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青春电影中消失的历史事件

楼主: IanPan (旅行为下一次出游找灵感)   2020-10-08 11:51:24
这几天陷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余韵中
由于里面一些时空背景有错置 会让活过那个年代的人容易出戏
整理一下里面的时间轴时 突然发现一件事 两人75/1986入学
澎湖场景是1989年5月下(联考前41天) 也就在在那之后 发生了64天安门事件
1989年可以说是 世界开始改变的一年 柏林围墙也在那年倒塌
所以 1990年电话亭场景时 其实台北正在经历野百合运动
也就是女朋友男朋友的片段 凤小岳 桂纶镁 张孝全 是73/1984年入学 跟刻在差2年
都说3年一个GAP 其实他们应该是同时代的人 也会有类似的看法与想法
<刻在>注重彼此感情 而且由于两人断了联络 所以完全没有提到64
<GF/BF>则注重于1990年台湾青年对于体制的冲撞
其实多少 是由于89年的64及柏林围墙等事件才让青年感觉世界正在改变而站出来
但是在<GF/BF>里面 基本上完全没有提到这块地影响
印象中陆片<致青春>应该是比较接近那个时代的
但是 1989年在电影里面也缺席了
虽然当时年纪还很小 但我永远记得1989年春天开始的骚动 电视都会拨出
更别提64事件发生后 那几个月的震撼与影响
一个影响时代那么严重的年分与事件 特别是对华人圈来讲
似乎都在华语电影中 自动禁声了 更别提遥远的西方世界
可以理解 青春电影 注重的从来不是国际大事
因为自己的初恋 就像史诗一样伟大 要一直向内看着自己的肚挤
但完全不提到64的影响 或是在时空背景中 完全没提到
美术设计之类的 也没有注意到这点 究竟是无意? 或是另外一种自我审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