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神的使命《高第圣家堂》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5-03-15 11:28:25
本周有两部重量级题材纪录片上映,分别是《高第圣家堂》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风华再现》,厅数不多,要能两片都看到恐怕只有台北真善美与台中万代福。我个人是建议两片可以一路连着看,交相对照更能看出各自特色。
神的使命《高第圣家堂》Sagrada: El misteri de la creació
首先,任何建筑爱好者或爱观光旅游的观众,也许都会对《高第圣家堂》感兴趣,圣家堂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它琳琅满目的有机建筑造型、有丰富的降生立面与冷峻的受难立面、有如树木般自然生长的柱列、拱起如森林天光般灿烂的中殿屋顶... 美不胜收呀!虽然这片是 2012 的老制作,但美轮美奂的圣家堂,怎能不进电影院看呢?
素材:圣家堂居然是配角
看了才发现,我想错了,这片的确没什么进电影院看的必要,因为虽然主题是这绝美的圣家堂建筑,本纪录片却不多花镜头在建筑上,而主要采用四种素材:
(1) 访谈,包括访谈主任建筑师家族、一群协同建筑师、前卫与传统雕刻家、彩绘玻璃画家、彩绘玻璃匠师、工地主任、神父、宗教学者、古音乐家(影迷们可能对这位 Jordi Savall 比较熟悉,就是他改编《日出时让悲伤终结》两位主角的古乐作品拿了凯萨奖)等等... 本片绝大部分,都是在办公室坐下来的访谈;
(2) 导演旁白,充满全片所有访谈的过场,虽然大多都是描述资料与提出疑问的话,但我觉得以纪录片来说,导演的话有点多、有点直白、更有点强势地引导;
(3) 老照片文件,包括高第的照片、高第的手稿、圣家堂各阶段历史照片、模型照片、高第生活景观等;
(4) 城市与景观,包括巴塞隆纳空拍、巴塞隆纳街头红男绿女、巴塞隆纳最引以为傲的巴萨足球队、以及邻近的圣山 Montserrat 等。
至于圣家堂内部外部,很可惜,我觉得拍得相当少,漂亮的细节更少,大部分是中距离镜头(属于圣家堂尺度的中距离,恐怕就是一般电影的远距 XD)。这些东西,我想若有机会去旅游自己拍就可以,若没机会去旅游,去台湾每两三年就有一次的高第展看就可以了,还更丰富而详细。
主题:如何接近高第、接近神
这片显然以近距离访谈一众高第权威为其优势,那就来专注看访谈吧(有一种在圣家堂纪念品商店买到一张 DVD的感觉)。这些访谈都很神圣,都让受访者坐下来对着导演与摄影,总结他们毕生功力,滔滔不绝谈起他们的高第哲学与建筑哲学。每个人的姿态都是不可侵犯不容质疑的大师,嘴上却都自居谦卑的高第子弟,或追随着高第一样嘴上谦卑的说法,只是神的子民。
这个高姿态的谦卑,在日本雕刻家(居然生之立面音乐家雕像都是他雕的)身上展现得最为强烈!他可以为了高第,放弃自己的宗教改信高第的天主教,还可以骄傲地说出“生之立面由高第开始,由我终结”这样自大的话语,眼中只有高第而完全不把前代石匠们放在眼里。
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本片大多受访者都很自傲,当然也有本钱自傲,而他们自傲的本钱并不在于他们的建筑或艺术造诣多高,而在于他们“最接近高第”,而他们口中那谦卑地再现自然神工的高第则是“最接近神”的建筑师。不管是紧跟着高第原设计、还是重新诠释高第设计、还是做出截然不同的新设计,大家的圣旨都是“高第说的”。
隐藏的立场
纪录片当然有主观立场,当然也往往要摆出客观中立的姿态,不过看本片的访谈选择,非常明显,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是高第追随者,自己毫无疑问也不容别人质疑。当然,本片回顾圣家堂开工一百多年至今的历史,绝不可能避开历史上巴塞隆纳民众对圣家堂工程曾有的质疑(当然现在可能少了,毕竟圣家堂成为全球观光时代金鸡母、也成为世界舞台上的巴塞隆纳骄傲)。
这个质疑早在 1960s就出现了,当时的巴塞隆纳与国际文化界出现连署希望“让圣家堂停工,要不就留下现状作为遗迹博物馆,要不就以现代技术与设计继续加盖新建筑”。这个声浪很大,不过本片处理这个声浪的视角,像是将它视为圣家堂 130 年来一连串苦难的一部分,就像资金短缺、高第逝世、西班牙内战、佛朗哥禁加泰隆尼亚文化一般,又是一个绊脚石挡在圣家堂前方,只差没说出“邪恶”两字。
别说文化界,就是市民,也对圣家堂周边五个街廓的十字架型空地(左右后各一个公园、前方两个公园,留下开放空间进深欣赏圣家堂立面)之闲置忍受不住了,终于向市议会申请变更土地使用,成功盖成住宅大楼街廓(因此今日只剩下降生立面与受难立面前方各一个公园而已),而使下一阶段的重点工程“荣耀立面”就算盖好也会被挡住。对此,我们听不见市民团体或住户的声音,只听见圣家堂主任建筑师怒气冲冲道“我也不知他们搞了什么,市议会居然答应了”,就像圣家堂遇到的下一个恶势力一样。
不同视角的处理
反对的声音,只访谈了一位当年连署反对的英国建筑师,用很委婉的英式礼貌对“用 3D 模拟与钢筋混凝土,企图精准模仿高第当年的石头雕刻设计”提出质疑,毕竟,圣家堂众位建筑师艺术家人人口称高第建筑理念的有机弹性与开放、口称圣家堂如何跨世代与时俱进,但说到后来,这么多演进还不都只是去精准捕捉那历史躯壳?不过很见猎心喜地,导演捕捉到了这位反对者不慎说出一个关键字“迪士尼乐园”,不再多加解释辩论,马上拿这关键字大作文章将他打臭。
只见圣家堂主任建筑师再次怒气冲冲“这里才不是迪士尼乐园”,然后赞扬这里是多美妙的圣殿、跨时代、四海一家… 等等一大堆我们都认同的普世价值,但对此话题避重就轻不了了之。“迪士尼乐园”这字眼,只要多加解释、运用点想像力,其实不难知道那位英国建筑师的意思:
迪士尼乐园是在当代把小朋友们想像中的古代童话故事城堡皇宫等等,都在 1950s盖出来,用现代工业技术模仿古代躯壳;高第身在 20 世纪初用那时的手工雕塑技术设计出来这些形体,若他活到 21 世纪初有这些高科技,还会完全照做吗?但现在的徒子徒孙们,就在用当代工业技术模仿古代躯壳。
当然,我们观众不需要在任何关于圣家堂的辩论中选择立场,就看看大家各自如何表述即可,也很容易看出导演不想说出但贯串全片的隐藏立场。访谈都是高第的徒子徒孙、都充满不容置疑的神性、正方反方十个打一个... 甚至我们在本片只看得见圣家堂的神性,完全看不见圣家堂入世的一面,譬如圣家堂的都市品质、周遭环境、观光冲击、社会观感、财政问题... 等等,譬如财政在圣家堂 130 年历史中一直都是致命课题,但本片完全不讨论,只简单提了一句“现在是观光景点,财源就解决了”。
看本片,看不见圣家堂本身的美、看不见动态的圣家堂营建生命史、但可以看见一大堆教徒滔滔不绝的静态表述。当然不管选择拍什么东西都一样很精采,但我认为拉开点距离从这“选择”当中玩味导演自己的立场,还更有趣。
作者: madonhwa (madonhwa)   2015-03-15 12:27:00
好巧!就是连看这两部^_^
作者: Anail (南雅)   2015-03-15 12:33:00
从片头就看得出立场....XD
作者: cremona (cremona)   2015-03-15 23:09:00
M大再次精辟的评论 受教了!
作者: srx080578 (薯泥玛拉 Rooney Mara)   2015-03-16 15:30:00
佩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