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走音天后道尽写实的人性

楼主: queenie45 (loveme)   2016-10-17 14:19:45
第一次看到巴黎走音天后预告片,就被它气势磅礡的华丽精湛演出给吸引,也开始期待这
部片的上映。
或许是之前看过美版的走音天后后,对于剧性的发展上并没有过多的猜测,反而期待的是
在同样的故事主轴上,法版以不同的角度切入所诠释出来的剧情张力。
相较于美版走音天后强调在情绪表张及故事的完整性,法版走音天后以一种较为低调轻慢
的剧情发展,着重在每个角色的立场及利益,对于人性的刻划有着更深的着墨,也描述的
更写实,而对于好人与坏人的论述却留下更多想像与评断空间给观众。整部片更像是在探
讨剧情“为什么”会这样发展。
故事发生于1920年的法国上流社会,凯特芙萝饰演雍容华贵、个性天真的男爵夫人-玛格
丽特,对于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希望可以成为声乐家。但五音不全的她,一开口就让
人瞠目结舌,然而身边的亲友却没有人敢告诉她真相,因此一出又一出的笑话在玛格丽特
的自我感觉良好及观众的讽刺唏嘘中不断的重复上演。筹备个人演唱会的导火线是在一位
年轻记者的吹捧怂恿下开始而展开一连串的训练。最后当事实被揭发而承受不了打击病逝
的她,同时却也达到她唱歌的目的:只为让她的丈夫再注视她。电影中的荒谬无理的剧情
发展延伸出一幕幕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却也隐约揭露出人性自私自利的残酷无情面。
电影中以一段又一段的古典歌剧配乐,在女主角声嘶力竭时,显示出她的空虚与寂寞。
在二个人的家庭生活里,当女主角开心的要与丈夫分享快乐或想法,丈夫始终以假藉工作
的忙碌拒绝交流,当女主角靠着摆动的水晶灯光影独自入睡,她丈夫却在另一个女人的房
间里。在女主角不知丈夫外遇情况下认为”音乐要有观众欣赏,否则就会空虚“,因此她
单纯的以为唯有藉著音乐才能拉近与丈夫的距离,在她心里所谓的观众就是她丈夫,唯有
丈夫的欣赏才足以满足她空虚的心灵。因此在她每次演唱开始前总会先确定“我丈夫来了
吗?”,在众多的观众里她的眼中永远只专注的目视著一个人:她丈夫。然而渗不忍 的歌
声及虚幻梦影的人生,就如果片中孔雀在华丽的外表下不断的发出令人难以接受的刺耳叫
声。
而她丈夫虽然也难以忍受女主角的歌声,但唯有女主角专注于兴趣之中,她丈夫才得以有
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偷情,而唯一能满足女主角继续专注于她兴趣,就是出席每次的演出,
这也是为什么丈夫始终都不愿意告诉女主角真相的原因。但女主角的丈夫多少还是要顾及
在上流社会的名声与地位,于是当女主角要开演唱会时他丈夫百般阻止,最后在外遇女的
一句话:只为了让你注意她,女主角的丈夫才突然的惊醒为什么女主角执意的要开演唱会
的原因。虽然讽刺,但也让丈夫重新思考她与女主角之间的感情。
在每次女主角的演出场合中,观众席的另一头总有外遇女的出现。而片中的镜头是由女主
角在舞台端看向丈夫后,丈夫的眼神又带到外遇女。而在女主角残破不堪的歌声中,似乎
也唱出这场不完美的婚姻。但外遇女也打破一般我们认为是婚姻的破坏者印象,她的一句
话竟也让女主角丈夫回心转意的重新认识女主角的想法,成为婚姻的助力。
片中过气的声乐老师在听了女主角歌声后有了名声与现实金钱的挣扎,虽然最终屈服于现
实金钱之下,但也尽力维护自己的名声,而不断的严格训练女主角,并为她找出问题原因
。虽然最后终究无法改善女主角的音痴,却也因为大家在一致的目标下共同努力,女主角
找到了一种归属感,而丈夫也发现女主角的眼神中多了前所未见的自信与快乐。我觉得这
也是凯特芙萝最厉害的演技。
虽然说如果没有记者的出现,依女主角的社会地位和金钱财富,要开演唱会并不难,但记
者给女主角勇气与自信,这也反应女性在上流社会里其实相对于一般平民社会中要来的保
守及限制。而利用女主角金钱资助开艺廊的记者在每次满足女主角的需求后,再不断的提
高女主角的欲望,让女主角一步一步的走向实现演唱会的梦想,这也与其它只是需要资金
资助的慈善俱乐部里的上流社会人士和因为优渥报酬的音乐系女学生不一样。
黑仆算是整个剧情里让我最出乎意料的角色。看似忠心耿耿的黑仆,以为是剧中唯一对
女主角有最真实深厚的感情,最后在一句”我还需要最后一张照片“中把女主角推向死神
边,而女巫师的出现及丈夫的回头都加速黑仆计谋著最后一张照片的完成。即便在黑仆告
诉男爵要结婚的消息时,男爵告诉黑仆”女主角很喜欢你“也无法改变黑仆完成最后一张
照片的决心。从照相机背后看过去黑仆的无情眼球,似乎也对应了女主角家中那颗眼球装
置艺术品。
电影的整体结构很扎实紧凑,以章节的方式一幕幕揭起悲喜交加的乐章,更像在观看一
部舞台剧。整体主轴核心围绕在女主角的欲望、黑仆的谋划及记者的协助,再加上几个小
人物的串场,让整部电影更加的丰富及生动。电影中也用了很多的对比,显得更极端的讽
刺与残酷:在上流社会的极尽奢华及高调的场景及服装对比出平民生活的简单朴实,用高
亢的音乐对比出女主角空虚的心灵,用女主角的单纯对比其它人的心机。
其实电影在下半场时有了些微妙的转折。当大家都认定女主角是单纯的,但女主角说”我
只喜欢白色的食物、我只喜欢白色的花“,似乎也在说明她接受白色的谎言,只要你情我
愿,这何尝不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呢。另一方面,当大家都认定周遭的人都是自私的在利用
女主角的金钱的同时,最后却因为被女主夕的天真单纯给感动,而不愿意揭破谎言伤害她
。这也是这部电影不在每个角色上做评断,而留给观众更多的空间。
电影里多次以音乐会及报纸报导方式,带出192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在艺术表现及
自由意识高涨的年代,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想借由艺术来表现自己,女主角藉
由音乐获得丈夫注意;黑仆借由摄影获利,年轻记者借由开画廊展现自己。看似在不论贫
富都可以怀抱着无限希望与努力的年代里,每个人却都只是不断的“利用”而达成目的,
却也因此合理化了每个角色上的自私自利心态。
其实看完整部片后我也一直在想,音乐是女主角的精神支柱,也是她与丈夫的感情联系,
如果有一天遇到了像女主角这样的人,我会选择告诉她残酷的真相,崩破她心中的梦想?
?或是让她继续天真快乐的活在谎言中呢??
作者: fenger (^^)   2016-10-17 20:43:00
这部电影看出了人性的现实,也更显得女主角的天真多可贵
作者: Angeluna (安洁)   2016-10-17 21:37:00
后劲超强的~女主角演技真的非常精湛
作者: Drummer14 (MQ后)   2016-10-17 22:35:00
如果是我,应该也开不了口...可能用间接的方式吧!!
作者: achichi (遇到乱嘘人的疯狗)   2016-10-18 17:09:00
台湾有人不就这样开了演唱会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