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摇滚启示录

楼主: sisypheanfor (sisyphean)   2019-04-17 14:18:30
摇滚启示录 影评
图文好读版:https://reurl.cc/mkLMV
https://imgur.com/38hXcuY
阿寓最近跟朋友阿萧一起读《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并挑选一些里面提及的电影,
针对书中的介绍去分析与探讨。比如我们正在读第三章“叙事形式”,观影时便会特别去
思考片子的叙事手法,想说这种叙事手法的优缺点为何?带来什么影响?如果使用另外一种
手法会有何不同?而阿寓最近的影评、心得,也会因而调整,会根据读书与观影的章节,
某几部片都集中于某一主题,可能类似读书笔记与整理。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读读《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以及看里面的电影,倘若直接看阿寓的文章,应该也能有收获!
尤其里面很多片子都很硬XD 非常推荐给自虐狂XD
https://imgur.com/OURjssA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https://reurl.cc/nloZD
本篇要介绍的《摇滚启示录》便是部比较硬的作品,风格非常强烈与特别。这是一部讲
述歌手鲍勃·迪伦的电影,阿寓对巴布·迪伦没有很熟,只知道他2016年拿到了诺贝尔文
学奖,按照WIKI所言,得奖理由是由于他“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表达”。而
村上春树还在陪榜XDDD 所以这部片与鲍勃·迪伦是否真实描述了巴布·迪伦,阿寓并不
知道。这部片看起来会比较吃力,如果对巴布·迪伦与近代美国历史比较熟悉的朋友,观
影时会较不辛苦(但也只是一点点而已XD)。因为这部片最特别的地方,也是《电影艺术:
形式与风格》会介绍他的原因,是在于片中用了六位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的演员来饰演
巴布·迪伦。
即使事先已知道六位演员都饰演巴布·迪伦,观影时仍然满辛苦的。因为虽然都是同个
角色,但名称都不一样,很难记得之外,在电影一开始也让人不太知道萤幕当下出现的,
是巴布·迪伦或是其他人物。如果事先不知道六位演员都饰演巴布·迪伦,这样看完整片
的话,不知道会有什么感受XD 到电影中段后,阿寓终于比较了解状况,六位演员呈现著
巴布·迪伦不同的面向与阶段,呈现其童年、事业、爱亲、亲情、梦想等等。
而画面的色调可以分三块,象征著巴布·迪伦的心境与状态。较为明亮温暖的部分是黑
人小孩与李察吉尔,呈现巴布·迪伦的音乐梦想,巴布·迪伦在两个区块相对算快乐。较
为深沉,充满蓝、灰的两个部分则是他的感情与家庭状况,,巴布·迪伦在这边则较为悲
伤、无力。而片中最精彩应该就是黑白的两个部分,特别是凯特·布兰琪的演出,十分出
色,即使扮演异性,还原度却极高。尤其将巴布·迪伦的疏离感呈现地非常真实,也让人
感受到他真的很难相处XD
https://imgur.com/B7Zb6g5
那究竟导演为什么要采用这种麻烦的叙事手法呢?以不同的演员饰演同一角色,还使用
不同的名字,难道不会使观众觉得每个演员演的角色其实并不是同一人吗?阿寓认为导演
是为了呈现巴布·迪伦或是一般人,在不同的时刻与面相时,就像是不同的人!我们在与
同事、家人、情人互动的态度与样貌,不也是截然不同吗?只是巴布·迪伦恰好是公众人
物,差异性又特别大吧!像是在片中,他前一秒还跟同伴取笑耶稣圣像,下一秒却受洗甚
至成为传道牧师。又或者他早期主要演唱抗议民谣,后来改变时增添摇滚元素便遭到过去
支持者的抗议,被骂是背叛。
https://imgur.com/imkmbtY
《摇滚启示录》除了像是传记电影外的剧情部分外,还掺杂了纪录片的形式,采访乐评
或是他的同事、朋友。不过其实那些都是演员,导演还煞有其事的打上字幕给予虚构的职
称。直到看到茱莉安·摩尔时,我才确定那是伪纪录片 可恶XD 另外,这部片掺杂了不少
美国历史事件,包含黑人民权运动与越战,毕竟音乐文化与历史背景的关系非常深。此外
,里面有许多的蒙太奇手法,尤其是凯特·布兰琪的部分,看着他虚无、痞痞的样子,在
搭配巴布·迪伦的音乐,与蒙太奇画面,真的有种很ㄎㄧㄤ,觉得导演吸很多的感觉XD
总而言之,如果喜欢巴布·迪伦,想研究电影叙事形式,或是想ㄎ一ㄤ一下XD,可以挑战
观赏《摇滚启示录》!
寓言家:https://reurl.cc/qKgK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