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厌世妈咪日记(Tully)/喜剧、家庭

楼主: kevin781109 (Kevin)   2018-05-22 21:41:44
(本来已经po在FB粉专和个人页面了,
但上来久违的ptt发现分享推荐的人很少,就来推一下囉!)
图文版 https://goo.gl/aizV41
FB粉专 https://www.facebook.com/boss.amateur.reviews/
-
Marlo是一名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意外怀上了第三胎。
儿子的教育问题与照顾新生儿的压力,让Marlo濒临崩溃,于是她决定寻求协助。
当夜间保母Tully开始到Marlo家帮忙,也为一家人的生活带来重大的改变。
-
剧透的段落前已加注警语,请安心阅读。
-
我不喜欢那种刻板地灌输某些价值和伦理的电影,
所以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看这部(毕竟待看的片和剧真的太多XD),
但看到别人的推荐文写到“不走传统路线的家庭电影”,就决定去挑战看看。
而看完之后……它大大超越我的期待!
这部片用一种不说教的方式,把它想说的东西说得极为动人。
我看完当天在个人的限时动态说“炸哭”、“今年到目前最触动我的片”真的不夸张,
最令我惊艳的是,虽然剧情的伏笔和设计不算原创,
但很巧妙的套用于家庭题材,我完全被打中。
-
由于怀孕的设定,不免俗要有分娩的桥段。
以前的戏剧大多会强调这过程的痛、婴儿的初啼、父母的喜悦等等。
并不是说不值得描写,而是被说得太泛滥了,
所以本片选择精简呈现生产过程,也呼应Marlo的心境;
比起痛,她更担心的是往后照顾三个孩子的分身乏术。
而片中还呈现怀孕过程中,旁人的指(指)点(点);
什么不能吃、什么不要做……这些也许出自真心,
但对孕妇来说,听到这种不懂察言观色的关心,只会想叫他们闭嘴。
-
在戏院时耳闻有妈妈级观众说,
没生过小孩的女人尤其是纯职业妇女(what?)对这部片会比较无感。
但我认为它的目标观众不只是母亲,每个人都能找到对的切入点;
就算没生过小孩,只要跟妈妈的关系不是太疏离,应该就会被打动。
你知道你出生后到有记忆前这段时间,活像一头小怪物吗?
你有想像过,妈妈成为你记忆中唯一的模样以前,
是否有过年少轻狂、怀抱梦想、却因为你的到来而放弃吗?
-
片中的另一个重点是,在一段关系中“共同经营”的重要性。
虽然这很常被谈论到,却仍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健全关系的存续,关系中的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传统的分工观念是强调“什么该做”,
但往往会使人把“什么不做”视为理所当然,而对关系造成伤害。
我想这是要开启一段新的关系、或关系将迈入下个阶段的人都必须好好思考的课题。
-
以下有剧透
一言以蔽之,本片可说是“家庭版的《斗阵俱乐部》(Fight Club)”。
-
好啦也许这个类比不够到位,但这两部都看过的人一定懂我的意思,
Fight Club的粉丝别生气啊XD~没看过Fight Club的人请速速关掉这篇!
-
这样的故事走向,
就是用主角所幻想出来的人物(类似“思觉失调症”)去站在主角的对立面,
作为主角对现状不满的一种调适,大概能解读为心理防卫机制运作过度的结果。
这样的幻想人物,通常都能帮助主角逃离或解决现实中的困难,
通常也带有议题探讨的成分。
但这种设定在家庭片的类型中似乎很罕见,
至少我个人觉得很新鲜,是打动我的因素之一。
-
在本片中,Tully就是Marlo心中尘封已久的过去、梦想、自我等等的投射,
而在Marlo梦境中反复出现的美人鱼,代表她潜意识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或许也暗示Tully如美人鱼一般只存在于想像之中。
本片尾声、谜底揭晓之后,在医院里Tully向Marlo道别,
也等于Marlo挥别自己的过去,这幕格外令人感伤。
我想故事不是在说每个人都要放下过去的一切,而是告诉我们,
幻想固然美好、逃避虽然有用,但不能只是沉溺其中;
逃避和幻想给足了勇气之后,我们终究得回来面对生活中的难题。
-
整体来说,这是一部有创意的寓言、不流于灌输式说教的警世故事,非常推荐。
话说回来,片中的情节要能成立,Marlo老公的缺乏关心就要非常彻底。
所以哪怕是多一点点在乎、少一点点理所当然,对关系而言都超级重要啊!
-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追踪FB粉专:老大的影剧世界
https://www.facebook.com/boss.amateur.review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