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http://jalin.pixnet.net/blog/post/45473911
墨西哥藉导演吉列摩‧戴托罗有着相当多的奇闻轶事,据闻他小时候因为太过热爱幻想怪
物,在自己的课本上画满怪物涂鸦,遭笃信天主教的祖母认定其受到恶魔的附身与侵扰,
因而被迫穿上洒满玻璃碎屑的鞋子走路上学就为了驱魔;亦曾经在近距离亲眼目睹自己的
好友被暴徒用枪打爆脑袋,血浆四溢。从这些年少经历看来,戴托罗的作品会如此的黑暗
避世,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熟悉戴托罗作品的观众往往能够非常轻易的从中挑出各种重复出现的视觉符码,比如垂死
的昆虫、精密的机械装置、齿轮;在挑选创作的题材上,也多半涉及非现实(反基督)的
幻想生物,比如吸血鬼、妖精、地狱使者、怨灵、巨大怪兽。也正因为他的创作取向跟美
术风格十分明确,使得他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当代最广为人知的超自然电影的代言人,而且
作品往往能够很好的摆荡在“大众商业”跟“小众Cult”之间──既能获得商业成功,又
能引发小众影迷的狂热膜拜。
从作品的内容跟规模方面来谈,可以粗略的将戴托罗的作品划分出两种取向,一种是讲求
奇观(spectacle)、重视演出、正邪之争的英雄电影,比如《地狱怪客》系列、《刀锋
战士2》、《环太平洋》;另外一种则是以超自然现象为基底,人性黑暗面跟社会(时代
)矛盾才是故事母题的成人童话,《魔鬼银爪》、《恶魔的脊椎骨》、《羊男的迷宫》,
受到片商制肘甚大的《秘密客》,以及本篇评论主要谈的《腥红山庄》皆为此类。改编成
美剧的小说《血族》则是试图想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的野心之作,但我个人实在不太欣
赏。
当然这只是很粗略的二分法,划分的依据是以影片重心的偏向来看,之所以这样分,主要
还是想要先把形式为重的英雄作品排除在讨论的范围当中。而在后者的创作当中,戴托罗
一以贯之的态度基本上就是:现实(或说人类)往往比幻想(怪物)来得更邪恶,像是《
魔鬼银爪》渴望长生不老的富豪;《羊男的迷宫》贪婪的军官跟无情的内战等等,无一不
比剧中出现的各种妖魔鬼怪还要来得更加可怖。
在《腥红山庄》当中,鬼魂依旧是良善的存在,她们不时显灵,提醒Edith注意腥红山庄
,远离危险,只是大概作鬼作太久,忘记怎么样跟人沟通才好,全都不约而同选择了一种
吓死人不偿命的方式显灵,有话好说之前先吓吓她再说。真正邪恶的,是Sharpe姊弟之间
病态扭曲的爱以及占有欲(不禁令人联想到导演的祖母),故事的推演也不禁让人联想到
童话《蓝胡子》跟希腊悲剧的综合体,整体而言符合戴托罗过往作品“人比鬼更恐怖”这
样的价值观点。
身为一个戴托罗的影迷,导演对于整体美术的设计及高度掌握依旧让人兴奋不已,特别是
残破不堪、四处渗出红色液态土壤辅以雪花飘零的腥红山庄,作为不堪人性的对照性符号
着实相当精采。但,把《腥红山庄》放在戴托罗的所有作品当中来看,它绝对算不上是出
色的一作,而且这几年的创作一路看下来,甚至让人看到导演在内容上撞不过去的“天花
板”。
先从演出角度来谈,在吓人方面,使用了过多突然发生的音效这种手法未免过于俗套,太
过可预期且令人不悦,虽然鬼魂的突然出现,在手法上偶有佳作,比如从地板冒出,细瘦
的骷髅身上挂著碎肉、满怀怨恨的朝你爬行而来的镜头就十分精采,但可惜,在将近三十
年前的《养鬼吃人》就有类似的手法,而且更加令人感到身心不适。不过毫不犹豫的把刀
子往帅哥的脸上一插这个选择倒是十分新颖就是。在场景方面,你完全会在腥红山庄当中
看到《恶魔的脊椎骨》那所孤儿院的影子,不管是让人产生幽闭恐惧症的狭窄储藏室、抑
或是潮溼泥泞的地下室,其他场景你也都能够在他的不同作品中感受到浓浓的既视感,好
听一点我们会说这是导演强烈的个人印记,难听一点就只能说玩不出新把戏了。
然而演出跟场景的缺乏突破还算小事,真正的问题在于内容的陈旧。首先,就如同上面提
到的,这个故事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蓝胡子跟希腊悲剧,太过古典而且有些不合时宜,
故事本身又太过仰赖“具体的”外在事物来往前推进(比如说侦探提供的资料、幽灵把人
赶到某些特定场景、录音带跟文件等等),整个进程实在太像在打电动,角色本身缺乏动
能跟威胁,让人难以对角色产生认同感,不认同,观众也就难以随着Edith一起感到不安
与害怕。
其次,戴托罗在创作的意识型态上,他总是直接了当的把人性的某些邪恶与扭曲放至最大
,成为其故事当中最骇人的外在威胁,其剧中角色往往会因此少了一些灰色地带、非黑即
白。这种将角色类型化的取向以商业电影来说并无不可,但若我们希望能够从他的作品当
中看到更多人性的面相时,那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了。商业类型电影未必不能很好地讨论人
性道德的灰白地带,比如说几十年前的希区考克在这方面就已经处理的非常好了。
对话写得太过直白明确也是一个大问题,其实观众并不笨,比如说《腥红山庄》当中有一
场戏很棒,Lucille喂稀饭给Edith吃的时候,汤匙摩擦杯子时发出的声响就令人感到坐立
难安,那个威胁感就非常好,也会让观众直接联想到母亲遭受到的不幸,然而之后的戏又
再次强调了母亲的事件,削弱了这场戏的存在感,真是太可惜了。
总地来说,吉列摩‧戴托罗虽然是当代少见有着极好的视觉开创力以及想像力,而且又能
够执行的相当出色的类型片导演,但眼见他似乎有些创作上的关卡怎样就是冲不过去,对
于踏入经典的殿堂总是棋差一著(《羊男的迷宫》真的只差一步就撞破天花板了),还是
不免让人觉得有些焦虑跟惋惜。最新作《腥红山庄》更是因为有着太多过往作品的影子而
使我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保守性,不够大胆冒进,看完真的是有够不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