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11000456-260109
中国时报 陈锦谋/水产养殖业者
你“KANO”了吗?魏德圣编剧及监制的片子“KANO”,已经成为朋友同事之间,彼此问候
的热门动词。这部大阪亚洲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媒体报导,开幕当天电影播放后,全场观
众两度起立鼓掌,前后长达10分钟。这个新闻让我“KANO”,走进电影院,但是影片结束
后,满座的台湾观众却没有掌声,邻座的年轻夫妻一家4口,安静的收拾随身衣物,没有
热烈的讨论剧情,也看不出2个小男孩展现“一球入魂”的兴奋感。
是哭了说不出话?还是感动得无法言语形容?
微雨中走路回家,有股莫名的沉重涌上心头。在思绪纷乱中,随意上网浏览到魏德圣的电
视专访,他说“KANO”还原过去的年代,强调永不放弃的运动员精神,以及不同族群之间
合作的价值观;主持人还幽默的说“在1930年代,日本曾经疯台湾”。关了电脑,我释放
沉重,心想:还原历史的“KANO”原来是给日本人看的啊!而且还只是片段还原。
“KANO”这部片,也让我想起1992~1995年的波士尼亚内战。我认识一位波籍塞尔维亚裔
友人,在战争时逃离家乡,20年后,他返回首都塞拉耶佛时发现,波士尼亚人与赛尔维亚
人之间,像战争前一般和平相处,没有仇恨、彼此尊重,好像战争从来不曾发生过。友人
告诉我:这是一种集体选择性失忆的现象,因为战争实在太残酷、太肮脏,也太不人道了
。
“KANO”的片段还原的手法,正如选择性的失忆,就像我94岁的母亲,经常怀念日本殖民
时期“夜不闭户”的善治,却很少对当时“捉到小偷就剁掉手”的酷法提出批评。
日本大和民族习于集体行动,“KANO”应可像“海角七号”一样,为嘉义市带来为数不少
的日本观光客;可是我却不由自问:当日本观众两度起立鼓掌,为影片赞叹之余,他们是
如何看待这样还原异族殖民历史的台湾人呢?也因此,我终于了解,为什么电影结束后,
台湾观众没有掌声,仿佛过去的三小时停格了,只是静静的离开,这是不是也是一种选择
?沉默之中有些沉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