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大寻宝家 The Monuments Men 老男孩的浪漫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14 17:36:15
乔治克隆尼的艺术家二次大战瞒天过海,雷声大雨点小,得到英美影评普遍的负评。我
倒是抱着比较包容体谅的观点,来看看乔治可能想在这片里拍什么东西,又拍出了什么
东西,至于合不合我的喜好或当代观众的喜好,又是另一回事了。
艺术老男孩的冒险之旅
尽管预告片说出了“你可以杀死整个世代,但后代总能找到回家的路;但你若毁掉历史
的文化成就,人们仿佛灰烬般从不存在”这样的艺术史、考古学、古蹟保存之神圣使命
,本片真的拍起来却相对淡化了这个大义凛然的神圣使命,用相对诙谐的态度与轻松的
步调来组织故事。这是英美部分影评诟病的一点,但是这个“淡化神圣”的取向我还蛮
欣赏的,因为尽管古蹟战士小组有伟大贡献,整个二战的夺宝战争以及本小组的后续可
未必真的这么“神圣”,这点留到后面再讲。
本片的开场就是比利时根特的《神祕羔羊》祭坛画,这个比利时国宝被纳粹劫走了,而
整片一大堆支线在完成了一件件任务、解放一个又一个艺术品集中营(许多纳粹的盐矿
铜矿等地下大矿坑)后,整趟旅程最后要救的就是这个《神祕羔羊》,他就是瞒天过海
乔治大叔要抢救的雷恩大兵!事实上整个二次大战的艺术品争夺战(不完全是抢救战)
千丝万缕,一部片少少几个人绝对拍不出全貌的一点点,不过将整片主轴缩减为抢救一
幅画回家,不失为一种简单动人的叙事方式。
本片仍是二次大战电影,但幽默风趣的乔治大叔拍起来就不会太阴暗沈重,当然这一群
Monuments Men 的战争经历也相对来讲比较不那么危险,他们有登陆风和日丽的无人诺
曼第、有接近亚尔登高地突出部... 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在前线后方一点点,惨烈
的战争打完占领完成后,他们赶快进来盘点保护有价值的文化资产。其他二战电影的战
争灰暗与人性光辉,在这里变成老男孩们追寻大师真迹的艺术热爱与崇拜。
老男孩与年轻人
本片运用了很多 1940s的老派对话、复古音乐、还有老派幽默,也许就是用这种幽默的
调调来拍二战电影让很多影评很不欣赏(但我非常欣赏)。这群老男孩一开始都不是战
士,一开始被征召时都一派轻松,一方面觉得这个神圣任务义不容辞,另一方面又觉得
我们不过就是去指认、标记、造册、追踪,如此而已,有什么好怕的?
不过若要认真地抢救,还是不免要越来越接近前线跨入敌境,就是这群大男孩严肃面对
的时候了。一群在纽约住好公寓的艺文界大老们,二战征召也征不到他们,战争对他们
来说只是摇远的 "the boys" 在做的事,其实到了前线,才慢慢发现真正天真的是他们
这些老人们,真正严肃牺牲奉献的是二十几岁的 boys ,甚至还包括德国更年轻的、毛
都没长齐的十几岁 Jungen。
老人们两场与德军的迷你交锋,在漆黑的森林与废墟紧张对峙好久,才发现对方只是德
国小孩,其实也很天真也很想家;回到军营每天清点艺术品型录时,同一个军营里是战
地医院男孩们的悽厉叫声,这是纽约中产阶级老人们下放前线的震撼教育。那么,我们
只会艺术不会打仗的老人,能怎么样付出与男孩们同等的贡献呢?
为了艺术可以牺牲生命
本片最感人的主题,也是最核心的诘问,就是“为了艺术品,值得牺牲生命吗?”这一
线先由凯特布兰琪带出:法国小秘书委身纳粹虚与委蛇,每天冒着伴君如伴虎的危险,
还要冒着战后被视为卖国法奸的恶名,也要深入纳粹巢穴追踪艺术品去向,甚至冒着被
枪击的危险也要站在第一线追踪纳粹老板还要放狠话。这个看到枪都不闪的一场戏有点
疯狂,但这种疯狂就是艺术家连命都不要的热情;或著也不一定要艺术家,如她的小弟
一般的普通爱国民众为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也可以拼上性命。
接下来以唐顿老爸的布鲁日任务,将这个不要命的热情带到高潮(可惜高潮得有点早,
片子都还不到一半)。唐顿老爸深入敌区抢救米开兰基罗大作,再次见到他童年回忆的
《圣母圣子像》,那千里迢迢终于见到你一面的安详与满足,与亲炙大师作品要脱冒仰
望的虔诚,短短邂逅一面就能给人无比勇气,才有不惜一死也要守护这美好的视死如归
。这个牺牲了唐顿老爸也没能保护的布鲁日《圣母圣子像》,成为第二个雷恩大兵,和
根特《神祕羔羊》一起成为最终任务的大奖,救回《圣母圣子像》才完成了老战友的遗
志,也不辜负了全组主角们对老战友的思念。
这群中老年男孩,都不是战士,只是一群艺术爱好者,看到大师名作彷若沐浴神圣恩典
,为了大师名作不惜牺牲性命,这是这部二战电影与众不同之处。接下来,本片的寻宝
战争光明面就是发现一个个箱子、仓库、甚至洞穴里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让观众们和这
群 Monuments Men们瞠目结舌大开眼界;而黑暗面,就是一点点看见更多的战争悲惨、
面临一个接一个生离死别...
这趟越来越神圣也越来越严肃的旅程,慢慢将老男孩们的玩心转变为虔诚的使命感。直
到最后呼应片头的核心命题“值得为了艺术品牺牲性命吗?”本片一开始乔治大叔带着
冷静的距离宣称“绝不值得”,不过一直到最后,并没有多做什么言语的辩论,只是让
老男孩们的旅程经验自己道出心境的转变,最后淡淡一句“我想,值得的”。
稍微可惜的是,除了很早领便当的唐顿老爸这场戏,以及两人对手戏暧昧了整部片的凯
特布兰琪+麦特戴蒙巴黎线以外,所有其他线都没有深入的角色刻画,没有给他们什么
场合来抒发一下他们的心声、表现一下他们的艺术热情(只有法国大艺术家有一点点)
,而多是给他们点到为止的任务带过。刚开始招募时,这些人可是博物馆长、建筑师、
雕刻家、编舞家、艺术家,明明卧虎藏龙,但拍起来都稍嫌平面,没有他们的专业声音
与专业姿态,没有异业不同观点的艺术视角与行动取向,一群艺术家的艺术性格就这样
被无视,算是本片一小遗憾。
乔治克隆尼,好莱坞最后一个旧时代风雅绅士,拍起这样一部老男孩的浪漫童话,非常
优雅地把这个追寻真迹赞叹大师的艺术男孩之旅拍得浪漫悠长,没有时下电影喜欢的翻
案、愤世、冷嘲热讽、黑暗写实,只有单纯老派的感动、使命、努力、惺惺相惜,是几
十年后可以带着儿孙来津津乐道的年轻岁月。
这不是美国神圣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只是一群热血男孩的中老年艺术之旅。乔治把一
个很容易拍成民族大义甚至人类存亡的的道貌岸然大故事,给拍成了看见个人理想与实
践的小故事,为了这点,就算这部片有多少剧情缺点,我都还是愿意给个 [好雷]。
小心面对的劫掠历史
事实上,早在本片上映前我就等着要给 [负雷] 等很久了,因为原著书名强调 Allied
Heros vs. Nazi Thiefs 的简化对比太过明显,刻板印象的英雄化与妖魔化也太过明显
,连本片的预告与宣传都还继续强调这个主题,让我一直觉得它应该会拍成一部大美国
主义电影:神圣美国拯救人类文明,打败万恶纳粹这文明毁灭者。
不过看完后,很高兴我这个担忧并没有成真。本片当然是拍出了很多希特勒的“领袖博
物馆”计画,拍出了纳粹的一堆盐矿与城堡艺品集中营,也具体拍了很多我们一般业余
艺术爱好者都能叫出的大师作品,还带出了纳粹劫掠的几种面向,包括收集老大师绘画
、毁灭前卫艺术、占据犹太人的昂贵器物收藏... 等等,这些都基于史实,拍出来也拍
得刚刚好,并没有进一步踩线去妖魔化纳粹或德军甚至妖魔化德国人,也没有美化美国
人的正义凛然 - 本片除了这些 Monuments Men之外,大部分的美国人不论是政客还是
军官大兵,几乎都对保护艺术品嗤之以鼻,也对战争摧毁艺术觉得事不关己。
倒是与美国人同时从另一边入侵德国的苏联,有被点到为止地俵一下,还好也没有讲太
多而不致于落入妖魔化。事实上,二战末期的盟军战争重点,已经悄悄由击倒纳粹转为
瓜分德国资源了,最有名的当然是美苏抢德国科研人才,但本片也呈现出另一个:抢夺
德国艺术品,当然也包括瓜分纳粹从别国抢来的艺术品。我们观众只要不把美国人当英
雄也不把苏联人当恶魔,这样平静地来看本片后段的夺宝追逐战,其实相当客观:美军
古蹟战士加紧行军、苏军古蹟战士也加紧行军,尽可能及时多抢下几个艺术品收藏据点
,就算领土归对方也不要让艺术品落入对方之手。电影中讲的这一个 Altaussee洞穴是
美国先抢到了,苏联当然也抢到了其他很多地方。
这个二战的艺术品大抢劫,或是美其名为“大抢救”,德国、美国、苏联通通都有一份
,事实上纳粹德国收集占领国艺术品的小组也叫做“文化保护小组”,和美国的“古蹟
艺术档案小组”或其暱称的 The Monuments Men“古蹟战士小组”,其宗旨可能并没有
什么不同(最大差别可能是对毕卡索这类前卫艺术的态度);其实以战争阶段来说,这
两个行动小组的具体任务很类似,就是锁定、收集、造册,而关键的不同就在于:纳粹
的是据为己有而美军的是物归原主。
好,那关键就来了:美军真的把这些东西都物归原主了吗?
古蹟战士的后续工作:物归原主
这个问题在本片中其实被点出很多次,不论是凯特布兰琪演出的法国人、还是根特与阿
亨的比利时与德国神父们,都有一个疑虑:“纳粹偷抢走了这些艺术品,你们要去找回
来,不也一样是要据为己有吗?”麦特戴蒙与凯特布兰琪的巴黎线演了这么久连一幅画
都没找回来,就是在努力地解释“不,我们是要找回来物归原主”。这就是今日全球博
物馆界持续争论研讨的话题 restitution,物归原主。
二次世界大战是个欧洲艺术史上最混乱的年代,希特勒纳粹有领袖博物馆计画大肆劫掠
,苏联攻进德国后也再次劫掠,那美国呢?首先,美军在这个课题上最恶名昭彰的,就
是放任大兵拿取私人战利品。私人战利品无秩序的劫掠,比纳粹成立专责小组有计划的
劫掠,其恐怖不遑多让,因为这些东西根本连追踪都没得追踪,就这样分成千千万万股
不同流向流进黑市;然后更糟的是,由这些黑市再流进正规的博物馆美术馆漂白。
很“巧合”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许许多多州的重要美术馆都纷纷成立、纷纷扩大
馆藏成为世界级美术馆,甚至也很“巧合”地这个“古蹟艺术档案计画”的 Monuments
Men 小组重要成员们,在战后很多都成为美国重量级美术与艺文机构的重要领导者。
(背后有什么关系,我不知道,我也没有在影射什么)
电影背后:美国在二战的艺术保护与后续
这种艺术品漂白现象进行了将近五十年,到 1990 才引起博物馆界的道德批判,而不得
不形成了新的对艺术品来源严格审查之惯例。不过都五十年了,该漂白的都漂白了,已
经纳归自己馆藏的东西都可以推说“本馆也是不知情的受害者”来撇得一干二净。许多
德国艺术品也就都这样莫名其妙地都归于美国各大美术馆了,但要争论起来也很难找证
据也还要打很长的官司。
其中引起最大喧腾的是美国法律学者 Sol Chaneles 多年的研究,引证历历地具体指出
了许多现象,譬如 1945 夏天有从慕尼黑到美国的大规模文化财物空运记录,但落地后
的纪录都人间蒸发了,哪里去了呢?德国与维希法国间的一个城堡收藏之 17 世纪荷兰
绘画集体失踪,结果怎么莫名其妙归于华盛顿国家艺廊了?譬如一整组纳粹劫掠的犹太
艺术品不知下落,怎么莫名其妙流入大都会美术馆了(麦特戴蒙饰演的馆长,就是这间
的馆长)?
更糟的是, Chaneles 教授还很不客气地指出 The Monuments Men小组(官方名称:The
Monuments, Fine Arts and Archives Unit)其实也是艺术窃贼之一,许多他们抢救回
来宣称要“物归原主”的艺术品都留在美国,然后假以时日不知去向,多年后莫名其妙
出现在很多美国各大城市美术馆中;而此小组抢救回来的艺术品清册,存放在华盛顿国
家艺廊中,居然也莫名其妙地大量遗失或被销毁。他甚至还曾写出非常戏剧化的控诉:
“纳粹劫掠的艺术品不到 1% 有物归原主”。
Chaneles 的控诉已经是快三十年前的事了,许多老档案与旧报纸都可以找到相关讨论
(随便列一篇 http://ppt.cc/Y12G )。只是这种争议死无对证,又背负著千丝万缕无
可追溯的黑市与漂白历史,只是掀起了三十年来如雨后春笋的 restitution的争议,却
仍无法根本地发掘真相。想想,一堆艺术品落到美国手上、清册落到华盛顿国家艺廊任
其销毁佚失,又比落到纳粹“领袖博物馆”手上好到哪里去?
温柔的控诉:卡西诺山战役
在本片最后,乔治大叔再次对总统简报:“本小组已将寻回的各类艺术品数百万件,悉
数物归原主。”这不是本片的关键诘问与结论,其实可以不用那么在意,不过上面这句
话说得实在太漂亮,光是技术面上就几乎不可能实现,而若要争论其真实, Chaneles
揭露给我们的事实是 - 并非所有本小组蒐集回的艺术品都物归原主了,很多下落不明
,可能有一部分流入黑市,甚至有一部分已漂白进入美国艺廊殿堂。
当然,要是真的在电影里探究起这个议题、甚至提出批判,会很沈重,也会直指许多美
国爱国主义者不愿面对的黑暗过去。乔治大叔选择在电影里忽略这些事情,我可以体谅
,只要他没有在这部片里神话美国英雄就好。更要小声鼓励一下的,是乔治大叔在片头
第一次简报时的第二张幻灯片:意大利卡西诺山修道院 Monte Cassino。这是世界第一
间修道院,却在二次大战被美军炸毁,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只是战争时不免的损伤,但其
实背后是美军无度的破坏。
如果有“美国英雄 vs 纳粹盗贼”这种英雄神话的话,那这场著名的卡西诺山战役刚好
是个反神话的例子:在这场战役中,美军是古蹟破坏者、德军是古蹟保护者。在美军要
进攻卡西诺山时,美军早就知道这卡西诺山修道院内文物众多,而德军指挥官也知道,
于是预先小心翼翼地将卡西诺山修道院中所有文物运到另一间山下的意大利修道院,交
由意大利神职人员妥善保护(此时意大利已转投盟军,因此这里变成德军的占领地)。
但是卡西诺山修道院这个运不走的建筑物本身也是全欧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全欧洲第一
间中世纪修道院原型,从这里向外发展了雨后春笋的中世纪修道院,也成为罗马帝国灭
亡后担纲欧洲文化与知识复苏的重要推手。因此德军指挥官小心翼翼地遵守了交战原则
,把位于高处的修道院周边所有军事部属全部撤得远远的,避免文化遗产在战争时成为
箭靶。
美军方面呢,美军的航空侦查与地面情报也全都指向“德军把修道院周边全部撤守”,
不过美军指挥官仍然直接下令“保险起见,只要有高地,管他是修道院也一样炸”。于
是,这个欧洲第一间也是世界第一间修道院,就这样被炸平,没有炸到任何德军与设施
或补给,只有炸死一些神职人员而已。卡西诺山修道院的建筑遗产被美军便宜行事地夷
平,其可移动文化遗产则被有原则的德国部队预先移走而保存下来。
乔治大叔,面面俱到的温情绅士
因此,乔治大叔在本片第一场简报说的“欧洲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居然由我们投下几百
吨炸弹”,短短一句不卑不亢的话,却是整个 Monuments Men成立的开场白,轻描淡写
地对总统控诉美国在二次大战中对别国文化遗产的无情破坏。当然,战争中任何考量都
是可以体谅的,本片中一路上遇到的前线军官大兵们也都表露了这个考量:“我们绝不
会冒着弟兄生命危险去抢一个雕像”,这个务实的考量与对生命的珍惜绝对值得尊敬,
Monuments Men 只是用一小股另类力量,提出了“那由我们来冒生命危险抢一个雕像,
也许也值得”的声音。
《大寻宝家》The Monuments Men ,剧情结构有点松散,人物塑造不够强烈鲜明,整部
片拍得温温的、淡淡的,可能不太对时下年轻观众的胃口;但一个旧时代老绅士与老男
孩的情怀有表现出来,故事讲起来缓慢而悠长,全片的故事选择与叙事立场之定位,更
是面面俱到、诚实、精巧而温柔。如果光看本片本身,也许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甚至可
能会觉得本片太过折衷而平淡;但若把美国与欧洲各国剪不断理还乱的二战劫掠历史放
进来看,还是要为乔治大叔的圆融手腕与老派绅士风度举起大拇指。
作者: donaldyang13 ( )   2014-03-14 18:01:00
好文推~~~
作者: elmostar (Miss JIA BYE ~)   2014-03-14 18:47:00
满缓慢 平铺直述的 但不会到难看啦
作者: ShibainuLee (ShibainuLee)   2014-03-14 19:38:00
好犹豫的一部!!再观望看看
作者: yalily (鸭鸭)   2014-03-14 19:52:00
这部片我给普评, 对话有蛮多地点的,因为一直移动, 看的时候
作者: yalily (鸭鸭)   2014-03-14 19:54:00
有点跟不上, (难道是我太笨吗),抢救艺术品的过程我觉得没
作者: yalily (鸭鸭)   2014-03-14 19:56:00
有很精采,整部下来没什么亮点,个人拙见,本片没隐藏片尾
作者: system303179 (Simon11034)   2014-03-14 21:03:00
今天早上7点看完,很不错,不过感觉剧情有删减不少,预
作者: system303179 (Simon11034)   2014-03-14 21:04:00
告有些片段没有出现在正片中
作者: jiern (jiern)   2014-03-15 00:23:00
只是一个影评,为什么要拼凑这么多字?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15 08:14:00
对不起,这不只是个影评,后半段的电影看都看不到
作者: jiern (jiern)   2014-03-15 16:48:00
这不只是影评是什么,书评?自己下的标题就已经开宗明意
作者: leila (Lizzy)   2014-03-15 22:43:00
这篇写真好! 资讯好丰富!
作者: phoenixdhc22   2014-03-16 04:40:00
深入好文!
作者: evermaktub   2014-03-17 02:13:00
好文!
作者: yhushyuan (琁)   2014-03-18 01:00:00
佩服这样的片还能写出好雷文...完全看不道优点的娱乐片
作者: yhushyuan (琁)   2014-03-18 01:01:00
只觉得旁白说教烦到想消音,剧情只有纲要没血肉
作者: yhushyuan (琁)   2014-03-18 01:02:00
如西洋文化史教学影带,难得有片差到连配乐都没记忆点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18 11:11:00
我倒觉得有清淡悠长的血肉,Desplat 的配乐也印象深刻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19 00:01:00
时下观众喜欢重口味的,别来看就是了 :)
作者: dai771224 (DAI)   2014-03-20 20:36:00
看完了觉得还不差 感谢原po的资讯补充!
作者: souvenir (脸圆圆)   2014-03-23 18:17:00
我觉得是好看的 推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6 12:50:00
souvenir 大握手,不管本片再多负评,只要能找到一个知音就值得珍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