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原因
1:电影院因成本考量,用被动式3D,效果较差
2:是电影公司“故意”不把3D做那么凸出的
———
3D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两种
被动式原理是,用红蓝眼镜或偏光眼镜
让左右眼各看到一个画面
再让大脑产生3D的错觉
但红蓝眼镜会让影片原色失真
偏光眼镜则会让影片亮度下降
而且偏光眼镜无法完全遮蔽另一只眼睛不该看到的影像
会让画面变得比较模糊
因此被动式3D有其极限所在
但好处就是偏光眼镜很便宜,很轻,而且不会坏
———
主动式3D就不同了
主动式3D眼镜是用电驱动一个高速闪烁的镜片
轮流遮住你左右眼的视线
当然,闪烁频率人眼无法察觉
这种技术可以完全确保两眼不会看到不该看的影像
因此可以将3D效果做的非常凸出
这种技术还有个好处
只要把两眼镜片的闪烁频率设成一样
那电影会立刻变成普通的2D版本
让晕3D的观众仍然可以欣赏同一部电影
但是这种主动式3D最麻烦的就是眼镜
好一点的一副破千,烂一点的也要三五百
而且因为很精密,容易被观众弄坏
更糟的是,一旦看到一半电池没电
那电影马上变成无法观赏的重叠画面
(看电影看到一半发生这种事会哭死)
而且因为配有电池,所以这种3D眼镜都蛮重的
另外因为采用闪烁遮蔽视线
虽然人眼无法察觉闪烁
但连续观赏2-3小时的电影后
眼镜仍然会有种疲劳感
基于这些理由,电影院几乎都不采用主动式3D
————
那接着说一下3D原理
3D影片中,越“凸出”的物体
在原影片中左右眼双画面的差距越大
而使用被动式3D的偏光镜片时
因为偏光片无法完全滤掉另一只眼的画面
所以这种差距越大的物体,会越有种不协调感
但主动式3D就完全没有这种问题
它采用闪烁遮蔽你另一只眼睛,不会有不协调感
———
那什么地方可以体会主动式3D呢?
除了少部分高档戏院外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U2 mtv
它们的3D都采主动式3D
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神偷奶爸2
片尾小小兵吹纸笛那段影片
你会看到纸笛直接打到你脸上......
———
接着说是另一个原因
电影公司不把3D做太凸出
其实最早3D电影刚问世时
3D都尽量做出各种飞射物件
凸出效果也非常棒
甚至每部电影都会故意穿插1-2个慢动作3D物件飞到观众面前的桥段
(例如绝命终结站,阿凡达)
但随后电影公司发现
这种过于凸出的3D效果
会让许多观众“晕3D”
也就是产生恶心、头晕感,甚至呕吐
解决方案很简单
降低3D凸出效果就好
之后几年,3D效果调降,晕3D的观众减少
然后就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3D电影了
———
结论,想要享受飞来飞去的3D?
去u2找以前的3D电影来看吧
现在的3D电影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