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伦敦战场 London Fields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9-03-22 12:55:52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 伦敦战场 London Fields
2.观影时间 : 03/20
3.观影地点 : 住家网络
4.观影方式 : 网络,iTunes 美国版商店
https://itunes.apple.com/us/movie/london-fields/id1438915512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一部迟迟不上映却先连续放了好几年官司丑闻、上映后马上招来影评轰炸烂番茄得0%、台湾网络媒体跟着报很开心但在台也没上、八卦这么多也不知几个人真看过的电影《伦敦战场》... 说实话,要我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是很困难的。此片原著小说我没看过,只知道官司打很大的安柏赫德和强尼戴普有演、知道安柏和制片也有打官司、导演和制片也有打官司、而且和华纳 DCEU 一样有高层版与导剪版、然后台湾网络媒体描述它最抢眼的关键字竟是“活色生香”、预告片更是处处都在视奸衣服越穿越少的安柏、令人就是好奇想看也不太好意思说出口。
此片 3/12 英语串流资源上架后,我这就看了。在看《水行侠》对安柏惊为天人后过来看她美色的心态有没有?当然有;在看影评评价在烂番茄呈现 0% 后好奇想来为这片平反的心态有没有?也是有;而自己看到特殊题材争议作品想来爬梳解谜的心态有没有?不但有而且可能很重。结果我这三种心态三张脸,给此片狠狠打了三下脸、而且最大的那张脸被打得最重 XD 好吧 You caught me,那就给个很有缘分的 [好雷] 吧。这部片品质在哪个等级且先不论,至少我觉得并不像部分影评说的 "boring and garish mess" 那样一无是处,也是有点意思的。

伦敦场,乱斗与收割
电影虽然拍安柏拍很多又露很大(但最该露的竟然都没露),但要说这是个女性故事吗?我认为一点也不,这还更像是三个男主角架构起的男性故事,安柏饰演的神秘女子 Nicola Six 比较像是三男凝视的对像,她的人生目标与动机不明,她那“能预见一切死亡”甚至已在迎接自己死亡的设定,不像个生在人间有血有肉的人,还更像个老天派下来试探众生的道德精灵,要来用自己这身皮囊冷冷诱惑男性众生,试探他们是否一如预期犯下宿命错误。
三男,在电影这“伦敦场”London Fields 当中,俨然有伦敦三种阶级的角色分工:一个大企业小开、一个地痞小司机、一个美国来的过气作家,刚好伦敦的上流菁英、底层劳工、中产知识份子都齐了。也许我们会好奇,那伦敦里真正高高在上的英国传统贵族呢?他在全片一直缺席、到正片倒数几秒钟终于出现,让伦敦三种阶级的男人庸庸碌碌激情乱斗后,出来不费吹灰之力收割战果。这很现实、更是很伦敦 XD
三男都和 Nicola Six 本无瓜葛,不如说是这位顶层藏镜人巧妙的设计,让故事的说书人、很需要新题材写新小说的过气作家 Samson Young 很巧地住进了 Nicola 破公寓的楼下,创造了男人们与她“连结”的契机、也打开了她“预见死亡”的开关,然后她与越来越多男人产生瓜葛的连锁反应自会造成一场凶杀案件,凶手会是谁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桩凶杀案件奇货可居,收割回来写成小说保证大卖。

救公主,还是烧女巫?
Nicola 为了“追凶”或说坦然“迎接命运”,来以她的三种面貌、三套服装、在三种伦敦场合好好诱惑三位男人把他们搞得团团转,就构成了此片(那媒体称为“活色生香”)的主要部分。 Nicola 的高傲降临与对死亡的冷静,仿佛全不为自己只为冷眼旁观人间现象:当自己成为人们凝视的对象、甚至一个要被白马王子拯救的待救公主时,会让这荷尔蒙驱动的男人世界变得多疯狂? Nicola 除了身为一个楚楚可怜的早就惹人怜爱的女子外,她身后还有个令人听了都要落泪的悲惨故事:她的缅甸朋友 Enola Gay与其生下的“小男孩”,都还深陷水火等待搭救。
这名字,知道的就晓得其隐喻在故弄什么玄虚、不知道的就只有傻傻地拍拍抱抱,而我们三位男主角中恐怕有两男是不知的 XD 也还好,代言伦敦三个阶级的三男,并没有代言到男人恐怖的那一面(譬如看 Nicola 直接硬上、或囚禁起来当性奴这类的),而都只是代言其理想上激越、行动上却庸碌的矛盾,最后不上不下一事无成、一切都化作泡影成了一场空。三男,都有其白马王子的超越性格,但都有他身处阶级里尾大不掉挥之不去的僵固心理,让他们激情拥抱心爱事物酣畅淋漓一回、却不由自主地适得其反走向毁灭。
不论哪一个,在自己的白马王子幻梦破灭后,都有可能失手杀了在他眼中从公主变成女巫的 Nicola ,而 Nicola 只是毫不意外冷冷一笑。没办法,Nicola的生日是 11/5 也就是英国的 Guy Fawkes Day ,是英国庆祝国家体制没随着那位反叛英雄炸掉国会大厦而倾颓的一日,在此片就像是伦敦男性为挽救男性自尊免受妖女诱惑而倾颓的一日;那么如同英国要在这天烧死叛逆者 Guy Fawkes ,伦敦男性也要在这天杀死妖女。

三阶级,骑士三面貌
底层男 Keith Talent ,我称作此片的“屌”,因为他都用下半身思考,一看到孤身忧郁的 Nicola 就像个猪哥好想来一发,希望挺身而出拯救她寂寞的身体与饥渴的小穴 XD 说实话这也是有种白马王子心态啦。但很会玩的 Nicola 在他面前扮演一个标准很高的援交女郎,和他出入的都是金光俗艳的异国景点,每天越穿越辣甚至宛若 A片扮装的人妻学生空姐装,你想当恩客甚至肖想包养我练练再回来。
于是开出租车的 Keith尽管没钱没脸没谈吐,至少还自命有才能 (talent) 企望参加飞镖达人秀学英国红人一夕爆红翻身。只是这享受掌声膨胀自己的幻想,终归只是泡影一场,硬到一半软下去的男人自尊受创下会做什么?很难说。
( Jim Sturgess 以前好歹也是个英国商业片的忧郁男孩、青春小生,想想在《决胜21点》与《真爱挑日子》多惹人怜爱?但在此片演东区底层真的不计形象到了一个极端,甚至那口音姿态样板又无脑令人看得芒刺在背... 负评影评厌恶他在此片演技的很多,我也觉得越看越讨厌,但说不定这种像跳蚤一般的讨厌感也是种演出的成功?)

上流男 Guy Clinch ,我称作此片的“心”,因为他都用心中的纯情浪漫来思考,他受的教育是典型英国好人家男孩听童话幻想骑士传说长大的,充满帅气男人英雄救美的心态。 Nicola 在他面前当然不摆情色不穿性感,反而摆端庄淑女穿优雅贵气,跟他约也都是约在一些充满老资产阶级美好年代乡愁的维多利亚时期景点(水晶宫公园,有一个半世纪前胡乱幻想还信以为真的恐龙雕像)。
要钓到这种纯情浪漫文雅自持(却胸无点墨,历史知识与英文拼字都大有问题)的绅士, Nicola 随手抛出个异国难民给他当 charity job,绅士马上就上钩,就算其实人脉金脉膨风居多没啥真实力,但在梨花带雨楚楚可怜的佳人面前绝对膨风到底,一定要享受那“握手成交” (clinch) 包在我身上的爽感。只是膨风被吹破,自尊扫地的男人会做出什么?也很难说。
( Theo James 有其演技,但颜值更高本来就是演小白脸居多,在此片演个左支右绌爱摆谱的傻萌情人,演得还真蠢,晕船晕得更蠢。也许许多影评看了这种蠢演技蠢情节就烦,但我认为那也不过就是剧本有意设计的样板代表,够蠢够烦也许才是够有效果?)

中产作家男 Samson Young ,我称作此片的“脑”,因为他自命不像另外两男会被诱惑、而认为自己是高了一层纵观全局冷静分析的,是掌握一切知识可以冷眼看着伦敦众生、甚至可以定义 Nicola 这佳人的性格命运与处境的。
他在此片严谨自持从不被 Nicola 的美色所诱惑, Nicola 在他面前是穿少少但大剌剌没在甩他的家居服(就全裸披件衬衫不上扣 XD )、跟他约见面都是在伦敦市中心中产知识份子出没的历史城市景点(泰晤士河畔为主)。Nicola的诱惑计画与他共谋还奉送给他当小说题材,让他从对这世界已渐渐世故的苍老、渐渐找回热情的年轻 (young)。只是在知悉越来越多真相、将自己本来自以为掌握一切的“全知”泡沫戳破后,亦将失守。
(Billy Bob Thornton好久不见了!他那一脸成熟知识份子外貌下藏不住的猪哥样,演得真好,影评也大多予以基本的肯定了。只是他纵贯全片的旁白讲得又臭又长甚至有时傲慢自大有时愚蠢迷茫,每每令观众听得或感厌烦或被冒犯很难听下去... 不过,也说不定,这种厌烦感就是本片有意制造的效果?每看见他掉起书袋天南地北,我第一个想到《性爱成瘾的女人》那位辩证性爱的老教授,也赫然发现平时我多么絮絮叨叨惹人厌 XD )

正义使命,只是场自恋?
电影最终,佳人一如预言香消玉殒,临死前也只是点头接受命运笑看凶手。然而,拍个出神女子自己也不在乎的命中注定谋杀案,这故事又是要表达什么?也许此片的两个关键字就重要了。第一个是 Enola Gay,广岛原爆的轰炸机妈妈、带着她的“小男孩”毁一个城市;而事到冷战对垒核武竞赛的 1980s,又成了英国合成流行乐团 OMD的反战名曲 "Enola Gay"。是否,本片这个“抢救可怜母亲与男孩”的 charity job,在这 1989 年出版的原著小说中,正冷眼影射冷战末期各种反战反共和平环保等运动?直指这伦敦乱世人人一头热的救世大行动、其实只是自恋的一场幻梦?
或是考量原著小说设定的故事时间为 1999 年 11 月,是否也在影射一种千禧年前夕的世纪末狂热?正如纵贯电影的一个大日蚀画面、以及头尾呼应的一场伦敦暴动 the crush,时时提醒角色们那末日仿佛注定般地即将到来?然后此片在 2013 年开始制作到 2015 年完成,那个 the crush警民对峙熊熊烈火到场景又与 2011 年八月伦敦暴动似曾相识?甚至拖到了今日 2018/2019才上映,英国最新的激情冲突与暴动景观已经成了脱欧对留欧、排外对多元等等... 是否,这个激情乱斗的“伦敦战场”,经过时代的一次次见证俨然已成了一种永恒?
第二个关键字,11/5 Guy Fawkes Day ,英国靠烧死叛乱份子庆祝体制不倒的“篝火之夜”,是否也暗示著英国不分阶级各种投身正义激情呐喊的“骑士精神”、正如此片三男激情分身体心理脑袋三个半吊子路线激情拯救公主,但那象征著正义的公主最后印证不如既有期待而只是自己自恋投射的幻梦一场时、恼羞成怒的正义者反而把公主当女巫烧死以维持心中理想的纯净?

音乐录影带,浮光掠影的拼贴
当然,看这片很麻烦的是,这一切关于伦敦与其阶级的、关于英国与其骑士精神的、关于近代历史的各种理想与失落的议题,电影从来不正面说,而只只字词组给予台词的文字的影音的符号的种种暗示,期待本来就对英国和伦敦处境有一定了解与关心的人自己去连结。若要以一部剧情片的标准来说,此片可以说完全没在正面谈议题、只丢出些零碎片段又没能清楚串连在一起,剧情上只剩“活色生香”的色诱与晕船令人看了都倒胃。
但,当我们知道导演 Mathew Cullen是音乐录影带出身时,也许更值得以音乐录影带的风格去欣赏他的尝试:有话不直说、任感觉流动、且徜徉浮光掠影中、让只字词组断简残编在心头留下点滴印记、任听者自行以生命经验连结呼应、听完一曲似懂非懂是耶非耶... 看完此片,至少我是心得满满余音绕梁的,而且这一切失落说不清楚更增惆怅。这种电影我是无法推荐给广大观众的,只能推荐给怪怪的观众,必要条件是习惯看 MV 也认真把 MV 的叙事当一回事、以及对伦敦的近代状况有基本认识至少要有足够的关心与热情。
然后呢,要看了男主角们讨人厌的演出、听下去故弄玄虚的多话旁白、看下了虽没露点但实在有害善良风俗的视奸镜头... 也许还要像我一样看到晕陶陶后就算被打个大脸还能享受而不生气,也许才有一丁点机会爱上此片吧?仅推荐有缘人找来欣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ZbRdlN88Y
(此片在 iTunes 与各英语串流平台上的应该都是院线版/高层版 ,但听说导演 Mathew Cullen对这版很不满意而自己剪了导剪版限量放映、而少数看过导剪版的还赞誉导剪真的品质提高一大截?我个人是看平台上这版就已经津津有味,就算是个 guilty pleasure,希望哪天还能看导剪版出土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