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的推荐下选了这部电影,为什么会说很难专心看完呢?
并不是他拍得乏味,相反的,它很成功地让我因为感到不舒服而偏过头去(好几次),
作为一部重拍电影,在保有同样的剧情大纲下,
导演在许多地方加入了自己的诠释,以及心理医师的支线剧情,
其中有些部分深深触动了我,将这些想法整理后,
想向各位介绍这部绝对不只是恐怖片的电影。
Medium 图文:https://bit.ly/36uFXSh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有些恐怖电影运用层层堆砌的诡异气氛让人感到不安(对恐怖片影迷来说,是“享受”那
些不安),如温子仁的恐怖电影,就像拿着钓竿似地牵动你的恐惧,到底下一幕会不会出
现恐怖的画面?而他总是选在观众最安心的时候,冷不防地给上一记重击 — — 砰!
Jump Scare 配上一声惊颤的巨响,你下意识抓紧自己的胸口,仿佛在确认心脏是否还正
常运作著。
前面不安气氛的铺陈是为了收割更大的恐惧,因为他们知道恐惧的程度取决于情绪的落差
,这种技术性的“累积不安→收割恐惧”过程往往是有效的,毕竟预期之下的惊吓不过尔
尔;一再重复的血腥令人感官疲乏,
除非电影的画面能冲击到让你说出:“拜托,快停止”。
〈窒息〉(2018)对我来说就是这种电影,它每分每秒都在冲击著感官,蒙太奇式地拼接
起每个让人作呕的画面,肢体碰撞、角色呻吟与骨头断裂的音效不绝于耳,每个场景有如
一颗胀饱的气球,随时都在爆炸的边缘,如果要选一句来形容这个观影体验,大概就是如
坐针毡了。
〈窒息〉重拍自一部 1977 年的同名电影,电影的开头是这样的:一位来自美国的舞者苏
西,来到柏林的玛柯斯舞蹈学院甄试,成功入选并受到舞团的总监白夫人赏识,不出多久
便成为了新表演《Volk》的主角,但同时舞团的其他成员接连遭遇怪事。心理医师约瑟夫
的病人派翠西亚曾是该舞团的成员,在派翠西亚神秘失踪后,约瑟夫便着手调查此事,并
从派翠西亚的日记中找到许多宗教词汇,其中包含女巫聚会与仪式的线索
在电影的开头与结尾,你会听到 Thom Yorke 的歌声,他制作的音乐〈Suspirium〉与电
影的画面是如此融洽,两者同时具备了哀戚与优美的元素,而另一首〈Volk〉与剧中舞团
的表演同名,则是和舞蹈动作一样充满力道与诡谲。
Thom Yorke - Suspiriu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Zl9KMjbrU
Thom Yorke - Volk
(这首看完电影听比较有感 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ULWBT1WEg
作为一部恐怖电影,〈窒息〉的画面是极致的恐怖,尤其描写人类肢体上的扭曲、痛楚,
以及女主角苏西梦中闪过一连串令人不舒服的影像,而在故事中则充满了符号学与异教元
素,若以心理医师约瑟夫作为叙事主角的话,整起事件还挺像是 Lovecraft 式的克苏鲁
恐怖小说;而电影以苏西的角度,其中有一幕描述了幼年的苏西对柏林的执著,加入舞团
后的苏西屡次证明自己,一步步接近核心,最后自愿成为“容器”,仿佛这一切都是无法
避免的命定论。
观影结束后,后劲最强的却是主线剧情的背后,不断提到,以寄寓方式出现的“民族史”
,导演 Luca Guadagnino(他也执导了〈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选择将电影的背景放在
1977 年,这是
旧版〈窒息〉上映的那年,对德国来说也是不平静的一年,西德极左组织红军派犯下数起
绑架与谋杀案,在年底,组织成员为了令当局释放红军核心成员,更发生汉莎航空劫机案
,这一连串的事件被称为“德意志之秋”,也就是我们不断从电影背景中听到的事件。
一切是从名为“Volk”的舞蹈开始的吗?
Volk 能被直译成“人们”,而在历史中, Volk 这个词承载了更多意义,19 世纪早期,
费希特解释的 Volk 拿掉了这个词原有的广泛性,以人类的环境因素(居地、语言或人种
)来区分“自己人”与“他人”,而在被拿破仑占领的柏林,这环境实在太适合酝酿出德
意志民族主义。近五十年后的 1848 年,欧洲爆发了以民族之名的一系列革命运动,虽然
德意志民族在这一年的运动失败了,“德意志”这个名词却在三十年内成为了这个国家
的名字。
以民族为名的革命运动,是站在“殖民”(外族)或“君王”(背离民心的)的对立面,
试图实现国家主权归于全体人民的运动,以现代视野来看是寻常不过的事,但史上最严重
的暴力却也是以民族之名所行的,就如同〈Volk〉,是和谐的、对称的,也是沈重的,同
时是优美的舞蹈,也是召唤恶魔的仪式。
“爱与操弄,有时他们是如此地相似,根本难以分辨彼此。”
约瑟夫是这么说的,Luca Guadagnino 并不只是重拍这部电影,他加重了舞蹈在电影里的
成分,还有(也许是)对民族的反思。德国战后至今一直在遗忘与正视历史两者间挣扎,
包括在战后二十年内对历史的沉默,但沉默并不会使伤口愈合,只会让社会里存在着对立
的压迫感。
导演在一次访谈中提到电影结尾中,苏西对约瑟夫说的“罪恶感”与“羞耻心”,也许是
一个民族国家必须承载的包袱,约瑟夫所见证的过程即使不堪入目,使他痛苦呻吟,却也
是得到平静前必经的过程。
德国艺术家 Anselm Kiefer 在 1969 年创作了〈占领(Occupations)〉这个作品,在这
一系列的照片中,他去了战时被闪电战蹂躏的战场,穿着他父亲的军服并举起纳粹手势,
在当时是充满争议性的作品,而有人正面评论它是“戳破遗忘历史的谎言,并试图打开历
史的伤口”。
Anselm Kiefer 的作品:https://bit.ly/2THjgoy
最后放一首 Rammstein 所写的歌曲〈Deutschland〉,在思考这些的同时,也感受到歌词
是如此精准地写出民族的心理矛盾。
https://youtu.be/NeQM1c-X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