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太阳的孩子-认同生力量

楼主: immad (Dammi)   2015-09-28 22:16:48
是否已经迷失在金钱构筑起优渥假象的丛林中,而找不到或忘了回家的路途呢?又什么才
是对本地人是最好的呢?来自部落的声音,小虾米力搏大鲸鱼的激励故事,尽管过程走的
艰辛无比,因为来自对未来的不安,但庆幸曾经坚持下去。这是太阳的孩子。
(底下有雷)
这部电影的故事内容让我想起今年在台湾上映的两部电影《蜂蜜之夏》及《贝礼一家》。
话说在看前者时,个人便觉得台湾怎么没出现类似的电影,台湾导演应该也可以拍拍这样
的题材,毕竟实在颇符合台湾现在的处境,特别是乡村,诸如人口外流,农村经济被取代
等等影响。事实上,是有导演想要挖掘出这样议题的,于是,发生在东部原民部落的真人
真事纪录片于焉诞生,更甚,因缘际会之下,以此为背景发想改编,成为此电影的滥觞。
和前段所述两部电影的共通点为都有一个小女生,同样地受到外来诱惑的吸引,憧憬著大
城市的绚烂,既代表着人口外流及都市化的社会现象,孩子们也用自己一套的解读,凝视
著大人们的世界。不过电影切入点的不同及文化背景的差异,让三者心思幽微,作为
略异,却还是殊途同归地,对广义的‘家’,无论是家乡、还是土地,抑或是最小单位的
家人,充满了关爱及维护之情。
唯这部电影不像另外两部电影一般,女孩儿并非主轴,女孩的母亲才是核心。原本在台北
工作的她,为了照顾年迈又突然发病的爷爷而回乡,尚因不舍家人及族人的遭遇而留下,
好像过于简单地理所当然,但说真的,她早在意欲报导服贸事件中原民看法而未能上黄金
时段的灰心时,其实就种下了一连串回乡发起活动的种子,后续所遭遇的问题及状况仅为
让这颗种子成长茁壮的水分罢了!
承上例,导演看似平稳,不拖泥带水地说完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从电影开场的第一个公路
镜头,土地纷纷插上出售的标语开始,乃至表演给观光客观赏的场景,便在为了接下来的
情节打基础,并环环相扣著后续的剧情,或者彼此之间相互呼应着。农村生活被全球化经
济慢慢吞噬,年迈的农民在没有力壮的年轻人协助之下,似乎土地征收或变卖,协助发展
观光事业才是成为走向不愁吃穿的道路......
于是,女孩的视线互文著母亲在台北及在家乡的努力,同时也是一股年轻旺盛的新希望,
藉著女儿初出茅庐如此对未来充满不安的情绪,爬梳了母亲在为传统产业奔走请命时的心
情,也赋予在这个过程中,屡屡遭遇毒蛇猛兽时,能够坚持下去的力量。如果因为不确定
而不去做了,如果因为质疑而停滞了,那又能完成些什么呢?
这部电影也借由妈妈同学,现在在做土地仲介的这个角色,作为对照,映衬出在地人对土
地浓厚的情感。不过个人认为此人物的情感没有处理得很细致,仅透过对话带过自己始终
漂泊不定的方式较为表面,最后流于母亲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传声筒,相当可惜,否则该角
色从事传统抓海鲜的过场,应可大作内在冲突的文章。
但将祖灵呼唤,以叫醒病情突发的爷爷的情节,除了可做为母亲回乡的因素之一外,其实
便象征著部落人仍认同自己的文化,命定此地为族人生长生活地域的概念,和后来围起人
墙,保护稻田不被破坏的场景中,阿嬷语重心长又心情沉重地对着本地人警察说著都不帮
自己人的话语,相互对望着。
透过导演这些镜头,大概是对这块土地也拥有了一些情谊,当然母亲在学者专家面前诚挚
的发言也是因素之一;也或许是镜头内的长官、大老板的难看政治吃相及出尔反尔往往似
曾相识,引发共鸣;又可能是一向遇到巨大无比的困难横亘在前,就巴不得想要绕远路而
行,或直接退缩,但故事里却选择直接面对,去冲撞,因而忍不住想要站在同一阵线地支
持所有的行动......累积著累积著,走到了守护稻田那一场戏,迸发出的是多么具震撼
力,慷慨激昂,热血澎湃著。
虽说有点讽刺,逃不出去的现实环境作祟,让结果好是好,但还是有点悬念感,不过这就
是实际,虽然没有很喜欢,但既然有成效就好好接受了!更重要的是还有未来长长的一段
路要延续下去。借由女儿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作为象征,对弟弟的耳提面命为昭告,总感故
事本身微微透露著,殷殷期盼离开的子女总有一天学成归乡之后,能学以致用地为自己的
土地,人民服务。
欢迎光临:http://dammimmi.blogspot.tw/2015/07/1523.html
作者: aswave (Take Five)   2015-09-28 22:28:00
文青风笔触 看了好累
作者: kohebedo (日食大罗盘)   2015-09-29 00:1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