一层的含意
以下是院线板的印象:在点唱机那里阿汉说从“两个人”变成那么多人,
英文用的是"Adam and Eve"
在海边Birdy说“你”哪里也走不了,
英文用的是"We can't go anywhere"
2. 演员的熟悉程度
台湾人看到戴立忍和王识贤出现在凌晨的魁北克街头,
脑袋优先反应应该是黑道交易而不是昔日恋人吧
另外几乎没看到西方观众对王的方便面头下评语,但我不确定原因
3. 基督教文化
可能被非基督教文化圈观众诟病的穿插剪辑,
在基督教文化圈观众眼里反而是推进剧情的转折
圣经的引用和辩证在西方世界早就内化了,观众不用花力气吸收
甚至在推特上很多重击葡语圈观众的剧情就是神父和阿汉的对话
4. 性别平权与威权转型的历史
这可能是最为关键的原因
西班牙有1939~1975的佛朗哥独裁时期、1980~1990年间拉丁美洲各军政府倒台,
1990年前后东欧民主化
他们或多或少在类似的时机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专制的威权倒下了,但性别平权还没跟上
对这些国家现今来说,同婚合法已经是完成式了,
他们得以站在审视历史的角度上看待这部仿佛记录了亚洲第一个同婚国的微型缩影
而对泰国、日本而言,同婚合法分别是完成进行式和进行式,
因此观众仍能享受戏中三十年平权到来后所结的果实
与其相对的中国仍处在LGBT平权奋斗的初期阶段,
甚至和戏中台湾1980年代末相比,同性恋权益大概也只好那么一点
中国观众难以理解三十年后中年相遇片段其实是导演的温柔救赎
“这个世界真的变了,黎明到来,所有人将可以走在阳光下相爱”
或许十年后再来看这部电影,台湾观众会有其他的反思感想产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