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无声:深灰色的你.浅灰色的我

楼主: albuca0603 (哨兵小屋的气味偏执狂~)   2020-10-15 19:23:57
雷文防雷资讯页
看到预告片+柯贞年导演就很想去看了。
看了PTT的评价稍微有点犹豫,作好心理建设之后还是决定去看了!
这部电影比我预想的更好一些!
也有可能是之前看了相关的观影心得有把期待值降低,总之还是推这部!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首推“高中生演高中生”这件事:
在片中大都是用年龄相当者来出演高中生,代入感很强!
查了一下男主角跟男配角年龄分别为16、17岁(拍摄的时候更小)。
其它配角看起来也大都是这个年纪的,
就不会有种“冻龄的社会人士”的违和感。
虽然距离高中时期很远了,但是还是有记忆那段荷尔蒙混乱的时期的模样!
更像是磨到太薄的水果刀那样,容易割伤别人、自己也容易碎裂…
遥忆高中时期、总是有一种横冲直撞、仿佛什么都不害怕!
但是下一秒就要濒临瓦解碎裂的混乱和不确定感!
用超龄太多的演员总是会更带有一种:
“老熟世故的圆润、和留有余裕的防撞软垫。”
再来“声音的使用很高明”:让观影者有一种“我就是聋人”的感受!
在助听器下的声音模糊又巨大、像游泳课后进水的耳道、
但拿下助听器、一切在听人可以“听觉先于视觉”感知到的危机:
机车或推车、机械运行等…都成为隐含的致伤因素。
关于剧情方面也是:
“听人”很容易把“聋人”愚蠢化,
沟通的障碍造成了彼此间的难以理解,
但是听人作为“强势的多数”,在冲突发生之时
总是可以获得体制更多的资源和保护,
突然想到许多人都还是会有移工都很____的刻板印象。
有的记者新闻稿会把它跟当年的“熔炉”对比,
我个人是觉得在议题处理方面“无声”触及的层面更广,
手法也不那么黑白二分法、这可能跟年份与地区有关系,
熔炉是2011年的片子、无声是2020、
性别议题跟处理方式都更为进步、
再者台湾对于性别多元的包容性更为宽广、
处理的视角也更为多元。
熔炉有点像是:给一个父权的大魔王、
然后所有的黑都是由魔王负责,大家热血沸腾、义愤填膺!
无声有点倾向:大家都是灰色的、浅灰色的我看向你是深灰色、
深灰色的你看着自己是浅灰色、看向我是深灰色。
是体制的粉饰太平、假装无事、瞒上欺下,加剧了这个恶性循环、
最终揭开血红色外套的帐幕,之下的景象令人难以卒睹、
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受害者晋升加害者。
电影有些平舖直叙、但我觉得这在某种层面上也展现了:
听人以自己的立场去想聋人(片中的两位母亲、不会手语的校长)、
用同情及不对等的视角去‘俯视’对方、终究无法产生共感。
应该可以高潮迭起、狗血泼洒的桥段都轻轻的带过、
我觉得一方面是导演的温柔;
另一方面也是对现行体制的反诉!
“轻轻带过”不代表没有力道,
片中性侵学生多年的美术老师终究被体制完美保护、安全落地~
反观最初被性侵多年的小光、
承担大部份的罪愆、伤人自伤、化成一道道左腕上的血痕!
电影中“学习与传承的性骚扰及性侵害”的议题之外,
更有提到青少年在青春期性启蒙期、对施暴者的爱恨情结、
在斯德哥尔摩性高潮!
在性的启蒙期、就被奇怪的成人随意捏弄型塑、
灌食似是而非的价值观、罪恶与高潮绞扭交缠、
最终长成一个奇形怪状的模样。
A. 讨厌加害者是必然的吧!
但在学校‘被孤立’是更可怕的事
(外面是非我族类、不甚友善的听人世界)
加害者在平常不性侵我的时候、也算是一个好人吧?!
但我痛并快乐着、应该讨厌但又有点喜欢、
所以更讨厌那个,喜欢加害者的自己!
B. 如果老师都用身体力行这件事!
最终也无事发生安全下庄(被体制保护),
那么我学习老师的‘身体教育’模式应该也是没问题的吧?
最终…陷入一种自厌自溺的混乱状态…
电影丢出了很多问题是需要(可以)让观影者反思探讨的。
片尾其实给了一个满开放的结局:
小光(金玄彬)在阳光灿烂、身后白床单飘飞的天台上看向远方;
张诚(刘子诠)和贝贝(陈姸霏)
在观看野台八仙戏下起滂沱大雨时丢开雨伞、
象征了新生、光明和涤净:
揭开污浊的纱布、将化脓的伤口割开挤出脓血、
重新上药包扎、才有痊愈的机会。
然下一幕镜头跳转~
校车上的玩闹场面、在校车后方、
当年更小的曾遭受性霸凌的学弟、摇身一变成为加害者、
完美的将自己曾受过的“身体力行教育现场”复制贴上。
个人心得的部份: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国高中生活氛围的型塑、
和配音的高明运用、都让人很有临场感和代入感;
小光(金玄彬)演得真得很好!!
韩国人对于自己的近乎苛薄的强求还是觉得很厉害!
但我台湾人我就烂(误)。
观影结束散场后;会一直想到自己国中时期,
教室后方都会有一群男生集体霸凌一个更弱势的男生、
补习班也是(不同群体、不同人),
在阴暗的楼梯间转角上演相似的戏码,
少年的暴力模式、真得是往死里打、
当时也只是在前面假装没看到、当然更不会去告密、
保持一种事不干己的淡漠,
然后对“还好他们的对象不是自己!”感到庆幸。
那时候补习班从别县市来的名师(名师当时都北中南跑课)、
就在楼梯间旁边的小阳台抽菸、他也是假装没看到、
在一旁抽完那支菸…
那时候更有种:“原来老师都不管了,
所以我假装没发生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吧、
更正确化自己的作为。”
今天突然回想起这些场景,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人吧!!(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