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X+Y(爱的方程式)-情感是连结的起点

楼主: guangpiano (【光】)   2017-09-30 16:11:30
图文网志版:https://goo.gl/C6CdGK
※※※※※※※※※※※※※※※※※
在奥林匹亚的数学竞赛上,Nathan的脑海里反复默唸着题目,边想着从小到大那些快乐的
、悲伤的、讨厌的、惊恐的,这些记忆在压力与紧张的状况下油然而生,然而这些回忆所
带来的情绪也突然灵光一现地告诉自己要的是什么,于是Nathan毅然决然地把脖子上的名
牌拿下来放在桌上,起身离开考场。试问父母试问老师,如果是你,你敢让你的孩子在一
场国家级考试上中途离席吗?你敢在孩子即将面对升学考试的时候让他沉迷游戏吗?你敢
允许当孩子当你说他想休学吗?你敢让孩子信仰与你不同的宗教吗?你敢接受孩子跟你说
他是同性恋或是跨性别吗?你敢吗?
看完《X+Y》之后,中间停了许久都还没看另一部电影。虽然并非专业电影人,但老实说
,《X+Y》于我这样业余的观影人看来,并不是什么精采大作,剧本、演员、拍摄也没有
太多可圈可点之处,可不知道为什么,剧中Nathan、妈妈Julie和老师Martin在电影情节
的改变一直让我想起身边的以及台湾的青少年们,很多自己平常与学生的画面和对话涌出
、萦绕,那些追求着知识的、为著考上理想高中大学而努力的、一点一滴因为某句话某些
故事而逐渐压抑的情绪。当孩子思考了考虑了很久的时间,那一刻他鼓起勇气决定奋力往
前踏的时候,常常大人们是不敢的。“不要玩了,赶快去读书。”“唉!为什么都说不听
呢!”“要怎么说你才懂!”“不要给我乱发脾气喔!”“哭什么!哭能解决问题吗!”
父母们、老师们、还有我,其实你们真的很胆小。我们拒绝接受爱,因为不敢爱;我们拒
绝接受孩子脱序,因为害怕失控;我们拒绝连结,因为压抑情绪。想起李崇建,阿建老师
在《心教》里头提的一小段故事
──
我刚结束一场讲座,高三的学生会后排队问我:“如果我的人生没有目标,该怎么办才好
?”
我停下手边签名,专注地看着学生:“你没有目标吗?”
男学生摇摇头,显得有点儿悲伤。
我停顿两秒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呢?你怎么会没有目标?”
“因为我国小发生了一件事……”他说著,眼眶红了。
“你的难过是什么?”
“我觉得自己很烂!很懒惰!”
……
“你怎么还愿意来问我这个问题呢?”
“你哪儿来的勇气?”
“看起来你并未放弃,你能欣赏自己仍旧在努力吗?即使你懒惰的时间仍旧不少?……”
……
“谢谢你问我问题,你现在感觉如何?”
“我现在感觉好像有方向了。”
“发生了什么事呢?怎么这么短的时间,你就有了方向?”
学生摇摇头,对我笑了……
当然,这位学生不可能因此而努力不懈,也不可能因此就解决问题。
但是所有的教育者、教师、父母,或者朋友,弱势都能这样面对孩子,问题是否就会更容
易面对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
如果孩子对你说“我觉得人生没有目标”,你会如何回应?有多少的父母、陪伴者是用着
“我教你怎么找到目标”这样的观念来与孩子对谈,而忘了这句话背后更深的意义在于孩
子的求救讯号,然而我们此时却仍在教导,再次遗忘情感连结对于当下的孩子来说有多么
事关重大。
在丈夫Michael死后,Julie一直很想陪伴Nathan,却没有在情感上与他连结,她与儿子的
对谈多半来自恐惧、担忧,一方面对高功能自闭症的不解,再方面教养路上以及婚姻路上
少了另一半的支持,而电影将Nathan写成高敏度的孩子更凸显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确实
,要在教育里头用上情感很不容易,Julie被惧怕担心蒙蔽了心,Nathan被数学知识的追
求蒙蔽了情绪表达,我们也在理性排斥情绪化的生活环境下逐渐使得感受这件事离我们越
来越远,忘了自己有情绪是怎么一回事了,更忘了该怎么善待自己。
“未来想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或甚至只是“要什么?”三个字,已经变成青少年的大
哉问了。那换个方式吧,“你的感觉是什么?”“不知道。”“开心吗?”“不知道。”
“难过吗?”“不知道。”“愤怒吗?”“可能吧。”“那你觉得可以做些什么让你的愤
怒好过一点?”“…不知道。”待在学校以及与青少年共处的几年下来,我们的家庭、校
园、社会变得让青年们以及大人们越来越不像自己,越来越不懂得当自己。什么是当自己
?身为教育者,我们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然而什么是自我价值?当
这四个字被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的脸上显出难题与困惑的表情,但其实最简单的自我价
值在于了解自己的情绪。情绪是最贴近自我感官的生心理状态,如果连自己当下的情绪是
如何都没办法掌握,自我价值又有何谈。
房间里暗得快不见人影,只剩下电脑播著电影的萤幕光,Nathan的室友Luke因为奥林匹亚
落选,正拿着圆规使劲地在手臂上画著不是圆形而是一条又一条的红线。
──
“You are gifted, Luke."“路克,你有天赋”
“I don't even enjoy it.…Maths. Isn't that stupid? What's the point?"
“但我根本不享受…数学。不是很荒谬吗?…有什么意义?”
──
相信Luke的爸妈用心了努力了,栽培一个孩子何其容易,只是从来没有好好和他“聊聊”
吧。如果父母和老师们总是用着说教的态度,你失去的将是孩子与你谈心的机会,你会越
来越听不到他聊聊自己的男女朋友、聊聊同学、聊聊学校,当你越不敢去触碰自己以及孩
子的情绪,你会失去越来越多见证他们改变的时刻,而最惨莫若于是,你的不敢将无法与
孩子拥有连结。
“(长叹两口气)主啊,谢谢祢的聆听,更感谢祢的了解,那些我们说出口的和没有说出
口的困难、悲伤,祢都垂听祢都明白。”身旁的青年哭了,不知道带他祷告经过了多漫长
的时间,不忍用他的眼泪来计算一分一秒,只有静静地听,听他的眼泪不停地不停地潸潸
流着。那些眼泪是被同理的安慰,那些眼泪是自我心灵与情绪触碰的见证。青少年们何须
被说教呢?道理他们都懂,所缺少的是接纳、是爱、是自我价值,所以才会没办法做出他
们所知道的道理,而不是不懂道理。当孩子处于不专注、自伤、反抗或其他特殊行为的时
候,背后所隐含的缺乏我们或许很难马上看见也很难补全,但却能透过情感的引导,带孩
子发觉与面对情绪,情绪被处理好了,才有精力有办法处理其他问题。所以说,问题从来
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真正的问题。在与青少年的对谈里头,解决问题并不是我最深的
渴望,关怀才是,因为他们常常早已经知道要怎么做了。
Julie面对Nathan的态度慢慢改变了,门的另一头Nathan坐在地板上生闷气,从一开始的
勉强但其实心里有隔阂的对话模式,渐而与孩子平行、贴近,即便隔着一扇门,那力量是
多么的强大。或许是Julie在丈夫过世这么久之后,开始爱了,跟Martin学着怎么爱,也
在这段老师与学生家长的感情中找到了爱自己的力量。就在这个当下,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要的是什么?如果如此简单对于自我价值探索的两个问题都无法回答,我们又怎么教孩
子思考他要的是什么?他的感觉是什么?如果孩子忘了开心要笑、难过要哭、害怕要逃、
愤怒要反击,自己无法成为自己,那孩子的自我价值又是什么?
母亲追到了跑离考场坐在中国餐馆不知所措的儿子,他们正在谈论“爱”,两个人也同时
在经历“爱”。Nathan对于张梅的离开很难过,那种酸楚好类似却好难说明白,曾经有那
么一刻,那么爱他的懂他的人也离开他了。Julie同样用着难过的情感回应他,说着她知
道的爱,说着她经历的抛弃。孩子最后脱口而出了,将父亲葬礼上那个埋藏压抑的情绪一
丝丝拨开、一点点抠挖出来。原本应该在葬礼上牵着Nathan的小手,原本应该紧紧抱着孩
子说“我们要继续勇敢”算是迟来了。原来,身为母亲能做的,仅仅是感受孩子所感受,
难过孩子所难过而已。
父母们、老师们、教育者们,你们敢吗?当孩子不明了如何走前方路时,你们敢和他来场
心灵交流吗?当孩子意见和你大相迳庭,你们敢继续相信孩子吗?当孩子清楚明白地要做
回自己时,你们敢继续支持他吗?
过世的父亲出现在奥林匹亚的考试会场,那样沉静而坚定的,信任而支持的眼神,无声地
向Nathan说:“去,去你要去的地方。”
当你懂得面对情绪,你就懂得连结,也就懂得…
(x^2+(9/4)y^2+z^2-1)^3-x^2*z^3-(9/80)y^2*z^3=0了。
作者: no0329 (shinn)   2017-09-30 17:09:00
真人真事改编,但将受训地点从大陆改成台湾,意外成为全片最大亮点。。。
作者: bluemei (我是白目国中生)   2017-09-30 19:30:00
当初看这片让我觉得自己数学烂透了
作者: juny23love (GIZMO)   2017-09-30 19:59:00
男女主角在一起的画面莫名尴尬 亮点是拍摄场景
作者: tieamonk (litlikbic)   2017-09-30 20:04:00
Asa来台湾吃皮蛋
作者: raAE (阿A)   2017-09-30 21:15:00
男女主角在一起的画面尴尬+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