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ird3258 (缺油条的豆浆)
2014-07-17 23:21:46网志版: http://ppt.cc/MP39
易智言,桂纶镁,陈柏霖,黄河,张书豪。
詹怀云,魏汉鼎。
这是我对这部片的记忆。
他们的生涩演技只会停留一次,就在那个景框,不只将他们的个人特质捕捉下来,当下的
气味、状态、语法,全都放进了观众的脑海,所以我会记得,张士豪曾经说过:“留下什
么,我们就成为怎样的大人。”(这句话夸张到打出上半句,google会自动接出下半句)
,或谢政杰把课桌椅搬出教室外,易智言导演很贼地,从这些年轻演员身上,偷走了原本
就固有的迷人天性,精彩地,原封不动留给观众。
所以,对于《行动代号孙中山》,我会记得小天在超市里不停试吃喂饱肚子,而阿左总是
要换个地方讨论计谋,当然,国父孙中山在小货车上,伴随着广播里的配乐,还有一明一
暗的路灯光,小天与阿左,还未脱稚气的脸庞,却准备为导演对这社会进行一番控诉,隔
代教养的家庭,或是拳脚相向的家暴案件,而一连串不停倒闭的工厂,导致小天在教室忍
不住大吼:“不只儿子,连儿子的儿子都穷毙了!”
以这场行动为核心,辐射状所触及的各项议题,全都让我眼睛一亮,在戏院中挺直了身子
,却数度松下了肩膀靠向椅背,拿捏得轻巧,是本片的优点,却也是缺点,对于阿左和小
天比穷的场次,它让能够处理得煽情,甚至滥情的场面,在轻松的步调中,吐露出无奈,
或者,众同学们在教室中写悔过书时,那如同回音般的抗议,像是数颗石子投入溪水中的
清澈声响,然而,除了明白这些愤怒、无奈,我究竟还获得什么,以及,我想获得什么?
(其实,就是我没获得什么。)
当然不能忽略行动本身,搬运铜像,以及教室那场戏,数个戴着美少女面具的分身,歪头
歪脑地拍打着窗,斜里邪气地诱人会心一笑,戴上面具,他们并无差别,脱下面具,他们
的处境如一,那些生活的困境,持续地袭击着他们每个人,而国父孙中山,他创建中华民
国,百年后的今天,会知道几个小伙子必须把它扛去变卖,以此支付生活所需吗?而这既
讽刺又戏谑得上演着。
最后,我不有钱,永远买不起房子,但这种对体制、社会的愤怒我本来就知道了,行动代
号孙中山,有它值得一看之处(詹怀云和魏汉鼎?不只脸庞,还有整体状态;或是,无数
分身的集体行动)可是对我而言,就好像一计应该正中红心的飞镖,却刚好落在了靶心旁
的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