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 pastoral 专事描绘一种田园生活,如诗如画,是所有年代城市政经荒腔走板的乱世之下,仍不受世俗烦扰实践爱与理想的乌托邦,或至少是个偏安角落,毕竟就一位牧羊人与一群羔羊嘛,偶尔加上牧羊人珍爱的挤奶妹或采花女。在本片,就是主角 Levov一家三口,与他们那头犊牛。
http://imgur.com/KQqVaph
本片原著《美国牧歌》是这 20 年来少数的可与传统美国经典匹敌的现代经典,让新手导演伊旺麦奎格一次挑战最高,还真有故事主角“瑞典仔”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天真乐观;而天真美国梦在“瑞典仔”面前无情陨落,正如烂番茄 18%对伊旺无情打脸,刚刚好而已。
然而,看这个故事我们可以选择嘲笑“瑞典仔”的天真愚蠢、进而嘲笑自大美国冥顽不灵钻死胡同陨落刚刚好;但我们也可以选择欣赏他泰山崩于前而不改的纯真,然后在丧礼上惋惜他坚持一生的美善身段。以这角度看,现实中的伊旺麦奎格和故事角色“瑞典人”的身影竟如此自然地叠合了。
http://imgur.com/q0XQtyI
美国梦,完美与失语
美国以理想立国,一代代天真的美国人带着单纯的美国精神,从爱情、到家庭、到事业、到国家政治,处处努力想把事情做对做完美,但就算你是天之骄子金发英雄“瑞典仔”,你也不过就是能力有限眼界有限的一介凡人,能撑得住苦涩挫折仍坚持美善理想,失败一生好歹求全,只能祝福那些顶不住的堕落心灵了。
金发美国男儿,娶到人人称羡的选美皇后、继承家里蓬勃的手套工厂事业、平起平坐认真照顾一整间黑人劳工、搬到乡间过著完美的田园“牧歌”生活、还生了个有爱心又聪明灵活的女儿,在这位美国男儿与小家庭身上体现的,是典型完美人人称羡的美国梦!但回来参加 45 周年同学会的说书人,开场就娓娓道来“美国上次充满乐观梦想,已是 1950s黄金年代了”,而 1996 的他还念念不忘想回来重温美梦呢,今日的 2016 美国人何尝不是?美梦的背后伤痕即将揭露,众多征兆如雨后春笋般在 1960s一一现形。
不愿面对的伤痕,就从女儿 Merry的口吃开始。口吃从不是缺陷,Merry 从没因为口吃而成为一个失败孩子,父母也从没因此对她失望,但口吃揭露的是谁都没察觉的崩溃边缘:口吃,是面对完美父母、完美家庭、完美人生、完美国家等一切“完美”表象的失语,Merry 生活如此幸福美满有什么好质疑?有隐隐察觉不对劲,却无从沟通更无从撼动,就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本片从两位女童星到达柯塔芬宁,都把这没有出口的“失语”处境表现得真好,儿时是无所谓的天真、青春期是郁闷、长大就成为愤懑了。
http://imgur.com/GHlBTq1
美国独强,完美背后隐藏创伤
本来 Merry的失语处境只停在家族聚会、家族关系、自我与规训、认同与情欲等等,但透过电视穿越田园牧歌看见世界后,这失语命运就从单一家庭扩大到美国命运了:经过二次大战收割成果成为全球独强、极度乐观自信带领全球复苏成长的 1950s后,所有乐观完美背后被牺牲压抑的创伤在 1960s全都爆出来!有黑人受到的经济剥削、种族歧视、与警察暴力,有1967纽渥克大暴动(拿来 2016 看真是怵目惊心),有 1955-1975横跨二十年的越战...
这一切早就发生已久、在电视时代越来越自觉的美国心灵才赫然发现的丑陋伤痕,都有詹森总统(1963-1969 在位)出来粉饰太平,就像每家都有的中产大家长行礼如仪打官腔。完美家庭与完美国家的身影于焉叠合,难怪 Merry愤怒了,把在家的失语郁闷扩大为在美国的失语愤懑,开始控诉国家宛如控诉完美父亲,很快加入青年革命运动成为炸弹客,就此跑路再也没回来。
http://imgur.com/GHxsukI
这片不只关于“瑞典仔”一位主角,而更从瑞典仔身边的一众角色之不同命运与他对照,这些人大多是他身边的女人,包括最爱的妻子 Dawn 和女儿 Merry,也包括来自另一个世界令他惊惧的革命女青年 Rita ,当然也还有呼应他命运的工厂女主管 Vicky与企业家爸爸 Lou。美国梦碎,从家庭到工厂到国家,人人各有面对梦碎的处世身段,就看这面对的品质了。
http://imgur.com/BuPNSb6
美国人,创伤与道德缺陷
Merry 的创伤,在家是完美压抑没有出口,在国家世界是普世仁义无法伸张。因此在这表面民主实质壁垒重重发不出声的美国,Merry 只好沦落为说不出话只能爆炸的炸弹客,还是靠这些恐怖份子让粉饰太平的美国松动了一点点。但 Merry这充满愤懑的革命之路终归一场空,只知道单点游击甚至不惜手上染血,却无法动摇那高傲冷笑的美国高墙。爆炸后仍无出口的 Merry于是走上虚无,既然当美国中产小姐有愧己心,只好往公平正义的死胡同里钻,对世界的不满与失败都内化到一己内心角落,一箪食、一瓢饮,消极遁世但求问心无愧,却放弃对真实世界继续改变一点点。
http://imgur.com/w4lfxaT
Rita 的创伤,和同为革命少女的 Merry类似,却是走火入魔的进化版。对真实美国的自大暴力戕害世界感到愤怒, Rita 却会自己感性放大这愤怒,把美国彻底妖魔化。Rita 与瑞典仔的相遇相吸与相斥,也是我认为这片怵目惊心的精采好戏:瑞典仔本着老派中产绅士身段为女士做手套,不买帐的女士却把这一切人情视为虚假,自己幻想中产男人剥削女人、中产白人剥削黑人、中产爸爸禁锢女儿… 革命少女 Rita 是彻底的愤世嫉俗,但愤世嫉俗并没有导向革命的理想,却导向拒绝一切的虚无,但要她说出“理想的美国人”该是什么样,她也说不出,只知道开车逃走。
http://imgur.com/fCYDSoF
Dawn 的创伤,和 Rita 的逃避很类似,却走向另一个不同极端。身为选美皇后,美国传统女性分工典型的受益者与受害者,她选择加入这美国中产家庭游戏而压抑自己的音乐教育志愿,而且开场与准岳父的对话充满一往无前的决心。可惜决心换来失落,她无法承受更无法认真面对,只想着靠“拉皮”改头换面也重启人生,把失落的那条命往垃圾桶一丢眼不见为净,追求有艺术有大宅有华服有美貌有帅哥的美好人生,以前念兹在兹的女儿现在提都不愿提,说穿了也是逃避。
http://imgur.com/21JXKfp
美国人,创伤下屹立不摇
看看本片,人人的理想都在幻灭,不过有人面对理想幻灭还是没被击倒。譬如爸爸 Lou,这个传统犹太基本教义工厂主人,他面对儿子居然要娶异教徒为妻也是吹胡子瞪眼睛,不过看见准媳妇自有理念与脊骨要把下一代的新生活给做好,也不禁佩服而松动,过了十几年甚至变成媳妇 Dawn 在家里最信任的伙伴(有一场 Dawn 快承受不住的戏,她优先对公公 Lou交代一切)。要说 Lou对美国各种层面的陨落是否黯然?应该是黯然,尤其看见过去坚强的媳妇现在变成虚假的拉皮贵妇,恐怕更是黯然也免不了酸两句,不过他还是都接受了,继续经营这不上不下的家庭关系。
又譬如工厂主管 Vicky,身为在美国受集体压迫最深的黑人之一,面对经济剥削种族歧视与警察暴力,完全有理由加入这集体爆发的 1967 纽渥克大暴动,但她面对现实明辨得一清二楚,仍要跟着有钱有势的白人老板,好好经营这养活许多黑人劳工家庭的手套工厂免于灾祸;面对黑人居住的纽渥克市区中心被国民兵武装攻击,一方面要严正规劝国民兵小弟“你们正在侵人家园”,另一方面仍要以茶水慰劳他们履行国家义务。这就是“坚守”的身段,价值在心里一清二楚,从不为各种浮云般的冲突潮流所惑。
http://imgur.com/gRr1s73
在乱世中坚守岗位,似乎是这片透过瑞典仔传递给我们的核心价值,多灾多难失去信心的美国只能挺著这天真单纯的身段撑持下去。暴动过后瑞典仔受到市长颁奖“在动乱中仍照常营运,稳定经济与人心”,这奖给得好,找不到方向只各自抓着浮木的美国人,的确都需要坚定身影的鼓舞,瑞典仔当然也要高调领奖以推广这精神,只可惜女儿还不懂。看看瑞典仔一生努力守护的妻子、女儿、以及那风雨飘摇的夕阳产业与黑人员工,每一个都是挫折,他会落寞会愤怒,但总是很快地重新站起,即使命运不可违,他仍从不放弃任何人,只坚持着以一己之力做对的事做到底。
本片从片头说书人 Zuckerman 看看瑞典仔,他也许觉得好唏嘘,以前那位身影完美一路卓越承载所有美国希望的“瑞典仔”大哥哥,居然就这样跟着美国陨落了,尤其看他晚年等待女儿等了一生黯然死去,实在是悲剧一出。不过我们仍然要景仰瑞典仔的不变身影,美国梦变了世道也变了,他还是认真等候女儿、迎接希望。代表希望的女儿,就在他死去后终于回头,恐怕连妈妈也不识了却仍坚定走向爸爸;仍在飘摇的美国,我们不知哪一年才能找到对的方向,美国人但坚守身影继续努力吧,不论是在有生之年还是死后,苦尽甘来的那天总会到来。
http://imgur.com/kVtG2ZT
二十年来的纯真男孩(虽然也演了好几次坏蛋)伊旺麦奎格,第一次导演居然就越级挑战美国经典,不得不说还是有一点点不知天高地厚,传统而诚朴的叙事方式让这片鼓励观众的思考空间没那么广,尽管前段丢出了许多引子让我们知道这故事要从一家牧歌呼应美国命运,但到最后感情投入浓郁地偏向一部赚人热泪的父女亲情片,反而令人不知不觉容易忘了美国命运的主题。
不过作为一部家庭伦理片,本片所有演员对戏和剧情片段都拍得很感人,完全能扣人心弦跟着这 Levov一家的爱恨纠结感受希望与绝望;至于引领我们遥想的“美国”之史诗格局呢... 反正主题符号在前段都丢出来了,就算末段没能成功整合震撼人心,何不让我们观众自行遥想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9ViEZtHs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