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如果真曾很深刻地反省过,那么很伤感地,每个人必定都会得
到自己是孤独存在于世界之中的结论,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任何经典
的结论与暗示都是相同的,人,一丝不挂地来到这个世界,也会赤裸裸地回
去;存在主义如是说,圣经如是说,道家、佛家、易经、甚至儒家也这么
说;人不学会与孤独共处,不是陷入疯狂,就是自欺。侯孝贤感到兴趣的总
是普世间共存的某种现象与价值,而在聂隐娘中,这个主题叫做
孤 独 。
因此在影片的开头,除了些许的文字之外,是一连串黑背的画面,与一片
鸦雀无声;硬是要延伸,可以说是试图在影片的开始之前,让观众沉静下
来,进入一种本初无声、无色、不知身在何处的原始状态,单单纯纯,原原
本本。这是用无声的方式,诠释孤独。
《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罝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
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
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
王从其言。鸾睹形感契,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
如果说影片开头的黑画面是无声的诠释,这段文字就是有声的明示,鸾鸟
是个象征,象征著美丽、象征著脱俗、象征著孤芳自赏的高傲、也象征著无
法与之匹配的寂寞;对于牠来说,王位,只是形式上的权位,粗俗、而人,
只是心理上的傲慢,平庸;如此的牠应该在仙外之境飞舞,何以竟堕入俗世
而无可奈何?悬镜,见影;鸾鸟不是李白,能够豁达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人;鸾鸟看见的是在这世上唯一的牠,无可名状的孤独吞没了自己,可能
是你,也可能是我。死亡,是牠面对孤独的方式。
于是乎,从鸾鸟面对自我的孤独起,整部电影,都在讲孤独,聂隐娘的孤
独是电影的主体,但我更宁愿将此孤独推广,将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视为
孤独的个体加以设身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