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好雷] 马克白

楼主: jygiant0330 (小祯)   2016-04-06 20:30:15
虽然北美去年十二月就上映了,英国更是在十月抢先看,不过台湾在莎士比亚400周年纪
念一个月前上大银幕是再适合不过了。这部在英国拍摄〈《马克白》当然要在苏格兰拍摄
囉。〉、美英法共同出资的电影,入选第68届坎城影展主要竞赛片单元,不过这也代表着
艺术与文学味道比较重一点,或许没有对到每个人的胃口,但的确是一部佳片倒是不用怀
疑的。
故事讲述勇敢的苏格兰将军──葛来密斯勋爵〈Thane of Glamis〉〈注一〉,也就是马
克白,听到三女巫预言他未来会成为苏格兰国王。受到妻子的言语讥讽并鼓舞他去刺杀现
任国王,以及野心与欲望的诱惑之下,原本在道德与利益拉扯间的马克白,最终刺杀了邓
肯〈Duncan〉国王,自己登上王位。
《马克白》与《哈姆雷特Hamlet》、《李尔王King Lear》与《奥赛罗Othello》并列为莎
士比亚四大悲剧。〈并没有《罗密欧与茱丽叶Romeo and Juliet》喔!〉不过,在这四部
当中,《马克白》被称为是最黑暗也最为血腥的一部。由上述的简介就可以知道,关于权
力斗争与政治角力的作品,势必探讨人性的黑暗面,而一开始还有道德挣扎的马克白也在
杀害越多人之后,渐渐对沾满鲜血的双手习以为常。而促使马克白勇敢〈误〉踏出刺杀君
王这一步的,就是历史上最难诠释的女性角色之一──马克白夫人〈Lady Macbeth〉。在
最新的电影版本当中,马克白夫人是由演出克里斯多福诺兰〈Christopher Nolan〉导演
的作品《Inception全面启动》与《The Dark Knight Rises黑暗骑士:黎明再起》,并以
法国电影《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法国女星玛莉咏柯蒂亚〈
Marion Cotillard〉担纲。她精湛的演技完全能让观众体会马克白夫人后期受罪恶感折磨
的痛苦与挣扎。
除了女主角的选角十分用心之外,主要男性角色也非常令人满意,而且可以看出选角指导
用人的多元。同名角色马克白找来《Inglourious Basterds恶棍特工》、《Prometheus普
罗米修斯》与《X-Men X战警系列》的奥斯卡入围德国男星麦克法斯宾达〈Michael
Fassbender〉来演出。男女主角的演技都让国际影评惊艳。而碍于剧情设计,早早就被刺
杀身亡的苏格兰国王邓肯则是由为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入围作品《Anomalisa安诺玛丽莎》
配音、演出《Harry Potter哈利波特系列》与《The Theory of Everything爱的万物论》
的英国演员大卫休利斯〈David Thewlis〉诠释。影迷们戏称两人在片中的关系就如同他
们最为人熟知的代表角色一般,变节的变种人“万磁王”刺杀了和蔼、气质又斯文的“路
平教授”。影帝、影后级的戏精们同台飙戏绝对是观众最大的享受了。
虽然在《马克白》中,马克白夫人好似反派主脑,是她驱使马克白背叛忠诚堕落到黑暗面
〈欸,这不是《星际大战》梗〉,但如同莎士比亚其他作品,在安排故事之余,依旧用他
的女性角色们提出他的女权主义。〈如:《仲夏夜之梦Midnight Summer's Dream》中的
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塔所代表的刚强女性与《第十二夜The Twelfth Night》中的薇奥拉女
扮男装的性别角色互换〉马克白夫人透过质疑丈夫的男子气概,使他决定刺杀国王,是跳
脱柔弱女性的象征。不过,正因为莎士比亚的作品一向呈现女权主义,在《马克白》中不
仅坏点子是由女性发想,三女巫也不是什么正面的角色,再加上剧中女性都没有名字,只
靠着“冠夫姓”被观众记住,所以被称为莎士比亚剧中对女性最为贬抑的一部。
除了女权主义之外,片中还有其他元素能够与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或其他悲剧互相比较
的。马克白因为三女巫预言朋友班柯〈Banquo〉的后代将会成为苏格兰的国王,而派刺客
刺杀班柯与儿子之后,班柯的鬼魂出现在宴会上。虽然这很可能只是马克白因罪恶感而生
的幻象,而且意义也不同,但不免让人想起另一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也只
有哈姆雷特看的到他父亲的鬼魂。
另外,“预言”在片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马克白弑君的动机,也推动整个故事
发展。前段提到的,因为女巫预言班柯子孙会成为苏格兰王就对朋友下毒手的行为,无非
是“自证预言”,又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sy〉”。古希腊悲
剧作家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知名的悲剧《伊底帕斯王Oedipus the King》也透过预
言来推动故事,在伊底帕斯得知自己会“弑父娶母”之后,便离开家,但却娶了他此生唯
一杀过的人的妻子。虽然这与“自证预言”稍有出入,不过伊底帕斯如果真的有心要阻止
预言成真,应该矢志终身不婚或是不要杀人才对啊。主修法语与古典学的《哈利波特》作
者J‧K罗琳〈J.K. Rowling〉在她的奇幻小说当中用了许多历史与文学典故,就有眼尖的
书迷发现她在卫斯理家的设定上,致敬了英国历任国王,而看完《马克白》不禁让我思考
,佛地魔的设定是否致敬了马克白的“自证预言”呢?毕竟他本来就是个优秀、前途无量
的巫师,如同马克白是骁勇善战,受重用的将军,而听到预言之后就去乱杀哈利,反而标
记他为自己的宿敌,似乎有几分相似。
莎士比亚非常喜欢“文学的反复修辞”〈Rhetorical Device:Repetition〉,在《马克
白》当中也不例外,我比较想提出来的是血与小孩这两个意象。前面提到,这是莎士比亚
最血腥的作品,血会一直出现当然没什么惊奇的,但是除了在后期象征马克白与马克白夫
人的罪恶感之外,不管是刺杀国王前的幻象、国王的血泊或是马克白见女巫时以碗饮血的
一幕在视觉上依然给观众很大的震撼感。而小孩则是以天真无邪来与马克白的受权力欲望
蛊惑对比,不仅三女巫带着一个小女孩与一个婴儿,小孩与婴儿不断以对话或影像的方式
出现在电影当中。其中,法夫勋爵〈Thane of Fife〉〈注一〉麦克德夫〈Macduff〉在
得知妻儿被马克白杀害之后,对部下悲痛哭喊说了“He has no children”。直译当然是
“他〈马克白〉没有孩子。”,不过同时也意指马克白已失去了良知。
虽然电影的一开始,也就是戏剧的前两幕稍嫌沉闷,一直等到马克白经历道德良知与权力
欲望拉扯之后,才开始高潮迭起,但如果你是莎士比亚迷,《马克白》绝对是一部好电影

注一:勋爵〈Thane〉是中古世纪苏格兰东部所使用的封号。马克白为葛来密斯勋爵〈
Thane of Glamis〉,麦克德夫为法夫勋爵〈Thane of Fife〉意指他们是分属于两个不
同地区的领主。
作者: plpl713 (plpl713)   2016-04-06 22:33:00
用心推
作者: k07224115 (Captain Espana)   2016-04-07 00:06:00
请问马克白夫人崩溃时出现在她眼前的小孩是?
楼主: jygiant0330 (小祯)   2016-04-07 00:22:00
我的解读是良知耶,两人后期都产生幻象所以应该不是实质的意义。K大觉得呢?
作者: sheep125 (羊怪)   2016-04-07 07:59:00
小孩是电影一开始夭折烧掉的儿子没看过“完整版”马克白小说、但我觉得对马太太刻画太少马太太在烧小孩那场戏开始崩溃、然后很快就死了有点可惜拍得不错但第一次接触马克白的我总觉得少了什么
作者: mashedbrain (脑泥)   2016-04-07 18:30:00
话说希腊基于人斗不过命运的价值观 英雄下场都很惨自证预言算是体现的方式吧 但莎翁注重人性 那种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感觉比较强烈XD
作者: himonkey (猴子)   2016-04-09 07:14:00
看完电影去看sleep no more好有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