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东京未婚妻 Tokyo Fiancée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5-08-29 11:57:23
本片与 2003 年比利时旧片《艾蜜莉的日本头家》很相似,主角都是比利时女生叫做 Amélie,都从小是生在日本、长大回到日本、发愿要当个日本人。的确这两本书是同主角的姊妹作,都是比利时畅销作家 Amélie Nothomb的作品,根本就是她的自传小说;2003 年的《艾蜜莉的日本头家》和 2014 年的《东京未婚妻》虽然制作团队导演演员时代设定风格经营都不同,但基本上可以把本片末段快速带过的 Amélie 住友一年合约上班生活,当作是《艾蜜莉的日本头家》。
同样书写比利时女生对日本文化的羡慕、眷恋、努力接近、徒劳无功,《艾蜜莉的日本头家》穿黑色套装探讨残酷如战场甚至监狱的职场,在三分喜剧之中赤裸裸地令人惊惧 - 在一次次的无情拒绝后,我终于成为日本人了,那个最没有自我与尊严的颤抖日本人;而《东京未婚妻》穿着彩色糖果衣描绘甜蜜浪漫爱,在七分喜剧之中隐晦地留下一丝无以名状的愁绪 - 在一次次的热情接纳后,我反而仍没成为日本人。


落花水面皆文章
看这位作者 Amélie Nothomb 的小说,最过瘾的就是“落花水面皆文章”,主人翁身在一个环境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心有所思眼有所得,举目可及的具象物件与抽象概念都是灵感,处处反映她当下面对的人生课题与心境。而到了电影表现上,本片在这点也毫不含糊,比起《艾蜜莉的日本头家》也许发人深省的硬批判力道淡化很多,但在较间接会意的图像表现上却丰富许多,也让本片可以穿上美丽的糖衣包装苦涩的现实,要轻松看还是严肃看,都能享受。
(我个人对这种“物喻”的心境表现手法,此前也很惊艳的是法国片《西班牙公寓》系列三部曲。就像 Xavier 不论走在巴黎伦敦巴塞隆纳圣彼得堡还是纽约中国城都能体察城市意象联想人生,这位 Amélie 也一样触类旁通,简直像是女生版的《西班牙公寓》)
落花水面皆文章,在本片都会变成影像,让 Amélie 心底的独白配合将那蠢蠢欲动的思绪描绘的栩栩如生,就从一开始穿着典雅和服当个可爱的日本女作家开始,虽然很可惜一张一张稿纸都被自己揉成一团,这个开场和当年《艾蜜莉的日本头家》一张一张稿纸都被主管二话不说撕成两半,真是似曾相识呀!这第一幕,大概就昭示了同一个主人翁在两部电影中课题的不同:《艾蜜莉的日本头家》是冲破外界壁垒,《东京未婚妻》则是探索自己、挑战自己。
第一层:脑内小剧场
本片 Amélie 梦想“成为日本人”的具体行动主要是“成为日本妻子”的爱情挑战,接下来也一样是俯拾即是的一大堆日本意象,而且都是从与小情人凛吏的生活小点滴中不经意地出现,可能本是随口一谈匆匆一瞥,却就这样溜入 Amélie 的脑子里再也挥之不去。譬如黑帮电影、神祕家族、一路谈到武士道、莫名地变成 Amélie 坚持挑战的苦行意志;又譬如宝刀铠甲、白脸妈妈、抓人山鬼、莫名地变成 冷酷山头、变成 Amélie 假想的挑战对象。
这一系列冷峻意象,就在 Amélie 心中的“日本入族式”富士山之旅达到高潮:通过了山鬼的试炼,我成为了武士!我几乎成为了真正的日本人,连凛吏你这没爬过富士山的小子都还不算呢。
不过在美梦成真(至少自以为成真,其实还是另一层梦)后,急转之下,还是继续用意象说故事,意象都变得愈发浪漫了,不再像之前的武士铠甲山鬼等等吓人意象,而走向甜蜜梦幻,可惜这些甜美可爱表象下却愈发苦涩。这回,有被一圈圈和服绑紧的的神仙佳偶、有当男人餐叙背景的艺妓(很少看比利时女生对啤酒如此专业如数家珍!)、有自以为徜徉自然其实接近昏迷的温泉… 最后,这一切“卡哇伊”表象都再也撑持不住时,就是一场 2011 大地震与大海啸,冲垮一切。
这本 2007 年的小说原著当然没有 2011 大海啸,不过本片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这个日本当代的重要转捩点,让 Amélie 的自我成长完全贴合当代日本文化的自省课题。海啸,不只冲毁了滨海城镇家园,更冲破了日本人恭谨遵从的美好体制(体现在失能的救灾与自救上)、冲垮了全球人定胜天的现代信心(体现在防护万全仍失守的核电厂)、冲垮了日本人对体制的无条件信任(官僚说法一再避重就轻谎话连篇);在一个平凡美好的白净公寓里,则不但冲破相继落地的漂亮高脚玻璃杯、更冲垮 Amélie 自己给一路打起信心的美好假象。
第二层:性爱
这个美好假象有两层:你以为你很想做日本人、你以为你成功做了日本人,其实两者可能都是梦幻一场。两者,一个是渴望、一个是征服,两个概念都用了一个使用格外多次的意象来表达,那就是恋人间最常做的浪漫小事:性爱。本片由主角 Amélie 给男生的“杀必死”超多、超美、既性感地令人心儿怦怦跳、又舒服地令人迷茫在森林薄雾间,相较之下梦幻情人凛吏提供的养眼画面就少很多。早上能够让肌肤享受柔软被窝与情人睡到自然醒,这个性爱就是恋情中美好浪漫的极致。
不过本片的性爱有进程,以 Amélie 的观点与体位看待完美情人凛吏,就是在看待她梦想中的日本祖国(Amélie 自己最后都说了:我把他当日本)。第一回,作茧自缚的通红双手,就是自套日本枷锁努力挑战,然后由正宗日本男孩温柔地用舌头替你解开枷锁、迎接你来,小鹿乱撞又失去了自主双手的 Amélie 只要停止一切动作乖乖躺好,就任日本好好席卷你身与心的每一吋。
接下来每次性爱基本上都维持这男上女下,都是 Amélie 轻松躺着,毫不保留释放渴望,无条件享受日本的温柔与刺激,这就是蜜月期。不过 Amélie 越是让日本深入自己,自己潜隐更深的欧洲女生独立心态就越是躁动,才开始了一连串的主动征服,包括意象上的征服富士山。征服的最后,新阶段的性爱终于女上男下,如鱼得水尽其在我掌控自己的节奏。
但,处心积虑征服了,才终于看到镜中的自己,这征服身段尽管得意,其实多么荒唐、多么无谓。征服尽管是荒唐,但如果没绕一大圈走这一遭,以前乖乖躺着都看不见自己的身影。
第三层:服装
的确,如果不照照镜子,简直会自以为自己已经是个日本人,看到这张别人每天都在凝视自己的西方面孔,才赫然发现这努力成为日本人的梦想,终究只能是镜花水月。事实上,“我可以成为日本人”或“你可以成为任何人”这种想法,本身就已经很不日本,而是道地的西方养成。本片 Amélie 自我成长故事的演出,第一层是用意象组成的脑内小剧场、第二层是房间里天然赤裸的性爱姿态、第三层则是出门在外的精心打扮与身段。
打扮,是本片比性爱还要抢眼的特色,日复一日我们看 Amélie 精挑细选衣服、在镜子前面行装得当翩然一笑、带着阳光乐观走出公寓出门去。这个每日一换的多彩服装实在太吸睛,仿佛小公寓里的衣柜深不见底,吸引了无数少年影迷也吸引了众家影评把本片当“泡泡糖”小清新,而不愿正视这种风格认真的戏剧价值;多数影评就算肯定本片的失落故事架构,也往往把这些多彩衣着当作轻浮的乱耳元素,而叹口气扣两分。
不过,这个法式基底(元素都是法国的,在巴黎里昂或里尔街头秋冬处处可见)日式表现(搭配的彩度则是日式的,不像法国风往往用双色或至多三色凸显亮点,日式法国风可是一路多彩缤纷从头亮到脚)的服装设计取向,我认为从片头到片尾也一样有层次、有进程。从比利时刚刚飞来的那一天,是较简单的黑色贝雷帽与黑色批风外套配单一红包,简洁分明;不过安顿下来后很快就越来越花俏,色彩一天天越来越多,配上当代法国人已经很少用的鲜亮口红,变成一个甜美的日本洋娃娃。
第四层:身段
不只服装,还有身段。女主角 Pauline Etienne 在这个“蜜月期”的演出,很精准地收敛了大器爽朗的欧洲身体,成功转为小家璧玉的日本身体,譬如心有灵犀的一笑、见到人眼睛一亮摆出笑容打招呼、说再见时摆出娃娃笑脸小幅度挥挥手、一言不合时的皱眉横眼小憋嘴… 还有第一场性爱结束的早晨,在窗台前用她的长手长脚手舞足蹈起来,简直就像在跳日本健康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Op9RkR1Yuc
(这一段令我想到《恋夏 500日》的男主角,也是上完第一次床就超现实地兴奋起舞,看来性爱对这些欧美少男少女真是太重要了 XD )
有去过欧洲旅游的,就知道绝大多数欧洲女生举止绝对不是这样,这还更像我们台湾,毕竟台湾就那么像日本;而有去过日本的,如果在日本街头看到西方人,就会发现这些西方人身段与面貌往往和欧洲截然不同,简直就是高鼻深目白皮肤的日本人!(应该请《不可能的任务:失控国度》来做一次仪态分析 XD)
不过到中段以后、渐渐开始发现不对劲后、尤其开始没日没夜工作后,潜藏 Amélie 心底的欧洲本性渐渐恢复,不但恢复了初来第一天的黑贝雷黑披风与暗红格子衬衫,更恢复直爽的欧洲妹身段。毕竟《艾蜜莉的日本头家》中那般的高压工作已经让她没力气拘小节了,回家想也不想倒头就睡、上班电车上想也不想放空发呆。从后期她与加拿大使馆友人的几次见面中,完全看得出来她一路认真撑持的日式小家璧玉身段早已撤守,现在是大喇喇地有椅子就一屁股坐上去、有空间就伸腿、有沙发就放心侧躺。
看看 Amélie 比比别人、看看片尾比比片头,欧洲妹大喇喇的身段与日本妹小巧可爱的身段就是强烈对比。最佳的一面镜子就是讨厌的法妹 Yasmine,两人第一次参加派对在镜子前补妆时,Amélie 就是会说日文、日本礼俗、日式打扮、努力融入日本,而 Yasmine 就是不说日文、欧式直爽、欧洲趴随性打扮、嘴上更冷眼地对融入日本抱着拒斥:“日男配欧妹,不可能的”。一开始的 Amélie 像个日本小洋娃娃,法妹 Yasmine 还保持着大喇喇的欧洲女生身段,但等著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C0aIRKHnI
风水轮流转,过得几年再见面时,竟然是法妹 Yasmine 与日本上班族订了婚,打扮成浓妆艳抹的纯日系辣妹,法国年轻人的面貌几乎已丁点不剩;反而是 Amélie 愈发恢复自己的欧洲独立意识与自主身段。在日本,欧洲妹总有自己的社群,自成一格也嘴上对融入日本不抱希望,其实可能更加渴望,但如 Yasmine 者,她的渴望只能及于表象的入族、结婚、成为日本人、打起日本欢笑;反而是真正打从心里就坚定要成为日本人的 Amélie ,对日本的接近越是努力,潜隐的自我就越是明显。
CCR 的故事,不只是日本
写了这么多才发现,本篇好像都还没提本片剧情?很简单:比利时妹 Amélie 想当日本人来了日本,靠法文家教遇上日本情人凛吏度过异文化交流的 CCR蜜月期,意志坚定努力成为日本人也几乎成功了,最终才发现那层壁垒永远跨不过、看不穿,只好黯然回到比利时,远离伤心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SPF5okH7Q
这是部 CCR的片,表面的浪漫很美好,短期的交往很甜蜜,但“入族”在任何层面都有一关关挑战,在恋爱上也是一样。你一步步接近对方,才发现难以接近;你一步步放下自己,才发现自己不愿委屈。这种议题屡见不鲜,不只在日本,在任何国家都可能发生,包括去美国的留学生很想当美国人留下来、去欧洲的台湾人很想交欧洲女友或很想嫁欧洲男生、英文流利还不够还要学道地的美式英式口音、不但要给全家取英文名字还要上酒馆打棒球感恩节切火鸡...
CCR 当然美好,无关卫道,但异文化交流之余,“我要成为对方”或“我要落地生根”的执念恐怕才是自我设限的壁垒。“我可以成为任何人”是西方教育下代表个人主义与自由意志与乐观价值,但“我如何成为我自己”恐怕才是难以捉摸的成长课题。
本片从脑中意象、身体性爱、多彩服装、身段表现,四个面向一起说故事,四个层次由内而外,彻底席卷女主角。我们要放松心情趣味享受也可以,要带着严肃心情正视苦涩成长也可以,这些表现成长的隐微手法一点也不输给批判力道十足的《艾蜜莉的日本头家》、也不输给任何用情节用辩论用演技单刀直入的政治法庭或宫廷剧,绝不只是文化菁英道貌岸然眼光下的“泡泡糖”或“小清新”。
作者: ya700 (YA)   2015-08-29 13:33:00
推不只是小清新
作者: celibate (自成天涯。)   2015-08-29 13:38:00
推长文分析 :)
作者: lacoste1113 (Lacoste)   2015-08-29 13:55:00
她不是爬富士山,你在富士山中怎看到富士山
作者: Jeph (智识可食! 食之矣)   2015-08-29 14:20:00
可惜很少电影院上
作者: madonhwa (madonhwa)   2015-08-29 15:45:00
一直欣赏关注艾蜜莉的服装打扮+1(但是是那几套在重复呀
作者: meowco (口苗)   2015-08-29 18:54:00
全家就
作者: frone   2015-08-29 21:40:00
写的好用心!很喜欢你的观察
作者: blue0627 (blueSR)   2015-08-30 13:59:00
现在长春居然客满…
作者: power7 (泡七)   2015-08-30 22:45:00
我三点多买到4:40的最后一张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