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连结:
http://artreborn.pixnet.net/blog/post/63462885
(这是我2009年写的文章,这几天看完《海边的曼彻斯特》非常喜欢,想到这部凯西艾佛
列
克虽是男配角,同样演得精彩,贴出来分享)
《刺杀杰西》算是非常争议的电影,不喜欢的人说它是超级大闷片(中文片名取得像紧凑
地动作片,难怪会误导),喜欢它的人则会觉得这是一部聚焦点独特、画面诗意、配乐低
回优美、味道越沉越香的电影,很幸运的,我属于第二群。所以在观赏这部长达160分钟
电影的过程与结束后,得到了许多乐趣。
它描述的是一个心中“偶像崩坏”的故事。故事主角杰西詹姆斯是美国中西部的传奇大盗
,另一故事主角罗伯福特从小狂热地将他视为偶像,透过哥哥的关系,他以十九岁的年纪
,与他们一起犯下抢案,更有机会就近待在杰西身旁。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渐渐发现
真实的杰西是充满缺陷的,并不是原本心目中所建构出的完美形象、再加上杰西冷血的干
掉曾经合作过的党羽,等于威胁到自己的性命,于是他萌生出了刺杀杰西的念头…
布莱德彼特饰演的杰西詹姆斯,靠着俊美出众的外表、外界所流传的事蹟更让他有侠盗的
形象,对于从小透过故事书及传言认识他的罗伯福特(凯西艾佛列克饰),他就是神人般的
存在。但事实上,杰西詹姆斯根本没有劫富济贫,真要说的话,他只是个够狠、有能力的
盗贼,况且在性格上他还是大有问题的,他的狠不只用在强取豪夺上,对于与他合作的同
伴,他也是充满猜忌的,如果说多疑的个性还可以成解释是因他的“职业”本来就不会信
任任何人,但喜怒无常的个性却更让人无法容忍接受,像是颗未爆弹,随时带给身旁的人
庞大的压力与恐惧。所以当罗伯福特真的有机会跟杰西詹姆斯共事相处时,心目中的“神
人”变得一点也不神,甚至比凡人还讨厌、缺点更多,内心的平衡与秩序被彻底捣乱,他
必须建构出一个新的秩序。如此一来,只剩两条路可走。第一个是离开他,但对于颇具野
心罗伯福特,这是个愚蠢的选择,何苦放着眼前的近路不走而去大绕远路。既然他有机会
接近他…何不干掉他?干掉传奇之后,自己不也能取代他,成为新的传奇吗…
罗伯福特真正脱离粉丝的时间点,在于干掉一个曾合作过的持枪同伙,这在片中如同一种
宣示,也就是这一枪让他摆脱了杰西头号小粉丝的身份。而杰西也曾露骨地问他究竟是想
“to be like me”还是“to be me”?直接道出罗伯福特在自我定位上的举棋不定。电
影花了二十分钟呈现“后杰西时代”。直到真的干掉了杰西之后,定位问题不但没有获得
解决,反而是扩大了。在现实生活成为“杰西”杀手、重演数百次刺杀杰西的舞台剧,却
没有让他成为新偶像,经由报纸的渲染、人们口耳相传之下,杰西正式被请上神坛,成为
无法撼动的神话,罗伯福特的形象则成了阴险地从背后谋杀杰西的小人。这样让他出乎意
料之外的恶评,连带使得他自己也开始缅怀起了杰西。用比较现代的例子,就是披头四保
罗麦卡尼与约翰蓝侬。本来两人在披头的地位是不相上下、互相牵制的,保罗麦卡尼的可
爱邻家外表、朗朗上口的创作甚至是更讨喜及畅销的。但当疯狂歌迷的子弹射进了约翰蓝
侬的身体时,约翰蓝侬添加了神秘的色彩。这个色彩又随着时间而发酵、身影永不褪色变
形。而保罗麦卡尼的定位相形之下,成了最有钱最会写畅销金曲的披头,前几年挑战新纪
录、让他焦头烂额的离婚赡养费让他更像个凡人。
子弹也是电影里头的关键,罗伯福特对同伙的第一枪让他萌生信心、宛如新生。
他本以为射向杰西的子弹,会带他摆脱纠结的情结,开启属于自己的神话,但没想到子弹
却更奠定了杰西的神话。
电影也让观众重新思考,谣言与错误报导的力量是多么惊人。前几天才看到一则新闻,说
英国学者的调查结果是罗宾汉其实不是好汉,罗宾汉真有其人,但侠盗罗宾汉的英雄事蹟
全是杜撰。
最后还要提到两位主要演员的演技,凯西艾佛列克在这部片的演技叫人惊艳,他看着布莱
特彼得的眼神,仿佛像个初次恋爱的男孩看着情人的裸体似的,有点害羞又舍不得移开目
光,将这个脆弱纤细、暗藏野心的崇拜者诠释地毫无可挑剔之处。布莱德彼特靠这部片赢
得2007年威尼斯最佳男主角奖,据说这个结果当天让台下的人哗然,但我想还是因为他实
在是太帅了。平心而论,这部片他也算有突破性的表现,《斗阵俱乐部》中布莱德彼特的
演出我很欣赏,尤其是在被扁时歇斯底里狂笑那段,如果说《斗阵俱乐部》是他外放式的
演出的代表作,《刺杀杰西》则是证明他诠释深沉复杂的角色,也能够有收放得宜的演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