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梦见 观后感

楼主: etaap012 (昂列)   2013-11-18 00:23:08
《梦见》观后感
2013/11/17 晚18:55 在信义威秀
(防雷)
  战后日本动画受到迪士尼的影响,曾经分为两种制作模式:一种是仿效迪士尼,以庞
大的资金砸出的动画电影,画风及人物动态细致而偏向写实路线,代表是宫崎骏。另一种
是以低成本制作的电视动画,格术比较少,动作较为分割断裂,代表是手冢治虫,以及之
后多数的日本电视动画。如果以这个分类看,《梦见MIDA》是比较偏向前者的。
  《梦见MIDA》的场景实在是画的十分精细而且考究,充满许多台湾人熟悉的事物,看
到的时候除了惊讶之外,还有种“台湾终于也有自己的动画了!”的感动。而角色的画面
处理也是走细致路线,台词甚至还对得上嘴型,这种人物动态会让我联想到《魔法阿嬷》
。但角色的部分却是最大的败笔。这些角色即使只是坐/站着对话,头部跟脸部却经常动
来动去,这似乎是想模拟真人的碎动,但我们没有办法从这里头读到角色的心情。
  从角色的动态来看,这些角色没有“姿势”,没有POSE,即使只是短暂的一瞬间
也好,这些角色必须在某些姿势上停顿,观众才能在连贯动作中捕捉到角色的心理。尤其
是在表情呈现没有这么强的本片中,处理“姿势”的欠缺就更被看出来了。“姿势”的处
理不仅关乎角色心理,自不自然,是否有张力,都是相关的问题,这部分经常无法令我满
意,比如说:MIDA在最后的演唱会张开翅膀飞起来,但她的动态却好像只是“一个FLASH
从A移动到B”,为什么不让她的身体再往后弓一点,好让那个翅膀有“自她身体迸发出来
”的感觉呢?
  另外令我感到可惜的是,这部片明明有如此强大的背景,却没有用来描述角色。只要
有台词,就只是看到两个人坐在那里,或者一下跳A的脸一下跳B的脸,角色的脸还永远
是亮白的。为什么不偶尔放点长镜头TAKE场景,街道上的人啊猫啊或老鼠也好,让他
们变成一种喘息,甚至是暗喻呢?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一直把叙事的焦点摆在角色身
上,这些角色却又活不起来,而且还不使用光影跟颜色等表现性手法。再强调一次,重点
是片中手法没有帮助角色活起来。
  不管是角色太忙了,动来动去的要讲台词,还是画面没有帮到忙,这些或许都可以归
咎到剧本跟分镜上。分镜存在的问题上述几乎说了。而剧本则是从一开始就赶着说故事,
亚光速那么快吧,以致没有为描述角色花太多时间:MIDA的脚对她的痛处是什么?这个问
题只用了一个分镜被回答:她醒来,很痛苦的敲了自己的脚。观众因此体会不到的事情是
,MIDA的梦想,她的信念到底多强大?MIDA的信念因为缺少现实痛处的描述,而沦为只是
说教,或是励志有声书。其他就不提了,这部片的最大问题是剧本没写好,充满众多吐槽
点,角色逻辑上的不合理,我因此在电影院得到欢乐,即使我看到44分的时候想走了。
  结尾某段很深得人心,我是指MIDA在梦里操控现实身体的那段。前面铺陈许久的现实
/梦想的二分,在此突破盲点,成功的制造高潮。
  歌不错听。片尾跑制作人员名单,配上MIDA的歌,不禁让人觉得真正可看的是制作团
队的努力。整部片的制作其实可以看到动画制作团队的企图,许多前置的宣传,加上MIDA
到处表演。台湾有一群真的好想做出国产动画片的工作团队。
  台湾的处境很尴尬,在美国卡通及日本动画的夹击之下难以找出自己的路,就好像要
在宫崎骏跟手冢治虫两条路中间开一条新路。啊不是,如果要说自己的新路,那或许是风
格,也就是画风以及故事。但在这之前,还有经验以及功力的不足。在这个严苛的环境底
下,会是一条漫长的路。
  小的我只是个外行人,可能有些说法很偏颇或是不对,但我还是想提出上面这些,希
望对台湾的动画制作有所帮助。
  制作团队辛苦了,期待你们的下一部作品。
作者: dhan (Cogito Ergo Sum)   2012-01-18 00:33:00
同场推
作者: focustage (FunQ)   2012-01-18 02:05:00
魔法阿骂是外包韩国的喔
作者: imshushu (imshushu)   2012-01-18 04:15:00
我觉得2D和3D交叉呈现梦境与现实的概念不错 但是3D的部
作者: winds111 (BadLuck)   2012-01-19 01:59:00
推满满的诚意,制作团队真的非常有热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