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看过大稻埕,所以不谈电影,只谈我看板友们发文的感想。
版友们可能看惯了电影,对这种形式的大众艺术有一定的标准,但
不能否认,在台湾,仍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观众是跟电影这种活动不很熟,
尤其老一辈人以及长期不屑国片、亚洲片的年轻人..
过度用自己看外国片的标准来评价本国片恰当吗?
看看近年的中国大片,有留心观察过的人会发现那些香港导演拍中国片
的整个电影逻辑跟拍香港片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们会因地制宜,针对
目标观众的喜好做调整。
把潜在的观众吸引进戏院,让他们看得懂、看得有共鸣、看得开心,甚至
获得一点点额外的启发。这个目标比其他什么都重要。
李安曾说过的话..
观众看电影是看什么?
你别以为他们是看你的片子多厉害?演员多会演?
观众在大银幕上看的其实是自己。
用一部制作不够严谨缺点多的电影,来谈台湾精神,可能被嫌廉价
但现实上的台湾呢?很不廉价吗?大家有很在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