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描述了五个年轻人面对求职的不同态度及样貌,一针见血地点出了这个世代对自
我价值的集体焦虑与迷茫。
经历了重重大考小考的难关,以为考上大学就是自由的开始的我们,从来不知道毕业后才
是试炼的开始—直到自己深陷其中。你是谁?你想做什么?你的能力是什么?在大部份人
只知道乖乖念书,考过一关又一关,从没想过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就忽然被
丢进了必须想尽办法把自己包装得对目标清楚了解且积极坚定的求职战场—即使我们从来
没机会去好好想清楚。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人会在你答对时给你100分说你好棒棒,
也没有考完一个考试就能轻松解决的难关,甚至也不知道是不是咬牙撑下去就能拥有自己
想要的人生。于是人们开始在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中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工作的意义,找
不到自己是谁,然后,也就麻痺了、无所谓了,反正能稳定的生活,偶尔吃吃美食、出国
旅游就很好了。于是,看着那些不愿进入这个求职体制、仍在试图追求梦想的路上载浮载
沉的人们,你开始嘲笑他们,但其实不过是羡慕罢了,如果不贬低他们的选择,要怎么说
服自己现在这才是自己的理想人生呢?
“还在脑海中的想法都是杰作,而你太沉溺其中了。”
因为躲在萤幕后面高谈阔论是安全的,因为不去做就不会失败,所以我们轻易地让自己处
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去冷眼看待他人的努力,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得比他更好,只是
我选择不做而已。”片中佐藤健饰演的拓人,对于昔日伙伴乌丸银次的种种不满和轻视,
其实都只是在帮放弃梦想的自己找借口。而他在学长的建议下去亲眼看了银次的舞台剧后
,才终于能体会,他真正在逃避的并非现实,而是因害怕而裹足不前的自己。
片中拓人随手不离推特的现象令我想起近来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短片
(千禧世代在职场上所面临的问题 https://youtu.be/KsGiDrt5U2c)
不得不承认两者都让我感觉脸被打得好痛啊…
社群网站的出现让人们开始习惯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大小事,从中得到被人肯定与夸
赞的即刻满足,却同时也对别人在网络上包装出来的美好生活感到自卑,想尽办法从其中
找出一点漏洞来让自己感觉没有输。当光太郎和瑞月率先取得公司内定时,拓人和理香都
献上热情的祝贺,私下却不约而同地搜寻了两家录取公司的负评,实在令人毛骨悚然,但
也是十分真实的人性面。我们都为他人的好消息感动欣喜,但又有谁敢说自己完全没有一
丝嫉妒呢?人总是羡慕著自己没有的东西啊。
“看到追踪人数比好友数多你肯定很得意吧”
“你一定觉得自己的评论最棒,还会不时回去重看以前的发言吧”
理香尖锐又中肯的言论实在令人冷汗直流…
然而理香崩溃时哭喊的“如果不实况转播我的努力,我根本就撑不下去了。”
也反映出了我们为何如此依赖社群网站。电影的最后,拓人因为瑞月对他的舞台剧剧本
的肯定而落泪、得到了疗愈。说到底,我们也不过是想成为某人的何者,想获得别人的
肯定和爱而已。
“推特的140字并不能定义一个人,
如同面试时的一分钟自我介绍也无法看出你的全部。”
习惯从社群网站上去评断一个人是危险的、如同习惯从他人的肯定去寻找全部的自我价值
是危险的。我们该努力的,是找出真正的自己,接受并欣赏自己所有的优点与丑态,不因
他人的评论或好恶而改变自己,了解自己的选择不需要为他人的观感或评论负责。那时的
我们,或许才能称作是“完生”吧。
《何者》是一部后劲很强的电影,走出电影后仍在不停地在思考片中的细节,对照自己现
实中遇到的困境,实在很有感触。很佩服原著作者朝井辽在精准描绘高中校园阶级生态的
《听说桐岛退社了》之后,又写出了求职世代甚至手机世代的困境,同样写实到带点残酷
,但都是必经的成长痛。曾在朝井辽作品的导读中读到,他的产量丰富且销量与奖项兼具
,但他仍然坚持要像一般人一样上班、过生活,而非专职从事写作,于是他的作品也随着
他不同的人生阶段共同成长,或许正因为他实际的生活经验,他才能写出这么令人心有戚
戚焉的深入洞察吧。
而除了好看的故事外,本片的坚强卡司更是令人眼睛一亮,演员间的火花与互动十分精彩,真的很值得进戏院好好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