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敦克尔克大行动》-"keep calm & carry

楼主: leila (Lizzy)   2017-07-24 21:22:18
◎《敦克尔克大行动》(Dunkirk) - "keep calm and carry on"
图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1987688
大约一两年前吧,朋友对我说,以后搞不好真的会有VR(虚拟实境)电影。
我当时想一想,觉得VR电影可能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像哈利波特里的“储思
盆”(Pensieve),观众觉得自己在电影里面,但完全是个外来者,纯粹以
旁观者身分欣赏这部片,只是会很有身历其境的感受;另一种则是电影里或
许没有主角,因为主角就是观众自己,观众不一定需要将情感投射于某一两
位电影角色,因为他自己就在电影里头。
《敦克尔克大行动》的IMAX版本是目前让我感觉最接近后者的电影。当然,
它不是VR电影,而且也有很多全观镜头,并非都从戏里人物的视角拍摄,但
在不少细节上面,《敦克尔克大行动》都让我感受到“自己身处其中”而且
“像是其中一份子”。
本片主题是二战期间发生于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的敦克尔克大撤退,它
从几位英国军人与平民的角度观察整个事件,当时英国军队与盟军被困在法
国的敦克尔克海滩,德军已将他们包夹,唯一活下去的机会就是从海路撤退
回英国,由于大型船只与驱逐舰容易被当成攻击目标、并且海滩过浅难以停
靠,因此英国征召许多平民船只前往救援。
《敦克尔克大行动》几乎像个实验一样,可以说没有剧情、没有人物塑造、
不算有传统三段式结构,连这场战争/撤退行动对战局的意义都没特别着墨
,当时的关键政治人物英国首相邱吉尔没有出现在银幕上,也没有任何镜头
给官员的办公室或战情室,《敦克尔克大行动》把观众丢进与这场撤退直接
有关的场景里,并利用三个叙事角度以及各自不同的时间长度(防波堤/一
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时),交错剪接,扭曲时间带给人的感受,营
造出节奏感。
片头直接从一组军人小队在巷弄里躲藏、逃亡开始,摄影机跟在他们后头的
距离,恰巧让观众感觉正跟着他们跑、自己也是小队的一员,这样的开场,
搭配几乎没有背景故事的角色群,似乎表示导演诺兰并未要求观众投射到任
一角色身上,而是可以将自己视为片中的一员。既然是其中一员,身为观众
的我,自然而然地也能关心Tommy这位戏分最多却几乎没怎么开口说话的小
兵──因为我们是一样的。其后还有很多场面,观众都继续以“戏中人”的
身分,体会这场撤退,例如跟着军人们在被击沉的船舱里一起看不清方向、
找不到哪边靠门,或是跟着飞官在喷火战斗机(Spitfire)里感受在空中不
仅瞄准与攻击敌机很困难,连要发现敌机、或是看看别人有否打开降落伞都
很不容易。
其他角色即使戏份很少,也能让观众感动或同情,例如必须决定是否要因油
料不足返航、还是要咬牙保卫同胞的飞行员,或是明知自己完全没有作战与
防御能力、却坚持自行驾船出发的父子及一位年轻人,或是亲自现身敦克尔
克海滩上尽力将大伙送回家的准将,甚至是一位被鱼雷攻击后恐慌过度的幸
存者,这些人物在最可怕的情况下,勉力控制着本能的恐惧,尽可能超越自
己的极限,尽管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但他们从未放弃尝试,希望成为更好
的人。像船上的父子,即使有绝对的理由可以将某件悲剧怪在幸存者头上,
但仍决定不将悲剧告知吓坏的他,就是一种极为动人的同理心。
在画面上,诺兰与摄影师Hoyte Van Hoytema致力将IMAX效果发挥到最大,
利用庞大的空间感,令海滩上军人们与海上船只更显渺小无助,或者面对生
死震撼(如快要溺水)有更大的压迫感,以及空中缠斗(dogfight)更令观
众身历其境。震撼画面加上汉斯季默与环境音完美搭配的配乐及滴答声,心
理上根本没有能放松的空档。
“生死交关”的情境也一再出现,简直像在收集“战争里的一百种死法”。
海滩上的人毫无遮蔽,随便一架战机飞过,就有许多倒楣的生命要结束。海
上的大型驱逐舰成为容易被攻击的目标,不管从空从海,只要炸对地方,整
船的人都可能淹死或冻死。单枪匹马的空军,有燃油不够无法返航的压力、
坠海的可能、被击落的可能。任何一种死法都令人害怕,而且都很容易遇上

这种被挨着打、无法求胜只能求活下去的窝囊感,由英国男团“1世代”哈
利饰演的Alex在言语及表情之中展露无遗。最让我感到震撼的画面,是Alex
与另两位军人坐在海滩边,看着一位同袍解下装备,往海中一步步走去,但
三人定格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平日,大部分的人看见有人想自杀、或
是做出过于危险的事情,直觉都想阻止、想搭救,但在这儿没人想开口,不
是他们残酷,而是他们知道自己也没有更好的建议与选择,谁知道在这沙滩
上多待一会,会否发生更可怕的事呢?哪种死法比较舒服呢?他们真的没有
把握,又还能说什么。
***以下有微雷***
没错,在撤退行动成功之前,在英国打赢二战之前,这一刻无庸置疑充满挫
败,甚至在撤退成功之时,这种“被打到躲回老家”的样貌看起来都不是挺
光彩,但敦克尔克撤退能成功带回三十多万军人,却也代表实力并未被完全
毁损,而且能提升士气,它代表着“我们可以继续打,你们想赢的话还要付
出很多代价”,在这一刻,“活下来”就已经很够了。电影最后那架烧掉的
飞机,乍看是挫败,却藏着要赢一场战争的基础条件:决心与坚持。决心与
坚持不一定能保证打赢战争,但缺了它们一定打不赢。
《敦克尔克大行动》里的资深演员都非常厉害,只需要少少一点戏份就能打
动观众的心。以《间谍桥》拿下奥斯卡奖的马克劳伦斯,饰演的平民船只驾
驶,是整部片的精神象征,他的情绪保留,不多愁善感,有非常英国的气质
,内心无比坚定、为所应为,是"keep calm and carry on"的代表,看着他
的态度,我忍不住思考一个“个人”能支持自己的国家与军队到什么地步?
如果某个国家的国民都是这个样子,大概很难被欺负吧。
饰演飞行员Farrier的汤姆哈迪真是个可以靠眼睛演戏的人,虽然脸又再度
被蒙起来了(先前已经在《疯狂麦斯:愤怒道》与《黑暗骑士:黎明升起》
被遮脸),但他光靠眼神就能表达出焦虑与决心。
肯尼斯布莱纳饰演的准将,最精彩的一幕纯靠表情说明一切:就在他以为必
死无疑、闭上双眼之后,发现重获新生,抬头见到自家的飞行员英勇作战,
他欣慰不已,却也注意到螺旋桨已不会转动,这时布莱纳的严肃眼神透露著
尊敬与遗憾,精湛演出也一同提升了飞行员角色带来的感动。
“1世代”哈利则是年轻演员里最抢眼的,他在某些时刻的恐惧、挫折、非
理性的妄想,都拿捏得很棒,如果他哪天不当歌手了想当演员,应该也能有
不错的发展。
我还没有仔细读过关于《敦克尔克大行动》的影评(我习惯在写完自己心得
后再读别人的),不过稍微瞄了一下,似乎不少观众不喜欢本片“没有提供
角色背景”,这倒是令我思考一件事情:每场战役,都有数不完的无名军人
死在里头。就算站在军人公墓前面,望着他们的墓碑,我仍不知道他们的个
人故事,有些墓可能连名字都没有。但透过《敦克尔克大行动》,我大略理
解当年出现在这场战役的人们经历了什么,就算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个内心
温暖的可爱宅男、有没有家乡等待的家人女友、是不是队上的开心果、是不
是家族最后一位香火,其实都不重要,出了电影院,在现实中我们永不会知
道他们是谁,其人生故事也从未真正被留下,但我仍可仅因这些人在战役中
经历的种种极端考验,感受到他们所感受过的,担忧起他们所担忧过的,并
向他们努力过的一切,致上最高的敬意。就如同片中的Tommy与Gibson,这
两人萍水相逢,几乎未说上话,更不知道对方是何种背景,但他们却能理解
彼此大概在想什么,也能理解对方的恐惧与难处。
战争是一种极度恐怖的经历,或许对我来说,它本身就提供了所有角色的共
同背景。《敦克尔克大行动》在技术上与情感上的成就,一点也不辜负它背
后这桩历史事件的崇高意义,以及所有被影响的人们。
P.S. 诺兰的老班底米高肯恩本人虽没有出现在片中,但有贡献声音。
作者: duane (同天内只计一次)   2017-07-24 21:27:00
其实船上父子隐瞒那段根本洒狗血的极致..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17-07-24 21:32:00
推推
作者: NEKObus (我美好的记忆就是我的神)   2017-07-24 21:35:00
推推推 这次靠好近 XD
楼主: leila (Lizzy)   2017-07-24 21:36:00
嘿楼上,真的!
作者: waynehow (hOw)   2017-07-24 21:46:00
作者: sluttervagen   2017-07-24 22:13:00
烂片也能高潮,诺兰教果然不是叫假的
作者: iceskycoldly (快快乐乐疯下去)   2017-07-24 22:34:00
楼上的诺黑水准XDDDDDDDDDD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7-07-24 22:36:00
推“自己就在电影里头”
作者: Victory2 (Victory2)   2017-07-25 02:52:00
作者: hbtsai (佛行事业师子)   2017-07-25 05:39:00
本片的两大亮点:1.国之危难,全民动员,必须“保持冷静,继续坚持下去”。就是英文的“Keep Calm and Carry On”.2.关键时刻,百姓也可以救官兵,保存战力才有再起的机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作者: miney (午夜之子)   2017-07-25 08:24:00
推推推
作者: welkinki (打不溜)   2017-07-25 12:44:00
推这篇,感同身受。
作者: meimei2016 (meimei)   2017-07-25 12:48:00
推,感同身受+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