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被心理医生诊断出“解离性人格疾患”,已知有23种人格。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常被称为“多重人格”)
医生提出一个理论,指出极端心理状态会改变生理结构,
此理论在凯文身上得到验证,即第24种人格:“野兽”(The Beast)。
几个主宰人格绑架三名少女,准备执行仪式使该人格觉醒。
-
本片的叙事结构简单,必须依靠演员的生动演技来撑起整部戏。
所幸詹姆斯‧麦艾维(James McAvoy)在片中演技大爆发!
除了服装改变,观众主要依赖言行举止及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去辨别当下的人格。
而本片在人格转换时,不需要太多台词来解释,观众即能轻易辨认,
可见James McAvoy在表演上所下的工夫有多深。
过去他的演出其实也都不错,只是没有太多展现演技的空间。
本片若光看他演技也够了,也让人期待他未来其他作品的表现。
-
有一部分的人(包括我自己的朋友)会认为野兽的设定太扯,
但若是弄懂片尾点出的那件令人吃惊的事,其实就变得很合理了。
导演在2000年的【惊心动魄】(Unbreakable),与本片是共同世界。
片尾布鲁斯‧威利饰演的男子即是【惊】片的主角,
他口中的“玻璃先生”即是【惊】的反派,由山谬‧杰克森饰演。
【惊心动魄】可以说是一种另类的“超级英雄”电影,
布鲁斯‧威利饰演的脚色经历列车事故后幸存,开始察觉自己的与众不同。
而【分裂】的野兽人格出现时,会有惊人的速度、力量及肉体强度,
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超人类”的设定。
很多人可能习惯了Marvel或DC的典型超级英雄片,才会有前述的错愕感。
毕竟【分裂】的背景还是比较“现实”一点,直到野兽出现才有点超现实的感觉。
我自己则是乐观一点看待,如果电影本身能够自圆其说,我也能够接受。
例如【X战警】是设定在演化过程中,人类基因突变而有“变种人”;
而【分裂】则是多重人格会影响生理结构,甚至发展出“超人类”的能力。
这种建构于部分现实再增添一些虚构设定的故事,我个人是十分喜欢的。
况且很多过去的虚构,不也在目前成为了现实吗?所以还是放宽心享受故事吧~
-
共同世界观(Shared Universe),可参考POPO的旧文(https://goo.gl/2LLL5i),
简单说就是不同作品设定于同一个世界当中。用在电影上也被称为“电影宇宙”。
近年来,由于Marvel电影宇宙的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除了DC跟进以外,
也陆续出现其他采用共同世界观来发展的作品。
其中之一就是下个月即将上映第二部作品的“怪兽宇宙”(MonsterVerse),
第一部是2014年的【哥吉拉】,再来就是下个月的【金刚:骷髅岛】。
后续还有2019年的【哥吉拉:万兽之王】与2020年的【哥吉拉对金刚】。
另外一个即将在今年开始的是“环球影业怪物宇宙”(Universal Monsters),
6月由重启版【神鬼传奇】(The Mummy)打头阵,
后续还有尚在发展中的隐形人、狼人、凡赫辛、黑湖妖潭、科学怪人等多部作品。
而之前的【德古拉:永咒传奇】已确定不在这个行列里了。
虽然这样的共同世界观“潮流”,有很大一部分是商业考量,
但也不可否认的,如果故事本身说得好,作品之间的连结又吸引人,
观众应该是很乐意买单的(至少我是啦)。总之还是期待各平行宇宙(?)的发展囉~
-
最后回到【分裂】,忍不住要碎嘴一下......
很多媒体在报导时还是常用“人格分裂”称呼多重人格,
偏偏这样很容易跟“精神分裂”搞混(难怪之前要正名为“思觉失调”)。
虽然大众会搞混两者也是行之有年了,
但媒体应该尽到导正视听的责任,及建立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然只会被社会大众继续瞧不起而已。
弄错的代表性文章之一,大家自己看囉(https://goo.gl/R8N8cz)。
-
本文同步发表于FB粉专“老大的影剧世界”,欢迎参观~
https://www.facebook.com/BossVideoDrama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