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好雷] 试析神父《刻在》电影里的意义(下)

楼主: watercolor (我们同样没有名字)   2020-11-18 00:36:30
※ 引述《alice910265 (Alice玲子)》之铭言:
: 感谢原po的整理与分析,我自己很喜欢阿汉和神父的对手戏,但我只有三刷,记不住两人
: 的台词及阿汉与Birdy相关记忆的顺序,所以迟迟没有动笔。
  也感谢原po回应我的文章。本来应该早些回应,但一来我确实不了解
基督教教义(毕竟各派说法不同,而且阿汉家信的是基督教,维特和神父信
的似乎是天主教?电影里关于宗教的呈现似乎并不考究),只能依据电影的
情节去作分析,二来最近太忙,就延迟到现在。只是原po的解读与我的有
差异,这里依旧依情节去回应我自己的理解。
: 剧本台词写的真的很好,不管欧神父说阿汉“根本误解上帝”、还是劝阿汉“不要让别人
: 陷入罪恶”。
: 虽然这些对话看起来围绕着“同性恋是罪要下地狱”的宗教压迫,不只一般观众容易这样
: 理解,包含了当时的阿汉,但身为现代的基督徒,应该去理解教条背后的意义,包括圣经
: 内的来源出处、当时撰写的历史背景及书写者所面对的特定群体等等。神学家已经针对这
: 些议题辩论过了,而真正的信仰本来就禁得起理性讨论与时代考验。
: 考虑到欧神父在电影内的人设身分即是同志,他既然理解他的祖国在宁静革命之后教会对
: 社会的松绑,也理解多元文化信仰的台湾解严类似宁静革命对社会的松绑,我觉得神父所
: 谓“远离罪恶的源头、尤其是色欲”,更多指向阿汉不应该“放纵情欲”。
: 教友在进行告解之前需要做自我省察,最简单的原则就是应用梅瑟/摩西的十诫。阿汉当
: 然会被神父唸,并不是神父单纯拿七宗罪逃避阿汉的质问,是这孩子真的欠骂。欠骂的不
: 是爱上一个同性或是对同性有性欲,而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及性的尊严不够尊重(第六
: 诫不可奸淫的现代解读),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观众对公园老人与浴室戏感到冒犯和不舒服
: 。
  原po这部分的回应,对于阿汉犯的错(无论是放纵情欲与忽视了 Birdy
的意愿),我都是赞同的(碰触对方身体请得到对方积极同意);神父说
“不要勉强别人”与“不要让别人陷入罪恶”我也相当认同。然而我觉得要
先厘清与确认的是:
  神父究竟知不知道阿汉和 Birdy在浴室的那一段?
  因为就电影情节安排来说,在阿汉家冲突之前,都是阿汉向神父诉说与
Birdy 的过去,神父再回应阿汉的质问或给予安慰。在写这篇分析的时候,
我就很困惑,因为这段对话是在浴室之前;但到教官室冲突结束,神父为阿
汉包扎好伤口,对他说起“宁静革命”时,对车祸、浴室、冲突都未置一词。
就这个顺序看来,神父这两句话与其说是在责备阿汉犯错,不如说是提醒他
应克制情欲,尊重对方(只是已经来不及了)。也就是说,原po这段的分析,
是建立在神父知道阿汉已经犯了错的前提之上;但我认为依情节顺序安排,
神父是在提醒他放纵情欲的危险。
  而我为什么要这么在意这个顺序,就是我认为这一段神父的回应虽然正
确,却仍回避了阿汉对“同性恋有罪”的问题。先前阿汉意识到欲望并问神
父时,神父用“七宗罪”回答:“傲慢、贪婪、嫉妒、色欲、暴食、愤怒、
怠惰。上帝要大家躲避罪恶的源头!尤其是色欲。”这段话我只能从句意理
解,固然色欲是罪恶的源头(放纵欲望、重视肉体满足而忽视心灵沟通),
但阿汉接着就强调“所以我谈的是爱不是欲望,欲望是只讲身体的靠近,我
要的是他心里面真的能够接受我。我还是信上帝。上帝不是说:‘信我者,
得永生吗?’”可见他是明白色欲带来的罪恶,让他痛苦的是这份欲望来自、
也指向同性的对象,但对于这点,上帝没有回应,而当时的环境,都直指同
性相恋的罪恶,所以阿汉引用了马太福音的:“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
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原文我就提到,这一段神父有意识地回避
了这一点;而在之后,阿汉与神父的对话是:
“是你告诉我profiter du moment。”
“我那时候不知道你喜欢的是男生。”
“所以你喜欢女生可以,我喜欢男生不行?”
“你有多爱一点,我有少爱一点吗?”
“告诉我,我和你的爱有什么不同?”
“这两种爱有什么不同?告诉我啊!?”
  神父与阿汉的对话很明确的指出“爱男生”和“爱女生”确实不同,而
神父回答“不要勉强别人”固然正确,却仍然回避了“喜欢男生不行”这件
事。而事实上,Birdy 没有回应阿汉,也确实是因为当时环境“喜欢男生不
行”。
: 欲望本身不是罪,性行为本身也没有错,但有没有尊重对方的意愿、有没有思考被欲望驱
: 动的行为本身的意义,以及理解该行为的安全与否,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避免冲动下
: 产生的伤害。因此我认为欧神父没有否定因爱生欲,也不是说因为色欲是罪恶不洁所以不
: 能去爱,而是在协助阿汉分辨,那是真正的爱,还是单纯被欲望的冲动所驱使。欲望驱动
: 的不只是色欲,也包含了嫉妒;爱不只是喜欢/爱情,是广义的去爱一个人的“爱”。
: 突然想到敬骅在访问里面提到,因为这部电影思考“爱”:“爱人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没
: 有人有义务去接受你的爱,或是给你一个回答。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个人,就是看你开心,
: 我就开心。”
: 中文的口语表达,没办法严格的区分“爱”、“情爱/迷恋/喜欢”跟“情欲”。情欲和情
: 爱比较是属于性吸引力和互相喜欢的感觉,最后能爱欲并行,对一个人来说比较健康…当
: 然用什么方式去开起一段关系是个人选择,但自由选择之前必须清楚风险。
: 至于耶稣基督所说的爱,不只具是性吸引力之间的迷恋或喜欢,亲情、友情、爱情都有“
: 爱”的成分,是人与人之间灵性层次上的一种信任关系(基督信仰里面,“爱”除了人和
: 人之间,也包含了神)。即使是Birdy和班班,某个程度上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爱,但是Bir
: dy对自己不诚实。最后夫妻会分开,表示没有性吸引力这件事对两人的信任关系有很大的
: 影响。
: 两个人结合或共同生活组成家庭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最终是否能长久,还是取决于信任感
: 与安全感的建立。所以对自己诚实才会变得如此重要…因为对方才能认识真正的你。
: 欧神父为阿汉辅导的时候,虽然气势像被阿汉压倒,好似无法回应阿汉的那些质问,其实
: 是因为那条路他走过,所以他知道教条式的去压阿汉,对孩子本身并没有帮助;倾听和陪
: 伴,才是最好的方式。
  以辅导技巧来说,确实教条式的去压没有用,阿汉当时已经被压得走投无路了。
  但我认为神父确实无法回应阿汉的质问。^^||
: 神父年轻时并没有逃避爱情,他逃的是环境。对于感情他面对了,但当下没有他们的容身
: 之处,所以才选择修道/独身生活去保守彼此。相较起来,无法诚实面对自我,试图矫正
: 、或因为环境压力而走入两性婚姻,才是真正的逃避。我认为这是神父和Birdy的不同之
: 处…不过Birdy终究还是面对了。
  (以下是原po在推文里的回应)
: 能对维特中学男女分隔的策略下“荒谬”的注解,我相信欧神父并不是抱着教条食古不化
: 的神长,不会拿下地狱这种恐惧去威胁一个孩子。
: 他能说出:“如果说他不爱你,你就不要勉强别人。这也是profiter du moment。”代表
: 比起教条式的不能爱,神父更重视的是意愿,对方有表示接受吗?
: “在乎不见得是爱。圣经要我们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你不要让别人陷入罪恶!”这是
: 要阿汉分辨是迷恋、是情欲,或是真正的爱。
: 神父最终没有否认阿汉对Birdy的爱,但是他要阿汉思考Birdy是不是真的在回应,Birdy
: 准备好要爱了吗?这段辅导或许也给了家汉告白的勇气,在父母面前向Birdy表示他准备
: 好了,“那你呢?”。而没准备好、真正不敢也不能爱的Birdy,才会愧疚又痛苦的流下
: 眼泪。
: 至于神父自己:“十八岁的时候,我跟你一样,很叛逆。但最后一次,我被打得很惨,才
: 决定离开蒙特娄,我想走得越远越好。没想到我离开之后我的家乡就变了。”
: 思考神父的性向对他本人的冲击,如果他不敢爱,他又何必被打?也许在保守的当年,人
: 没有多元的选择,只能依寻固有的模式,找一个团体作为归宿,以融入社会安全网。正是
: 因为不能爱,所以选择离开。
  神父有没有逃避爱情,连同推文下的回应,原po解释应该如上。
  但我认为,固然欧神父绝不是抱着教条食古不化的人,不会用下地狱的
恐惧去威胁一个孩子,但之前已经分析,他回避也没有否认“同性恋会下地
狱”这件事;也固然当年在蒙特娄,他因为叛逆而天天被打,但这都不能证
明他没有“逃避爱情”。就近来说,Birdy 不也是叛逆、绝非食古不化的少
年吗?但他逃避了爱情(所以我认为神父是 Birdy的折射)。而神父自述在
“宁静革命”之后,“整个社会脱离了教会的管辖,人的心终于可以更自由,
选择自己想要的。”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不回去,反而选择离乡背井?
  很可能是原po说的“不能爱”。我后来去查了一下,宁静革命是1960
年代,而蒙特娄开放同性婚姻,是2004年3月19日。固然比台湾的
2019早,但离1987年,还是隔了十多年,离1960更是超过40年。
  但是在三十年后,阿汉谒陵后去见神父的伴侣Alex,当时他们的对话里
有提到:神父回到蒙特娄后,就不在教会工作了,然后Alex就代替神父说出
他内心的遗憾:
  “他老说他上不了天堂,他是个罪人。”
  “他人很好的,他一定上得了天堂。”
  “都是我的错,没有我,他一定上得了天堂。”
  “我很确定,他很爱你,一如你爱他的一般。”
  从这里的对话来看,我认为神父确实深信“同性恋会下地狱”,自认是
个罪人,所以Alex才会说“都是我的错”。我自己的推测是:欧神父与Alex
的感情,Alex是主动者,神父因罪恶感而逃离,事隔多年之后很可能也是Alex
主动联络,才让这段感情接续了下去。所以在这部电影当中,宗教的压迫是
存在的,不但折磨阿汉的内心,加重他的困惑与痛苦,也让神父选择逃避自
己的感情。
: 最后欧神父谈及自己的经验,其实是怜惜阿汉,暗示他整个社会需要时间,要怀抱希望。
: 我们作为观众当然期待戏剧化的冲撞体制,但如果入戏到角色当中,那些爱阿汉的人,大
: 概最希望这孩子平安长大吧。
: 谢谢导演和监制的最后剪辑,尤其情欲戏选择停留在院线上映版本的这个位置。
: 从小说推敲回原始剧本的设计,我猜澎湖原本可以安排一场激烈的、表达脱去束缚、在世
: 界尽头的不顾一切…但最后只是摸摸肩、然后一个互吻,让珍惜的感觉更加强烈。而浴室
: 戏那段会那样经典,就是因为比起性欲,观众看到更多的是情感的流动。
: 我好像可以理解两位导演在浴室戏最终没有选择昊森喜欢的、北影的那个take了。虽然
: 北影版本比较具有戏剧张力和环境合理性,但是对对方身体侵犯的强制感太过了。
: 这样一个纯爱的呈现,让分级可以是保护级,加上神父与阿汉之间对爱与欲的辩证…我认
: 为这部电影在情感教育上,是有意义的。
  这两段都很同意原po的看法。
  最后还是感谢原po提出自己的诠释,让我重新确认自己对神父的理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