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二次世界大战电影,去年有万众瞩目媲美好莱坞的大制作 Stalingrad 《斯大林格勒》(2013),在这又有冬奥大成功、又抢下克里米亚、又骗到史诺登的一年里,俄罗斯连电影工业都要在西方大国面前扬眉吐气。不过我更欣赏的是另一部低调、低预算、通路少、票房也差得多的旧片《列宁格勒袭击》Attack on Leningrad (2009)。
(这里顺便推荐一下:本周五在台北国家音乐厅、周六在新竹市文化局演艺厅,很难得地由国家交响乐团演出萧士塔高维奇第七号交响曲《列宁格勒》,先看电影再去听音乐,感动加倍!)
2007 年就拍好的《列宁格勒袭击》Attack on Leningrad ,是英国与俄罗斯合资制作,任用俄国团队与俄国导演 Aleksandr Buravsky ,不过主要卡司却请到了美国演员 Mira Sorvino (《非强力春药》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饰演卷入这场浩劫的英国记者,搭配没有国际知名度的俄国年轻女演员 Olga Sutulova。本片只上过几个影展,后来拖了三年还上不了院线只好直接出 DVD,不过却令人惊讶地好看,更是二次大战东线战争电影比较少触及的面相。
首先光就题材来说,160 天内打了一堆攻防战死了两百万军人的“史达林格勒战役”,当然很惨烈、很性感、很戏剧化、有无数战争场景可以拍;而围城 900天的“列宁格勒围城战”,却是一直僵持不下、没什么戏剧化的大战题材可拍,难怪不论西方还是俄罗斯的电影工业都对它没什么兴趣。但在列宁格勒这边死的人可比史达林格勒还多,而且更恐怖的不是轰轰烈烈地战死,而是绝望地慢慢饿死。
知道这个历史背景,就可以做好心理准备:《列宁格勒袭击》不是一部战争动作片,没有什么军武展示或前线英勇交战、没有什么大爆破与大血腥场面、也没有战地同袍的患难兄弟情谊。刚好相反:本片是围城生活电影,有生活的柴米油盐小细节、有居民警察军人与外国记者的相处、有日常生活百无聊赖的交谈抒发与心灵对话、更有在家长期承担操持家计的女性情谊。
的确,前线是男人的战争,可能撑一两天在一瞬间就死;城内则往往是女人的战争,可能十天半月甚至一两年都死不了,但会慢慢一点一滴地看着自己死。这种城内的“慢死”,比起前线的“快死”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恐怖,而本片的确非常深沈而低调地拍出了这个缓慢又平淡的恐怖,更拍出了围城的漫长冬夜里,饥饿下逐渐涣散空洞的绝望感。以下是充满雷的剧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