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被边缘化的创意工作者——电影编剧

楼主: kof58 (hanashiro)   2017-04-11 11:06:23
重贴2014年放映周报一系列的访谈,这次风波或多或少也和台湾电影目前的困境有所关联,希望大家能借由这个机会了解编剧的处境,不管哪一方都不要无谓谩骂。也不要因此就以偏概全放弃所有台湾电影(像公视出品的优质影剧也是很需要大家支持呀),想办法改变影视业的劳动条件才是真的。
新闻网址:http://www.funscreen.com.tw/fan.asp?F_No=1140
被边缘化的创意工作者——电影编剧:专访资深编剧魏嘉宏
文 / 陈亭聿;编辑/洪健伦
编按:
剧本就是一部电影之本。一般人绝不会否认剧本对一出电影的重要性,但是,你能喊出非
同时身兼导演的台湾编剧的名字,又有多少?而编剧的工作情形、在电影制作环节中所扮
演的角色,你又是否真的了解?
台湾没有编剧人才、编剧重要性被产业低估、未受应有的尊重等相关议题,已被谈了至少
半世纪之久。而有志之士分明前仆后继地投身编剧行列,业界却仍大叹人才难觅;当新手
费尽心力终受雇跻身编剧之列,却屡遭轻忽错待。其中是否在那个环节出现了落差?面对
这些窘境,公私部门都正尝试以更积极的作为,力图养成人才、建立体制。近五年来,政
府单位大举补助民间开办编剧班,继三立电视台之后,民视、台视、TVBS等单位也纷纷跟
进;资策会亦办理编剧养成班;台北文创则与公视、中华编剧协会、金马创投等单位合作
,在今年开办“文创剧作大师培训班”,不仅止于纸上谈兵,授课内容也包括从前置田调
到市场行销等各个环节,甚至安排导师一对一指导,剧本人才的培养看上去一片展现出一
片积极的荣景。
尽管现况看似一片热络,问题被注意到了,也开始被试着解决了,我们好像应该开始期待
台湾编剧的质量提升、未来前景一片光明了。然而,台湾影视产业的陈习难改,以及许多
复杂因素错综影响下,编剧至今看来仍是一个默默努力、默默无名的小角色。
《放映周报》与“优良电影剧本”合力企划一系列访谈,希望在优良电影剧本奖开始征件
的同时,让大家也一起来认识编剧的工作、处境、与他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将以每月1-2
篇文章,分别从编剧、制片、导演等不同工作岗位的观点、聚焦特定议题,重新也仔细地
认识这群身处“幕后的幕后”的创意工作者。期许大家在将炽热目光投向大银幕、导演以
上发光发热的影人之际,也能透视藏身其间的电影幕后的另一位作者──编剧,给他们再
多一点应有的关注与掌声。
我们将以这篇报导做为引言,邀请资深编剧魏嘉宏现身说法,他在踏入电影圈初期曾担任
制片与导演,后以编剧为事业主力,制今以执业超过十年。他在工作之余也积极的担任多
个编剧班讲师,并创立专业编剧公司,带着年轻编剧组成团队一同开发剧本。其理念不外
乎让这群志在编写的孩子,不致一入行就饿肚子。因此,魏嘉宏对于编剧在业界的状况,
可说有极为贴身且深切的体察。我们希望在这篇报导中,透过他的观点,了解编剧是什么
样的工作,也体察他们在以编剧做为谋生工具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编剧:背影寥落的电影斥候
“一般来说,电影编剧多半是独立作业,他是所有案子都还没有成形前,就开始投入的那
个人。”魏嘉宏一语道出编剧在电影制做环节之中身形落寞的角色。在电影前制的阶段,
当其他工作岗位的人尚未加入阵营之前,编剧便已花费极长的时间孤军奋战,独自笔耕,
默默协助导演和制片扎下根柢,在电影开始进行到筹资、开拍阶段,也仍需配合其他人的
意见修改剧本,直到电影杀青,编剧的工作才跟其他后来加入的成员们一起告一段落。付
出的时间与心力如此之长之多,但是编剧相应的投资报酬率以及在团队中的地位,却低得
惊人。
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已经是困扰职业编剧多年的问题。2009年,“传播学生斗阵”即以
劳动状态、薪资等四大主题,申诉编剧权益未受保障的问题。2010年,曾获得多次优良剧
本奖的涂芳祥,也在〈准编剧过天堂路〉一文中,以亲身经验指控台湾编剧遭遇的是“极
差的劳动条件”。谈到工作的待遇,魏嘉宏指出“台湾专门写电影剧本的编剧,写一个本
的费用大概30-50万,但剧本一扛就是一年。一个月换算下来就是3、4万块。对于一个30
多岁的全职编剧而言,其实不好生存。”在台湾,能够做到专写电影剧本维生者,已经能
用一只手算得出来,其薪资却仍仅够支持其基本的生活费用;罔论尚未写出代表作、尚在
建立名声阶段的编剧,要填饱肚皮活下来,更是不易。
或许,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来自于有些出资者认为,编剧的替代率高,只要对创作有兴趣
的人,都可以当编剧,但是事实绝非如此“你知道好编剧的养成通常要几年吗?通常需要
五年,它的难度不会比制作人或者技术人员来得低。”魏嘉宏说。
编剧作为一种创意工作型态,拥有此类工作者的种种特质,诸如经济来源不稳定、自由接
案、身兼数职、不平等的合作关系、作品选集构成的职涯生活、自我展演的工作行为模式
等。薪资低廉,因此非得多案在身;接案生涯,恒常处于流动状态。职场浪人,听来潇洒
漂泊,吻合创作人颓废浪漫形象,或许也多少能提供创作所需的多元视野与时空弹性。“
但长期下来,曾经爱讲故事、喜做大梦的人,许多还是败给现实中不断袭来的疲乏与挫折
感,无止尽的身心徒耗。”魏嘉宏感叹。
从剧本到银幕:关卡重重的最遥远的距离
假设一个专业编剧克服了除了基本的劳动条件艰困的课题,一个剧本从被写下来到搬上大
银幕,更是难上青天。
电影编剧相对于电视编剧,在制作流程上的关卡更多,难度亦高。电视台因为规划了连续
剧时段,因而势必得投入经费制作内容,所以案子通常只要过了电视台这一关,事就成了
一大半。相对而言,电影剧本经历的流程非常不同。制作人、导演、或其他产业中的把关
者,只可能阅读数以千计、甚至万计剧本中的少数几件。编剧自发完成、非制片公司开发
,或导演委托的剧本,真能如愿被视觉影像化者,更只有其中的百分之一。
而就算编剧接到委托案再开始写本,这一途也是关卡无数。编剧受托写本,仍得过导演这
关;得到导演认同后,还可能得先送辅导金;有幸拿到辅导金,也只够支应三分之一到四
分之一的拍片额度,资金缺口还得找投资人来补。但是,导演和制片找了多少人,就找到
多少剧本修改的意见。除此之外,随着近年电影所需的摄制资金越来越高,成本破亿的作
品,为求相应的票房成绩,有的便选择直接拿到大陆审批;而这样的做法,将扼杀台湾电
影在议题与风格上的自由度,魏嘉宏认为是相当不健康的作法,“这十年来,台湾电影在
国际影展的成绩,不论你觉得好或坏,都跟创作者迁就中国市场有关。”他语重心长地说

拍电影的门槛高,相应的把关者无数,是以电影剧本更常面临“稿子被赶、故事被改、案
子被砍”的种种状况。为求剧本合拍,不断改本是常态,往往是导演改完,制片改;制片
改完,投资人改;投资人改完,演员改;发行商改完,赞助商改。魏嘉宏说,剧本从概念
出发,到建立叙事模式,再到填饱戏肉,此三阶段至少费时半年。但大家拿到本,除了改
戏肉,修叙事模式,最后可能连概念都会被大逆转。
编剧和剧本,同样需要被尊重
2006年〈职业栏没有的选项—纪蔚然谈台湾编剧困境〉一文中,纪蔚然曾批评台湾电影陷
于导演作者论迷思、普遍不重视剧本等现象。而因产业贫瘠,编剧需投导演与客户所好,
每个电影编剧免不了要面对的考验,就是与合作对象产生市场判断或美学观念上的歧异与
冲突。在不断妥协,的情形之下,身为编剧的魏嘉宏也不免感慨“最后电影的成品,只会
是剧本的衍伸品”,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更让他感叹的是“编剧的才华淹没于导演、制片
、演员的光彩之下,大大削弱了编剧的作者地位。”除了另类的收集癖好外,一般大众很
少单买剧本。编剧在大众眼中是被边缘化的一群创意工作者,极易流于没没无闻。而这反
过来影响了适性成材、志在编剧的动机。
如果环境这么严峻,有志投入编剧行列的后生们又该如何做好准备?魏嘉宏说,台湾的电
影编剧常常有忧郁倾向。身为一个电影编剧,必须做好心理建设,备妥顽强的韧性和坚毅
的续航力,才承受得住无情批评和无止尽的修改,担待得起提案遭拒。他认为有志成为专
业编剧的人,必须在说故事的能力上非常专业,又能包容各种创意,掌握各种情感和类型
,才能服务好各种导演和制片的需求。他们必须惯于失望、自降身段,为成就剧本被转化
成电影,避免沦为废纸一叠;必须自我麻痺、忍痛看著作品被执行者任意删改,一笑置之
。他们必须惯于处在结构的边缘,吞下个人才情被无视,权、名、利一无所获的种种辛酸

对于站在其他电影工作岗位的人,魏嘉宏也提出一些建议“电影艺术是集体创作,但一部
电影能成案,电影能开拍,能有工作人员期表,非要有一本好剧本不可。除了导演和制片
,一本好剧本正是资源到位的要件,但好剧本需要时间不断修改,短则一年,长则两年,
如果你不想或不能支付这一连串修改费用,请把编剧当成你Joint Venture的伙伴,事先
跟他好好沟通。将来上映,请回馈他们,因为他们的确陪着你们冒着可能流案的风险。相
反的,如果你不认为编剧是共同冒险的伙伴,请尽量以稿计费。”魏嘉宏说。
唯有当大众、导演、制片开始重视编剧,给编剧该有的文化与经济上的保障与回馈,编剧
人才才留得住,产出的剧本也才会有更好的质量,电影产业也才会更臻健全。如此一来,
台湾电影也才能够在各方皆到位的情况下,由里而外地体现出其最具魅力的全貌。
作者: yuugen2 (马英丸)   2017-04-11 13:44:00
台湾电影的剧本真的超弱 这种环境谁要进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