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国家里,教会与生活已密不可分,因而当教会在体制上发生问题时,要让受害者为
所发生的事发声简直难如登天,因为所面对的是由信仰精神所捍卫的巨兽,且孤掌难鸣,
直接影响新闻事件如过江鲫的媒体,容易放弃忽略这类案件。对比间接为帮凶,帮教会辩
护的律师们,只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差别吧?!这是惊爆焦点。
(底下有雷)
真实事件改编,描述波士顿环球报内的Spotlight小组,锲而不舍的调查波士顿教区里修
士性侵自己服事工作范围内弱势小孩的故事。全程平舖直述,仅仅聚焦在小组的调查过
程,因而没有什么华丽的电影技巧,不过光是为了取得直接证据的应对攻防,还有时间
压力之下,案件如何进行的想方设法,便让人目不暇给,特别是案情越来越不单纯后,
角色群戏之庞杂,导演又能调度得宜,功力堪称了得,令人大呼过瘾。
此外,看似朴实无华的外表之下,导演却能从事件的挑选里,不着痕迹地显露这个事件的
困难度,而非透过角色的大声嚷嚷来表现。即虽将‘天主教不好惹’挂在嘴边,但却切割
掉这些心机手段(或说当时根本没有状况发生),而从报社内部,欢送主管退休的日常开
始切入,走入每个角色的生活圈中,包含调查中连结身边资源以突破瓶颈的时候......
等,饱览教会势力无时无刻存在在你身边的景况,因此不须特别安排桥段,观影者自然
可以想像其危险性还有查明真相的难度,甚至呼应后来一位受害者所言,朋友叫他不要将
自己遭遇说出去的场景。
包含几颗教堂巍巍耸立于背景后的镜头,以教堂借代教会有心人士,仿佛无时无刻在监视
著大家;以及新任主管到任后,拜访教区内枢机主教是必要行程亦可见一般,尚赠送天主
教真理的书籍为见面礼,更是讽刺。另外,‘弱势’以致不懂也不敢言语也是问题所在,
引号中的字眼不只意味着经济层面,年纪与性向皆然,更可能指涉体制中的层级分别,如
那一幕采访到加害者修士竟急忙告白著自己也是受害者的惊鸿一瞥。
所以新到任的Marty和原本就负责Spotlight小组的Ben对此案件的态度形成对比,也该感
谢Marty大无畏的态度,让这件事情得以浮上水面,或该说没有在地人的包袱,犹言在耳
那番波士顿环球报皆由在地人组成的言论。唯令人伤感的是,此案件牵扯范围之大,尤其
得知事实早在几年前就可以阻止问题扩大时,身为有良心的新闻从业人员必定后悔无比!
Spotlight小组的组长Robby面对律师及好友无论是直接或充满暗示地间接指控,的确会让
人痛彻心非,而自己又和协助调停罪行的他们有什么两样呢?
这部电影与‘El Club(赎罪俱乐部)’的题材相同,不过着眼点不同,倒也相互辉映成
趣。前者是从新闻媒体这第三者来将此闇黑公诸于世,反观后者则从内部将丑闻不择手段
地抹除。其中关于得过且过的共犯结构,则声气相通地直指人既乡愿又脆弱,还无能
为力,在众多事情的考量之后。或许这就是为什么Robby在面对Mike的冲动得沈住气,毕竟
深谙前述及媒体环境,才能让罪恶突破精神支持的重围原形毕露。当中也回应那些律师们
语带恳求地呼喊著怎么没人来阻止自己。但至少还是揭露了问题,总比停滞不前的好,
这是Marty给我们观影者的救赎,也是警醒。
欢迎光临:
http://dammimmi.blogspot.tw/2016/01/1601spotligh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