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贵州山间的影像诗—路边野餐

楼主: ueiwei (盲羊)   2016-04-06 21:54:08
心得
微雷
***
去年在金马奖得了新导演奖的毕赣《路边野餐》,今年在台上映。配合诗集出版(台湾限
定),在台湾各地办了一连串的座谈,大有文艺青年必看之势。
我对诗集有点兴趣,也曾想要参加座谈场,但最终觉得有点麻烦,而在连假期间直冲改装
新开幕的真善美。看完的第一感觉只有:晕死我了。
当我跟朋友说我强烈晕眩,朋友问我:手持感这么重?
我说:不是手持的问题,而是旋转。
其实说旋转也不是那么精确,真正问题应该是那令许多影评观众惊叹的四十分钟一镜到底
的超长镜头。
这个让我晕眩而难以忘怀的长镜头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它不单是长,而且是一个连续
不断、起起伏伏、来回穿梭于贵州山河之间,充满故事也很有意境的画面。它让我想起侯
孝贤《南国再见,南国》、安哲罗普洛斯《尤里西斯生命之旅》,也想起之前看完意大利
电影《蜂蜜之夏》时想过的一个问题:这是一部魔幻写实?还是称作“诗意写实”更为恰
当?(个人以为《路边野餐》与《蜂蜜之夏》都是十分诗意的写实,而导演把自己的诗句
加入《路边野餐》更让人从“诗意”方向去思考...)。
如果《路边野餐》是一个纯粹写实的故事,那它给我的感觉应该会更接侯孝贤导演早期作
品或是近前几年看的赵德胤导演《冰毒》,就是透过影像记录一个文化、一种现实-不被
世界看见、远离欧美中心、发展中且有点封闭的世界。然而,《路边野餐》不是这样的东
西,它追求的不是侯导那种“真实感”,也不见得像赵导有一种透故事批判资本体系的企
图,而是其他的什么...。
《路边野餐》追求什么呢?只看过一次,且没有听导演现场对谈的我,只能够凭感受猜想
...。
我以为是它追求的更接近文学、更接近诗,以梦、各种物件形成某种象征体系,让意义在
每个观众心中自己形成。它也不是没有剧情,也可能有意表达什么,但它透过影象敍事的
调整,讲了一个亦虚亦实的故事,观众接受到逻辑,却不一定形成一致的感受。就像侯导
曾经说过的:电影虽然一段一段的,但观众可以把它们连起来。得到或没到什么,都要看
观众怎样去接受。
离开电影院,我的头还晕了好些时间。冷静下来回想,最难忘的不是主角,而是未来的卫
卫和他的洋洋在山河间对唸导游词那一段。它让我想起的不是任何一部电影,而是沈从文
的《边城》(其实这小说内容我忘了差不多了,但这段戏就是让我想起它来)。那个时代
已经完全过去了,可读小说的时候,我还是可以感受到那个湘西小世界的生命。
又过了几天,在网上又读了几篇文章和导演访谈。我觉得导演的用心,真的传达到观众这
里来了。我不晓得年轻的毕导将来会如何,但我期待他继续用他自己的方式、拍他想拍的
东西。
作者: slippera (slipper)   2016-04-07 00:50:00
推 我觉得好像没有全懂 但又懂了些什么 很喜欢这部作品
作者: linda0806956 (linda0806956)   2016-04-07 10:00:00
推 而且贵州口音听起来好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