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高雄电影节《甜蜜天堂》看生命个中滋味

楼主: Ruke (全台找笔电!!)   2013-10-16 02:56:51
图文网志版:http://blog.roodo.com/ruke/archives/25785752.html
电影预告:http://youtu.be/brDPb8snA9A
 《甜蜜天堂》的题材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台北电影节放映过的
《沉睡美人》,这两部片同样都探讨了安乐死议题,相较于《
沉睡美人》把整个意大利社会拉进电影中作讨论,前者用了比
较单纯,比较隐私的呈现方式来处理片中的人物关系,也因为
“安乐死”这件事情是比较不被人所知的,所以角色的设定也
在看似平凡的状态下,隐藏着让人不太能相信的实情。
 女主角伊莲的工作是负责替久病缠身,急欲告别人间的病患
结束生命,伊莲以“甜心”为假名进行工作,让委托人借由这
种方式,能获得尊严的“死”,而非继续痛苦的与“生”搏斗
。在一次看似平凡的,仅是单纯给药结束生命的任务,却没想
到让伊莲发现,其实这次的客户无病无痛,而竟只是对生命感
到厌烦,这样的冲击也让伊莲开始对生死开始产生了思考,两
条本应平行的生命线,因为死亡的逼近而有所交集。
 对伊莲来说,赋予对象有尊严的死亡乍看一视同仁,但实际
上还是有其原则所在,她只对因罹患重病而将死之人提供服务
,但若是无病无痛,身体健康之人所提出的委托,她则一概不
接受,这次因为医生的介绍而认识的老人卡罗就是属于后者,
在交出安乐死药物后她才发现面前之人其实比自己还要健康,
于是她千方百计想再次与老人碰面,好把药物拿回来,这个人
生插曲让他原本的生活乱了调,也迫使她不得不面对自己一团
乱的人生。
 电影里替女主角设计了一些象征,来对比生命的坚强与脆弱
,长期与死亡为伍的伊莲,本来对死亡这档事情其实应是毫无
感觉,在工作中每每看着她和委托人面谈,很冷静地讨论著将
死之际想听的音乐,想在什么样的地方死亡,想用什么样的方
式死亡。私底下的她则不断地前往海边小屋,穿上泳衣潜入水
中好感受生命的美好,她不断地运动,骑着自行车遨游在城市里

 偶尔她难得到远地和情人约会,和同性好友碰面听她发牢骚
,在路上遇见教授聊着生活琐事,但在这些对谈中可以看到她
不同的面貌,但也都几乎不去处及内心深处脆弱的那面,唯独
对卡罗老人,伊莲却难得有很多话和他谈论,她不明白的是,
一个好手好脚的健康人士,为什么对生命竟是毫无希望,而她
在一次次的安乐死过程中好几次和委托人确认对方是否死意甚
坚,对照如今情况,也让观众不禁想问:我们真的有全力夺去
他人的生命吗?
 于是伊莲的生活也开始乱了调,看来强装俐落冷静,行事干
练的她,突然间犹如一颗齿轮开始掉落所引起的骨牌效应,建
构好的平静生活开始一个个出了状况,无论是感情生活也好,
人际关系也好,甚至面对死亡她也无法再冷静,她看着年轻生
命的消逝,感叹著对方甚至想听完生前最喜欢的一首歌都还来
不及…然而自我了断是对方的选择,伊莲她又能如何去阻止对
方?
 我们常在呼吁著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轻易就想着放弃或结
束,然而“安乐死”的目的本来就是让那些面临不会更好状况
的人早日解脱,这样的行为孰是孰非还需要更多讨论,而这部
电影很成功的引起观众的关注,电影尾盘在冷静的氛围里,让
角色们流露出真性情,最后卡罗缴回了原先收下的自杀药,但
却仍选择自我了结生命,让伊莲赶到现场时仍无法挽回遗憾。
 生命能如此脆弱,其实也能十分坚强,卡罗在片中提到的清
真寺故事,以及他最后所画的纸片,在片尾随着空气流动而自
己飞上了天,或许对伊莲来说,那也象征一种终于离开的解脱
,但生活在世界上,其实还有好多好多考验要过;《甜蜜天堂
》其实告诉我们,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其实都并不轻松,生命
可以轻如鸿毛随风吹上天,但也可能要背负不可承受之重继续
活下去,在导演的故事中,生命其实无时无刻都充满耀眼魅力
,透过伊莲重新找回生命意义的过程,或许思考着“安乐死”
这项道德课题,更是在走出戏院后能发人深省的部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