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谎言迷宫 Im Labyrinth des Schweigens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6-03-21 15:55:03
《谎言迷宫》,原文片名意为“沉默迷宫”,议题严肃,而且是超严肃的“转型正义”电影,在我国更是连当红明星立委都要号召台湾人一起看。对本片的议题与意图,影评几乎是一片叫好,但面对本片部分稍嫌轻浮的处理,则多半视为“瑕不掩瑜”的瑕疵,譬如有点直线的思考、有点直白的铺陈、有点出戏的恋情、甚至主角有点喜剧的呆萌 XD
不过我不认为这些是瑕疵,它们只是风格的选择而已,看多了德国电影(国际大师的除外)就会很习惯这种轻松喜气甚至有点耍宝的调性,不过这种喜剧调性倒是从小到大的严肃议题都能包装,在本片更是前面天真欢乐、中间有时丑态百出、最后却渐渐走向严肃与智慧,这个让人没办法明显捉摸出架构、但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渐进转变的过程,我相当欣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4sYpRbeTAM
起:1950s 怀旧电影
开场就是部 1950s怀旧片,我们爱的复古服装、汽车、速克达应有尽有,取景都是战后重建的干净多彩德国样貌,有记者与艺术家的波西米亚舞会、有穿着中性不避讳和女生跳舞的美女们、有上流派对乳猪盛宴、有艺术家口中的“小猪粉红与宝宝蓝”、有百事可乐广播大放送、街上每对爱情小鸟满脸欢笑、连罗马丘市政厅内部都改建成明亮清爽的现代建筑、连老牌桌游《大富翁》都引进西德、西德房子不只一栋栋盖根本是一街廓一街廓地盖... 美好乐观的总结展现就在 1957 风靡一时的电影主题曲 Siebenmal in der Woche,大家忘掉过去好好挥洒青春享受人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BT1uQ1S0g
积极正向的 1950s,有好多电影题材,譬如英国《名媛教育》、美国《因为爱你》、爱尔兰《爱在他乡》,以当代对过去的怀旧眼光,这些电影往往拍得很浪漫、温暖、乐观、欣欣向荣,这些都是 1945 战争结束后好不容易重建起来的新美好年代,但这美好多少是一种压抑,譬如美国的经济起飞与郊区扩张、爱尔兰的新一波美国梦大移民、英国樽节时期处处羡慕美国与法国,但健康的人格都在这过度乐观中受到了压抑、遇上了危机。譬如《因为爱你》美国的乐观主义与性别框架、譬如《爱在他乡》的爱尔兰出走心态、还有《名媛教育》英国人的羡慕心理。
先跳脱出严肃的转型正义政治电影之框架,以1950s怀旧电影来看,其实《谎言迷宫》也一样,在讲述战后德国人的逃避心态。相较于战胜国在这时代有的自大有的冲昏头的乐观心态,西德的乐观相当不同,他们本该是悲观的,本该浑身颤抖而绝望地等待一一清算,但摇身一变成为自由阵营前线得到国际和解与支援快速重建后,这个乐观更像是粉饰太平,充满眼不见为净的心态。这个“逃避”不只是噤声德国人的集体冷漠,事实上本片呈现了逃避的多种面貌。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09.jpg
承:走出沉默,松动冷漠的德国人心
本片角色众多,不过大家各自担纲了不同的“逃避”性格,加起来本是一缸平静的德国死水。然而在毛头检察官 Radmann 推波助澜下,几乎人人都跨越了心底那道门槛,开始面对并实践。
平庸:法匠 Radmann 就是代表,乖乖受教育听法规办事,还好他还是一张天真的白纸。“平庸”就是纳粹德国时代“邪恶之平庸”的遗绪,乖乖听话守法不多想的人,就会变成这样随波逐流。当然大家都是这样受教育长大的,但长大后挑战当前,你接不接呢?小法匠 Radmann接了,第一球是基本的权衡与人性,缺 20 块的女主角就补一补很简单嘛;第二球是基本的正义,有犯行有嫌犯有证据,你调不调查?就算开始调查了,Radmann 身为德国菁英一样问过很多笨问题、摆出过很多无知自大的姿态,但他一次次都能在错误中学习更加谦卑、更加勇敢、也更灵活通达。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03.jpg
愤懑:记者 Gnielka,一路冲撞一头热,只是想要快速伸张正义,看到人就想二话不说抓起来,甚至车里一直放著小手枪,这样只能永远停留在出口恶气的快感,而且到很后面才让我们知道他如此莫名的愤怒是为了什么,也许这愤懑还有悔恨与自我救赎的成份,让他比其他低调冷静的人还要压抑!还好遇到了毛头检察官 Radmann,才能冷静下来正视体制的重要,才能平心静气放长线发掘真相。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02.jpg
怯懦:集中营幸存的 Kirsch ,身为理应最急切争取正义的受害者,居然也一起沉默?没有办法,连多数德国人都噤若寒蝉了,何况是草木皆兵的犹太幸存者?对 Kirsch 来说,生活家庭与爱才是最重要的,拥抱家乡免于恐惧比抓到了谁还重要多了。一开始 Radmann义正辞严要他作证他死也不肯,唯有坐下来倾听他的珍爱与缺憾,认知到这是一场健康的自我面对之旅,才挺身而出。
http://i.imgur.com/Gx1EIwg.jpg
无力:最高检察长 Bauer,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德高望重人人敬畏,但他的眼神充满行礼如仪的无奈,说不定他也曾想过或试过转型正义,但包袱太重太困难?只有一个毛头小子 Radmann不知死活真想查,终于让死气沈沈的眼睛一亮!摇身一变成为城府极深身段极稳的大家长,每每让横冲直撞的Radmann 回头发现自己有多浮躁,然后快速成长。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12.jpg
压抑:刑事警察局小员工 Fischer,和检察署的毛头 Radmann简直是难兄难弟。知道门格勒一直被放纵逍遥法外,他面对官僚长官不敢吭声,难得有个和自己同年纪的 Radmann 居然可以无畏追真相,真是太羡慕,Radmann真该感谢自己有个好长官 Bauer。小员工只能神秘兮兮地来提供只字词组,已经是鼓足了勇气,这勇气还真让他被开除了,叫人怎么忍心苛责他长久的箴默呢?
无知:Radmann 的秘书阿姨 Schmitte,小人物没读什么书也没啥权位,当然什么都不知道,但是知道之后也可以选择,可以转过头装作看不见,但也可以面对自己的人性放心流泪,然后有多少力出多少力,故事听得泪也流不完打字打不完,还是要坚持下去,坚持力还比毛头小子强多了。门格勒家的厨房女佣也一样,日复一日在上流大宅开心工作没想太多,但不好听的事实来了,就算当下摆个笑脸故作没事,等回到房间面对自己时,能不能开启一点思考的良知与行动的勇气?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05.jpg
粉饰:前辈检察官们当然还是有基本价值,不会义正辞严阻挡 Radmann 而只会拐弯抹脚劝退。譬如爱国的 Friedberg 认为“纽伦堡大审都审完啦”,干嘛重新揭起我们的伤口?不过 Radmann 回“这次要用德国法律在德国审”,这才是自省,才能从战败国受害者心态中走出来,才能正视自己的丑陋并治愈伤口,才能走出不依赖战胜国的独立德国价值。即使前辈们一开始摆起学长姿态哂笑,但当 Radmann 具体道出惨不忍睹的证词时,至少 Haller 学长已开始动容,无法再鸵鸟,一起撩落去。
http://i.imgur.com/dLsnmCQ.jpg
算计:由美国占领军代言。德国人不愿自揭伤疤,美国人也不愿揭德国伤疤,因为曾经打成妖魔的纳粹德国现在变成听话的西德盟邦,大家一起砲口转向打苏联。美国在这里的姿态非常直白,一切以美国利益为重,什么正义与真相都不在他们眼里,德国人心也不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一颗好用的棋子罢了。不过这位一开始轻蔑冷笑的美国军官,看见 Radmann 这么傻气地坚持到底,心也动了,也许希望就在这小子身上,整个国家即使充满算计,身为个人还是可以伸出援手。
http://i.imgur.com/GTxbFOW.jpg
转:走出迷宫,面对真相 (Veritas)
主配角一个个点兵完成,摩拳擦掌开始一路查案!这里拍得很像热血德国喜剧片,就像 Radmann & Gnielka 两人在公园长椅上演戏“打倒一个个坏巨人”那样单纯,谁知查著查著并没有导向直爽乐观,反而一片片真相越剥越深、越探越广。本片其实谈比较多的不是“正义”Iustitia,而是“真理”Veritas,尤其这是一直梗在 Radmann心里的父亲格言。
一开始只针对单一受害者 Kirsch 的单一个案,找出小学老师;
再来针对一张名单上几个受害人与几个案,找到面包师傅与其他人;
进美军档案馆查,扩大到整个 Auschwitz 杀人机器 8000 人;
开始聚焦在门格勒身上,注目这位邪恶大明星,渐渐忘了集体;
扩大到集体,就算具体只起诉几个人也要揭露德国的集体沉默;
实际起诉目标确立,砍木头送牛奶补牙齿修汽车的一一拘提到案;
追到自己父亲时,就是 Radmann的终极考验:这么多人都箴默,是因为他们邪恶吗?也未必,可能更多是因为苦楚,现在就让矛头检察官也来细细体验这苦楚。
搞到后来,搞不好整个德国都是犯罪的民族,那这一代德国人该怎么自处?本片很多人都认为女主角可有可无,之前天外飞来一笔的爱情桥段也都与全片不搭,不过女主角一路当天真洋娃娃的粉色演出,就是要埋下种子酝酿这个“你我德国人都是共犯”的焦虑,不论女主角爸爸还是男主角爸爸通通是纳粹,终于知道为什么藉酒浇愁。真相越来越明朗,那接下来如何面对真相?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10.jpg
合:重建宫阙,实践正义 (Justitia)
“转型正义”是正义,是应该面对并细致处理的,但如果当作发泄的口号,那就走入了死胡同,会流于被害者与被害者后代的快意恩仇、也会流于加害者与加害者后代自怨自怜甚至愤懑拒绝,最后只不过像两群蚂蚁继续打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而已,谁都没有成长。本片透过主角父亲的留言很清楚地致敬了真理女神 Veritas,与正义女神 Justitia 明确分开,不过在真相越追越大时,Radmann 把这两个概念混在一起,让自己走不出来。
看见所有参与过集中营的人、看见所有参与过纳粹的人,愤世嫉俗的 Radmann都觉得是牛鬼蛇神欲除之后快,看到一路与自己追寻真相的记者好友 Gnielka竟也是一员,更难以面对。不过总检察长 Bauer开示:“你以为我们的目的就是判谁有罪、谁半罪、谁无罪,那还没抓到重点”。这场转型正义之旅真的是要像英雄史诗一样找一堆恶巨人出来打死吊死吗?未必,转型正义更像一个千疮百孔国家的重建之旅,要犯过罪的人面对自己才能得救、要被害过的人圆满遗憾才能重新出发。
因此醒悟后的第一站,不是追案子,而是跑个老远去 Auschwitz帮 Kirsch 的女儿们念 Kadish ,这件和案子和追凶都没啥关系的小事,本来 Radmann嗤之以鼻懒得花时间去做。不过既然这趟旅程其实为的是积极的重建,那与其只顾旷日废时打巨人,何不先从手边简单直接的做起,马上抚慰 Kirsch 的心灵呢?不只是受害者 Kirsch ,还有一路想挖掘却不敢真正面对的 Gnielka,身为加害者一份子也要一起去诚心面对。
如果本片主角 Radmann就是德国人代表,那最后 Radmann逃离几天终于回到岗位,就是代表德国人要勇敢面对不愿面对的真相,一切只有打开天窗看个清楚,才能换得整个国家的自由与正义。至于正义的具体实践是什么,是要对哪些犯行判下哪些罪?这个比本片诉求的“真相”更加复杂,本片也不再多谈,只有片尾字幕说明了许多被告仍坚拒认罪,转型正义当然还未能这么快转变德国人的意识,但这场“法兰克福大审判”的意义并不侷限在这少数几个被告,而是后续引领德国人正面面对黑暗过去的历史意识。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01.jpg
我个人觉得这片相当精采,而且有德国一般电影(一线制作剧情片,但不是准备得奖的大师作品)的喜感与直率,比起题材类似的英美电影来说是有点太热血、太冲动、太直白、甚至落在 Radmann这角色身上有时候还有点太屁孩,不过只要看惯德国片,其实只是不同风格不同口味而已,无损其传达的严肃讯息。
比起英美政治电影总是微言大义、总是充满隐喻、英雄身影总是令人仰之弥高,这部德国片截然不同。尽管它的正向概念一次次透过台词说出,往往令人觉得太过直白,但它其实是一次次直白丢出让主角热血好一阵子后,再回头推翻原有概念让主角愕然反省;而它的英雄都是凡人到不行的凡人,从没哪个镜头雕琢他们的神圣感,反而很多镜头在塑造他们的常民感,以及身处未知大海中小心前进的谦卑感,尤其在 Radmann 身上还有点中二感 XD
总之我很推荐这部电影,也许有些我们乍看之下不太习惯的地方,也没关系,就习惯一下德国口味吧!尽管德国以清楚的理性思辨著名,但其实德国人也很疯狂傻气的,两者其实毫不相悖,本片就是一个外表单线直率内里层层思辨的典型德国作品,就像德式圣代与德国糕点一样,来尝一口再说吧。
http://uip.de/tl_files/assets/galerie/labyrinth/07.jpg
作者: missdoughnut (米豆喃)   2016-03-21 19:07:00
喜欢这部结尾的方式 很难想像当时有这么多人不知道犹太人的遭遇
作者: MollyChen (Molly)   2016-03-21 20:38:00
推这部片!!
作者: gin010275 (古亭谢霆锋)   2016-03-22 11:39:00
昨天刚看 女主角真的好美XD虽然还不错 但剧情总有些太过勉强放进去的情节 会让人一下出戏才又回到剧情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