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派对撩妹守则:管他地球人还是外星人

楼主: andy999 (学步车)   2018-05-22 20:40:18
《派对撩妹守则》(How To Talk To Girls At Parties)无疑是一部无厘头得让人大笑
的电影,但若是抱持着想看爱情搞笑剧或是戏谑调情片的心,请直走右转出去看个《熊麻
吉》或《单身趴趴趴》,这部片不是小鲜肉与小辣妹的高手过招(注:女主真的有够可爱
,第一眼就被她的气质吸引了!),也没有什么辛辣幽默的双关撩妹话术;相反的,是两
个不安现状的灵魂,藉著“庞克”,相遇相爱、陪伴成长的故事。听起来很傻眼无言吧?
但这部电影却ㄎㄧㄤ的很有魅力,成功唤起观众心中那个渴望愤慨嘶吼的自己,跟着角色
们一起体验这荒谬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反社会类型的电影或小说,那这部片应该会很对你的胃。电影开头于1977年,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25周年的生日当天,正当举国欢腾、众人欢欣举杯庆祝之时,出
现了三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头,三贴骑着自行车四处乱闯,随处张贴著印有男孩脸蛋和病毒形
状乱发的“病毒男孩”贴纸,似乎对现况有诸多抱怨与不满,想藉行动证明自己的反抗精
神,看着这样的片段,当下立即闪过《猜火车》的经典开场口白:“Choose your future
. Choose life... But why would I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I chose somethin' else. And the reasons? There are no reasons. Wh
o needs reasons when you've got heroin?“
《猜火车》的主角们借由吸毒、嗑药、酗酒、无所事事让他们可以尽情沈溺于感官刺激,
不必面对人生的诸多抉择,无须被普世价值观拘束;《派对撩妹守则》同样以青年对于社
会体制压迫而愤慨不满出发,借由庞克次文化,连结起地球男孩小恩(Enn)与外星女孩
珊(Zan),让他们体验到“反叛”、“独立”,此外,借由两个生命经验完全不同的个
体,重新反思自身种种,最后在个人与社会的层次都有了更深远的领悟并实际行动。不得
不说这是一部猎奇但颇有意思的片子。
—以下有雷请小心服用—
传播加上复制,就能瓦解社会体制
这部影片很聪明地利用“庞克精神”让男女主角的世界产生交集:男主角热爱庞克音乐,
屏弃社会歌颂的美好价值,同时也深深谅解母亲结交男友的行为,对他而言,“地下社会
”才是他的归属,可以跟着好友一起摇头呐喊,将许多惹人厌烦的人事物抛诸脑后,由自
己决定自己想要的生活;女主角珊则是跟随着形同父亲的“导师”与其他手足们,来到地
球完成最后一次观光旅行,在48小时之后,他们即将被“导师”吞噬而死;但她骨子里的
好奇心却不甘只是走马看花,渴望更深入体验当地生活。因此,她在派对上当着众人的面
,向她的老师提出质问,“应该当个‘旅游者’而非‘观光客’”,这对于保守的外星社
会可说是违反禁令的骇人行为,但正因为如此,也让小恩对珊产生浓厚兴趣,并抓到机会
称赞她很“庞克”,两人缘分就此展开。
在影片当中,可以观察到导演刻意呈现跨文化、跨种族的初次接触的尴尬感,如此突兀让
人不自觉发笑,但也能藉著外星人的视角,重新体验我们的文化、价值观被建构起来的过
程,这样的观影体验对我而言相当有趣。举例来说,小恩因为看不惯外星社会所制定的规
范,愤而拿起剪刀要剪去身上的裙子,这样的行为被小恩视为很“庞克”,并告诉珊庞克
精神就是要反叛压迫、追求自由;珊则是好奇地回应“带我去体验庞克”,后续开始的情
节,聚焦在两人的互动身上,举凡对谈、调情、肢体触碰 看似再正常不过的关系推进
过程,在不同生命经验的两个人身上居然会有那么不一样的举动,像是爱抚胳肢窝、用脚
尖搔痒鼻子、亲吻的时候居然呕吐腹水等等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这才发现原来我们理所
当然的一切都是需要被理解、被学习的。正因如此,当小恩带珊回家,体验着人类“吃饭
”、“上厕所”的行为,看见了小恩跟母亲的相处方式后,两人得以更深入了解文化冲击
背后,各自的世界观,并互相学习成长;最后面对自身所处的社会体制,都用着升华过后
的思维重新看待,除了认肯自我价值、明白了“爱”意义之外,对于社会也产生了改变,
这对于角色与观众来说都是难得的收获。
反社会是为了回归社会,像是《派对撩妹守则》,观察这类型的反社会青少年小说如:沙
林杰《麦田捕手》、赫曼.赫赛《徬徨少年时》、罗柏.寇米耶《巧克力战争》,我们很
容易可以发现主人翁面对自身与外界摩擦碰撞而产生的矛盾与挣扎,正因为涉世未深,没
有那么多理所当然的框架,许多不合理的体制规范应该被推翻,需要在这复杂现实里头照
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他们呐喊、他们狂躁,力图撼动僵化沈重的社会。然而,这些小
说结尾一再凸显主人翁的心境转变,才是作者想要读者经历完他们的故事后,想要延伸继
续反思的主题,“不再为反抗而反抗,以崭新个人面貌回归社会”。
《麦田捕手》的霍顿从一开始的跷家逃学转变成为麦田守望者,立誓要承接住每个摇摇欲
坠的年轻灵魂;《徬徨少年时》的第五章为〈奋力冲破蛋壳的鸟〉,主角辛克莱曾这样迷
惘地询问著自己:“我只是尝试着过自己要的生活而已。为何如此艰难呢?”。随着故事
走向终章〈结局的开始〉,他这么说道:“即将面对的别离,我不敢去想,也没有去想,
我生命中第一个圆满和被接纳的连盟—接下来将会如何?我将再次艰苦奋斗、受渴望折磨
,拥有梦想、也为孤独有。”他已然告别过那惶惶无助的状态,迈向下一阶段。
《巧克力战争》想传达的观念便是“你敢不敢坚持做自己?敢不敢与众不同?即使──全
世界与你为敌?”阅读的过程当中,我们陪伴杰瑞勇敢对抗学校跋扈残忍的体制与同流合
污的群体,却在一次次挑战中不断失败、爬起、又跌落,虽然在书的结尾并不是给予一个
Happy ending,却是让我们经验这一切之后,明白我们都有权利得以选择要用什么方式面
对。这些故事和《派对撩妹守则》想要借由庞克传达的观点很像,关乎自我认识与成长:
自己是谁、要去哪里、该怎么面对人际关系、在社会扮演什么角色、要负起什么责任。
因此,就像是本片最后结尾所说的,面对想要追的女生或是想要了解的世界其实都是一样
的道理,“你必须忘记自己所知的一切,认清自己在她的圣堂前只是个渺小无知的信徒,
这样才能建立信任。”以及“你是你,她是她,但你们在一起又不一样了。”最后就来用
个《猜火车》结尾台词来首尾呼应:“So why did I do it? I could offer a milliona
nswers, all false. The truth is that I'm a bad person, but that's going to cha
nge, I'm going to change. This is the last of this sort of thing. I'm cleaning
up and I'm moving on, going straight and choosing life. I'm looking forwardto
it already. I'm going to be just like you…”试着理解自己、他人、社会,以好奇
的眼光经验那些未知与看似合情合理的人事物,终将会自我成长,会知道要怎么相处地
更真诚自然。
若你观赏电影结束后,你跟我一样,像是小恩一见钟情这样猎奇又特别的故事,这样真是
太好了,找到知音!但若你发现自己像是误入外星人的诡异趴踢,完全无法理解自己看了
什么,放心,那你学学好友A,虽不明所以,但沈醉在某个神秘氛围且慢慢融入;或是大
可效法小恩的好友B,不说二话迅速骑着脚踏车永远不回头(块逃R~)。祝大家更理解自
己一点!
作者: currylovekuo (cyn2000)   2018-05-22 21:28:00
有哭点吗想看这部是好结局还是烂尾?帮问的
作者: nicooooo1986 (妮可何)   2018-05-23 22:35:00
看完觉得很ㄎㄧㄤ what 会大笑 推女主超可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