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拆弹少年:历史的雷区

楼主: cosmogony (dusty tears)   2017-01-24 02:42:07
  刚看完去年金马颇受好评的《拆弹少年》。平日临近深夜的小厅仍有六七
名观众,倒是出乎意料之外。
  片尾同时置放了三种语言版本的片名,各有巧妙之处。丹麦语和德语直译
为 Under the Sand,在沙之下:既明指本片的主题,同时也暗示这是一段少被
谈论的,掩盖的历史,提供我们反省战争的另一重视角。英语 Land of Mine
则语带双关,甚至有更繁复的意义可供挖掘:既是“埋雷之地”,也是“吾土
”,但我们要问,这个 mine 究竟指向何方,谁的立场?被德军埋了上百万枚
地雷直至 2012 年才宣告清除完毕的丹麦之土?还是战时侵略各国宣告吾土,
而片中战俘念兹在兹的德国吾乡?
  片头即巧妙地透过物传达此种双重性:德国战俘们列队走过,丹麦士官长
驾驶吉普车沿途巡视,见到一名士兵手上携著红白二色的旗帜而勃然大怒,斥
之:这不是你应该拥有的东西!二战时的纳粹德国国旗为红白黑三色,丹麦国
旗则由红白二色构成。显然在士官长的眼中,这是一张丹麦旗,他的愤怒不难
理解。然而画面中这张旗帜裹成一团,难见全貌,你要说它是张纳粹旗也可以
。旗帜指向了认同、划界(以及由此延伸的占领):这张未被展开的旗帜暗示
了这群战俘难解的伦理情境,作为战争的参与者及执行者,他们或许各有彼此
的因素而卷入这场战争,却也并非全然无辜,因此,他们必得要做点什么才能
赎清战争之恶:一如那面无法辨清真貌的旗帜,必得要慎重地将之展开,方能
理解自身于这场战争,于国族认同中所处的道德位置,最终才能返回并重建战
后的废墟故土。
  这点可见诸于两场戏。第一,士官长的狗奥图因净滩不全而死,愤怒的他
羞辱了路易一番,少年战俘们返回栖身的农舍后,汉默不甘而怂恿众人逃离,
却在赛巴斯汀带头下被众人制止,嘴中塞入了布团,綑绑于床上。这场戏明面
上传达了少年战俘所遭受的非人对待及内部立场差异,但敏感的观众当能换位
思考,纳粹德国之所以能犯下如此罪行的因素其一,不也是这面旗帜下的个体
或有异议,却也在群体压力下而噤声吗?第二,早于这场戏之前,我们即透过
大量的拆弹特写累积了情绪张力,为这群少年投以同情,并在象征层次上理解
他们的赎罪工程。接着,态度软化的士官长邀请众人于扫雷完毕的沙滩上踢球
娱乐,这面沙滩遂由象征罪行之地所被转化为和解、重建双方友谊的场所。然
而,剧情直转而下,再如何谨慎、按图索骥一一扫雷,终有纰漏:这仿佛指向
了战后德国至今的道德处境,无论如何站在一个赎罪并深切自省的位置,昔往
纳粹的阴影仍如潜伏在表面宁静的沙滩中的未爆弹般,不断重返,骚扰著那个
徘徊于肯认与(透过肯认而欲达成的)否认中的德国。
最后,观影后也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困惑:为什么战后丹麦的德国战俘这么
多,被派往海岸线拆除地雷的却大多是青少年呢?
作者: kinmenGD (金门铨志龙)   2017-01-24 09:14:00
这片真的是黑马 好看 刺激 反思
作者: amateratha (保險的小朱)   2017-01-24 14:49:00
其实德军打到后期,很多地区的部队只能安排这种老弱后期重点地区的防御都把比较能打的叫走了....丹麦剩下的德军部队应该就是这样吧....
作者: babuza (不要叫我八大)   2017-01-24 21:42:00
好片,推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