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报╱记者项贻斐/专题报导】
2014.03.03 05:13 am
由魏德圣监制、马志翔执导的电影“KANO”,上映3天全台票房突破5千万元,引起各种讨
论话题。
该片以1930年代台湾嘉义农林棒球队进军日本甲子园为主轴,既有运动电影的热血、又重
现台湾棒球历史的光荣缘起,
可单纯解读为以球赛铺陈出的青春励志小品、也可深入探索出时代史诗格局。
这部电影如何产生?幕前幕后、戏里戏外经历什么事?“KANO十问”一一说明。
1问 “KANO”是什么?
“KANO”是日语“嘉农”之意(日文读音为“kanō”),意指当年“台南州立嘉义农林
学校”(今国立嘉义大学前身)的棒球代表队。该球队于1928年4月成立,球衣上有大大
的“KANO”字样。
在剧本阶段是以“黄金甲子园”为片名,但后来魏德圣认为此片名太软、太漫画感,又觉
得其他片名怎么想都很累赘,于是改为简洁有力的“KANO”。
2问 为什么拍“KANO”?
2006年魏德圣一心想拍电影“赛德克˙巴莱”,没事就画起电影分镜图,有一天他画累了
,走到书局发现一本书中谈到1931年嘉农棒球队打进日本甲子园的事,当时魏德圣既惊艳
又羞愧,因竟不知道台湾曾有过这样美好的故事,“好像到了快40岁,才找到自己的身世
。”之后他和共同编剧陈嘉蔚向嘉农校友会长蔡武璋请益,又亲自访问当时尚在人世的嘉
农球员苏正生,写出剧本。
2011年魏德圣在“赛德克˙巴莱”后制期间认为,经“赛”片的历练,剧组无论对1930年
代的台湾历史文化、生活细节都了解,建筑搭景、服装造型等技术均已熟悉,于是决定接
著拍摄同样发生在1930年代的“KANO”。
3问 为何魏德圣监制、马志翔导演?
“赛德克˙巴莱”宣传期间,马志翔问魏德圣接着要拍什么,魏德圣说“想拍一个小的、
棒球的电影”,体育出身、打过少棒的马志翔立刻说“我!我!我!”本来只想演出,后
来看过剧本深深感动,很希望执导。而魏德圣宣传期后一直觉得情绪烦躁,精神状况不适
合导戏,加上他对棒球的专业不如马志翔,因此将导演重任交给对方。
马志翔说,除棒球、他的演员背景在执导“KANO”时也让他更能以演员的语言和演员沟通
。刚开始他以短跑的速度投入,每晚做功课、压力大到失眠,后来才知这是场马拉松。重
新调整节奏后,有时晨起在嘉义平原的薄雾中散步或慢跑,以“玩游戏”的心情拍片,逐
渐放松。
4问 魔鬼教练近藤兵太郎 是谁?
“KANO”中的嘉农棒球队是由汉人、日本人与原住民共同组成的队伍,原不被看好,但在
日本教练近藤兵太郎带领下,脱胎换骨,过关斩将。
近藤兵太郎1888年出生于日本爱媛,曾是松山商校、早稻田大学棒球队名将。早稻田大学
毕业后回故乡商社任职,并指导松山商校棒球队,还带领该队打入日本全国大赛八强。
1919年近藤来台,1925年起在嘉义商工担任簿记教师,1928年起指导嘉农棒球队,以“不
要想着赢、要想着不能输”的精神唤醒全队“棒球魂”。连疟疾发作时,都要人以担架抬
他到球场指导练习。
“KANO”中饰演近藤的永濑正敏,在阅读近藤资料时发现,近藤是“魔鬼教练”、也是“
理论派教练”,深谙棒球奥义。正因人生以棒球为中心,所以眼里没有种族的偏见。
5问 片中嘉农队球员从哪来?
为坚持片中球技一定要到位,电影里的球员都有运动员背景。工作人员从全台各高中、大
学球队的5千名球员中海选,最后脱颖而出者再接受半年的训练,课程包括有体能、表演
与日语。为了演出,这群学生演员都休学一年。
队长吴明捷(投手)是“KANO”中另一灵魂人物,饰演该角的曹佑宁则是世青杯外野手。
训练期间球员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有一天曹佑宁在短信中告诉导演马志翔,心情很复
杂、剧本还没读完,因为父亲不赞成他为拍片休学一年,但他认为这是另一种学习。马志
翔回传,要他看剧本中近藤教练鼓励吴明捷的对话。
马志翔说,回传短信的当下,他决定让曹佑宁演吴明捷,因为外型和气质都很适合,眼神
可以锐利、也可以温柔,“赌了!”
6问 为何日语对白多达九成?
1930年前后日本统治台湾已超过30年,1930年日本国势调查资料显示,台南州10至19岁人
口会讲日语者占48.6%。当时若能进入以日语教学的嘉农就读,一定有日语能力。
有人以此批评魏德圣媚日,他回答,为什么对日语如此没有安全感?电影只是呈现当时台
湾真实情况。他相信看过电影的观众就能理解该片要谈的是运动精神,不是偏袒哪一个族
群。“我没有丑化日本,不代表美化。”
魏德圣说,台湾最大的问题就在追求别人的认同,忘了自己。“台湾像孤儿一样,靠否认
上一个寄养家庭,获取现在寄养家庭的肯定。但问题是,我们已经长大成人,要有自信。
回忆过去是帮我们找到养分;厘清爱恨、好坏,切实面对,才能创造自己的家庭。”
7问 哪些情节和历史有出入?
1930年台湾发生震惊各界的雾社事件,但建造10年的嘉南大圳水利工程也在这一年5月完
工。由于嘉农是农林学校,建校目的在培养农林人才,因此片中将八田与一督造嘉南大圳
的情节加入,并让大圳开通的时间延后,与嘉农打进甲子园的时间同样发生在1931年。魏
德圣说,这两件事都是很美好的,一起发生,就像花园里的花一起盛开,花开了、蝴蝶也
来了,会更珍惜这段美好的时间。
片中嘉农棒球队练跑时经过嘉义市的中央喷水池正在兴建,也是刻意移动时间。该喷水池
的地点原是城墙与砲台,1906年嘉义发生大地震,城墙与砲台坍塌后改建为圆环,当中就
设有喷水池。
此外嘉农队苏正生打出全垒打时球棒断掉,现实中并未发生,但拍摄时因球棒当场打断,
很有戏剧效果,干脆将错就错。有趣又辛苦的是饰演苏正生的陈劲宏原是左投左打,但为
该片改练右手挥棒。
8问 哪些场面细节是真的?
电影里甲子园比赛开幕,各队均进场,嘉农队才提着大包小包行李匆匆赶到,看似夸张,
其实是真的。苏正生口述的“情系甲子园”一文提到,“当我们看到大阪港时,离开幕时
间却只剩二十分钟,因此近藤先生顾不得省钱原则,就带着我们搭出租车火速赶往甲子园
比赛场地。”
片中球员盗垒速度惊人,站上一垒时豪气干云地喊说“二垒、三垒是我们的”,这种语气
正是嘉农队员在球场上说话的方式。
甲子园最后一役投手吴明捷因手伤流血控球不稳,队友要他放手投直球、让队友防守把球
接下。每当敌队打击出去,嘉农队员接到球就高喊“欢迎光临”。这句经典的“欢迎光临
”当年在场上此起彼落。
9问 木瓜树根钉铁钉,果实会更大?
电影里滨田老师告诉学生“在木瓜树根部钉铁钉可让果实更大”的秘诀,这个“偏方”是
魏德圣无意间听到的,他认为这种说法很有意思,于是放进电影成为贯穿后半部重要的意
象,也不想仔细考证其真实性以免影响创作。
“木瓜钉铁钉”的说法不少人听过,但不一定有效,另也传说可让雄株变成雌株。行政院
农委会农业知识网站指出,木瓜有雄株、雌株、两性株,若遗传基因是雄性株,则用任何
方法也不会转为雌株。但若是两性株,因发育不良无法结果,让人误以为是种到雄性株,
此时钉铁钉或将树皮剥掉、涂盐等,植株会因受到逆境将养分回流到花器,以利传宗接代
,所以会开花结果。
10问 电影拍成,要感谢哪些“天使”?
魏德圣在“赛德克˙巴莱”片尾列出一长串雪中送炭的“天使”名单,拍“KANO”的过程
虽相较顺利很多,但仍有不少“天使”,其中包括一品堂中医诊所院长蔡全德与义良企业
董事长陈成勋。他们都在该片开拍前、只听故事、连企画案或剧本都没看,就出资参与。
出资1千万的蔡全德把这笔钱当成捐款,表明电影赚钱也会捐出来。拍摄期间,魏德圣向
出资1千万的陈成勋周转500万,陈成勋竟加码再出1千万,连借据都不要。至于魏德圣的
父亲、弟弟则是他小额周转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